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2017-02-18卢金风

教书育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高中科目校本

卢金风

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卢金风

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高考全面改革的新政策,中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在新高考改革的引领下,高中政治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

一、做好初高中政治的有效衔接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科目由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在高二进行会考,政治考试备考时间由3年变为2年,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初高中政治的衔接。初中政治因多为开卷考试,所以常被当作“副科”,在时间上常为“主课”让路。因为高考的压力,高中政治强调讲考点,容易忽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体系。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做好初高中政治课程的衔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改变以往的“唯分”观念,取而代之以素质教育的观念。第二,初高中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根据学科和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以做好衔接。第三,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可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减少内容的脱节和重复现象,体现出层次性。做好初高中课程的有效衔接,能够更高效地开展高中政治教学,为选择政治科目作为高考科目的同学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

二、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新高考改革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模式。新高考背景下,选考科目制不再实行行政班制而采取走班制,以配合课程的多样化实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高中政治采取走班制教学,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固定性,要求在高中政治教学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对选择政治作为高考科目的同学,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学形式由行政班到走班制,由传统班级授课到分层教学,由集中授课到个别辅导。教学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这也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优化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探索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和方式的多样化是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的运用可以将老师和学生从过去生硬繁杂的板书和笔记中解放出来。多媒体课件具备直观性、高效性、针对性等优点,使政治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真实、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将遇到的难点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师也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若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选考政治的学生有可能会逐渐减少。

四、重视开发政治学科校本课程

高中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使政治学科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课堂教学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课程之外,还可以结合地区实际开设一些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课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将自己所在城市的资源与学生熟悉的政治现象和抽象的政治学科的原理、规律、原因、影响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广泛而深刻的实践,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面进行合理的变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实践中肩负起责任。

(作者单位:1.赣南师范大学;2.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高中科目校本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高考“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