APP下载

西部县域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要策

2017-02-18张俊杰王达吴忠窈何晓娅

当代县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升级工业转型

张俊杰 王达 吴忠窈 何晓娅

在当前经济“三期叠加”、增长趋缓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实现我国西部县域工业经济数量与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是新常态下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这势必要求西部县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主线,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发展,从而稳步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

四川大竹县工业坚持“三次产业齐发力、工业经济挑大梁”的发展思路,按照“增量调结构,创新转方式”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强化基础,智能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努力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健步迈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

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始终坚持“激发内力,凝聚外力”的原则,抓牢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结构经济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以“机电、鞋服、苎麻纺织、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机电产业,使之成为大竹县最具优势的支柱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鞋服等产业,推进行业集群化发展,建设集科研、展览、营销为一体的鞋服综合体系。

大力发展时尚苎麻纺织轻工产业,积极打造时尚服饰产业基地,加大家具、食品、商务礼品等时尚用品开发。

发展新兴产业,带动转型升级

聚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五大新兴产业,突出创新驱动、龙头引领、开放集聚、平台支撑、示范应用、环境保障“六个关键”,推动实现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占比,形成新的内生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突出抓好产业园区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和延链招商,重点发展光学薄膜、物联网智能表、竹纤维、苎麻装饰材料、LED产品、特种纤维、风力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成中国西部鞋服纺织产业基地、川渝机电汽摩产业配套基地,打造500亿元级产业园区,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

加强平台建设,支撑转型升级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继续加大对经济开发区、庙坝小微创业园、月华食品园、石河建材园建设和10个工业重镇投入,加快 “七通一平”、标准厂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路网覆盖面积,不断提升园区档次和承载能力。

——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建立“一站式”“全方位”“经常性”服务体系等三大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责任制”“倒查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实效。继续深入推行“一联一代一跟踪”跟踪法,建立企业服务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协调解决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政府搭台,银企互动。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投放,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授信额度,加大对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外地金融机构来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向县外银行推介工业项目,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和担保业务。支持企业利用各类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快成长发展速度。

完善保障配套,推进转型升级

——落实三大主体责任。成立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制定、监督考核,奖励政策的申报、评审及落实。各乡镇根据辖区内产业发展实际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行业协会,做好行业的柔性管理工作。继续落实企业、项目实施及要素投资责任;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实施专利、标准、质量、品牌战略,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将转型升级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要素资源,保障转型升级的项目实施。

——注重政策激励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研究,用好用活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整合优化并努力扩大财政工业扶持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总量规模,重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补助等。

对国家、省、市认定的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专利成果、重点新产品等方面尤其要加大奖励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热情,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全力确保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和项目的用地需要;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对于实施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将在项目申报上予以优先推荐。

——着力企业培育壮大。适应产业形态、市场业态、生产和生活方式更迭加快及“三驾马车”形势变化,坚持创新供给与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支持与市场调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及创新管理与依法行政“五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大力落实扶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配套政策。扎实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业实力。健全品牌培育、运营、管理和保护等建设、扶持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工业”的战略机遇,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营,运用OTO等新型营销方式,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强化技术研发支撑。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重点支持研发中心、监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允许和鼓励相关人员以科研成果作价入股参与收入分配,加大科研成果奖励表彰力度。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合作、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联合建立平台,促进大竹工业在川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实现技术区域协作和产业联盟融合。

——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注重人才引进。人事部门通过放宽创业平台、户籍、职称等方面的政策,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到大竹创业、就业。对在当地县域内进行技术服务5年以上的中、高级技术专家,建议借鉴苏州、江阴等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以财政资金对他们发放生活补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大政府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中心,联合高校,建立工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首先,落实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国家、省、市、县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开展送政策活动,支持企业稳定增长。其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容缺预审”、联网审批,着力解决部门服务不快、不优的问题。再次,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抓好“9+4”正风肃纪和纠风惠民行动,严厉打击“吃拿卡要”“强包硬揽”的行为,深化简政放权,打通中梗阻。着力打造亲商、重商、富商的“大竹环境”,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工业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转型升级任务分工,明确相關部门的职责;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建立转型升级重点企业监测平台,适时调整完善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名单和政策措施;强化督查考核,作分类指导,部门协作,当地县委、县政府目标办、督查室要实施“月调度、季督查、半年集中推进、年终考核评价”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多部门工业工作联席及经济运行会商机制、重点项目领导挂包帮扶市县及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等。

(作者单位依次为:大竹县发展与改革局、大竹县经济和 信息化局、中共大竹县委党校、达州市教育装备所)

猜你喜欢

升级工业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字词升级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