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2017-02-18付雪梅

教书育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起点学情错题

付雪梅

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付雪梅

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未知领域开始。新课改以来“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获得广泛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深入研究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不会的,学生不会的应成为学习的起点。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思维模式、文化水平等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水平等都存在差异,要他们达到同一层级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应根据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提高教学效率。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精心备课找准学习的起点

传统的备课环节,多数教师还停留在过多地重视教材分析,即使有学情分析也往往凭借主观臆断,把学情简单化,经常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忽视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的思考。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多年使用同一教案和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事实上,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或多或少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储备进入学习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班级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习的起点。

例如,某语文教师的一节试卷讲评课,教师在备课时详细统计了每个学生每道题的得分、失分情况,制作了条形图表,对学生试卷反映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掌握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根据答题的错误率确定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设计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逐题讲解,高耗低效,而是让学生自我订正错题或在小组内能解决错题,教师不重复讲解,对错误率较高的错题发动全班学生研究,找出出错原因,教师只是引导和点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得到解决,并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这样的精心备课,找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设定多维目标找准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是学生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都能处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找准学习的起点,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起点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有时对于优秀的学生可能完成三个目标或者更多,对于学困生只需要完成一个基础目标。

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设定学习目标时,对学困生的要求可能是只需完成背诵和对诗句的简单理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对于个别优等生,则应鼓励他们根据诗歌的联想和想象这一体裁特点尝试创作,或者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相关阅读材料,一篇带多篇。设定这样的多维目标,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

三、通过学生预习找准学习的起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从中找出不会的,确立学习的起点。为什么要重视预习?预习从心理学上来讲,是学生对他的课堂表现做心理准备,一堂课的准备,有知识的准备,还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他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如果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处在一片盲区中就开始讲授,这种不顾学情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预习应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下的预习,可以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让学生先做预习笔记,教师进行梳理后确立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会的不教。

四、根据课堂的生成找准学习的起点

传统的上课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角度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其实课堂的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调节,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学情调查,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建构存在差异,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程度,需要多次学情调查,而不是简单地提问几个学生,或者预设时间到了就马上进入下一环节,整齐划一的课堂流程往往会造成优势学生在等待中荒废时间,而学困生还没有学会。有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准学习的起点,如课堂每一环节结束都会让学生“完成的举手”“有疑问的举手”,或者在背诵时要求全体学生起立,背下来的坐下等,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新问题,这些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新问题,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新起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而是调节着课堂进度,“牵”着教师走。■

(作者单位:黑龙江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起点学情错题
『压强』易错题练习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圆”易错题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