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感情朗读的指导策略

2017-02-17洪云霞

文理导航 2017年3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生

洪云霞

【摘 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朗读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感染学生的心灵,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让朗读的魅力能够彰显出来。

【关键词】感情朗读;指导策略;小学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好语文的一块基石。一节出色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不同角色、不同层次、各种各样的朗读。通过朗读,你能发现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读来发人深思,触动人的心灵;通过朗读,能带你走进一抹抹迷人的、令人神往的风景园;通过朗读,能让你深深地感动于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当中。朗读更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对话,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感情朗读指导,让朗读的魅力能够彰显出来,照亮小学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的学习是最让他们感到无味无趣的。一到学习古诗,他们就皱起眉头,显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是人在课堂心却早就飞到了教室之外。还有的常常是机械地跟在老师后面读诗,而对于其意思就不知所以然了。因此,在练习时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是错误百出,甚至有的是胡乱的瞎说一通,根本就不理解诗句的意思。诚然,古诗难于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将学生带进淋漓尽致的情境之中,再通过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二年级教学《登黄鹤楼》这首古诗的时候,我先是提问学生:“去过登过黄鹤楼吗?”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于是我请登过黄鹤楼的学生先介绍自己登上黄鹤楼时的心情以及看到的景色,接着我又抛出:“唐代诗人王之涣也登过黄鹤楼,那他登上楼之后又看到了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和刚才几个同学看到的一样呢?想知道吗?”“想!”孩子们都齐声答道。“那就请大家放声的去朗读诗人登上黄鹤楼时所作的詩吧!”教室里立即书声琅琅,孩子们在大声朗读之后,各自发表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读出了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在朗读中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还用再担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吗?

二、感染学生心灵

都说:“书读百变,其义自现”,确实如此。学生在反复朗读作品之后,作者的意图会潜移默化地传给我们的学生,很多教师难以讲清楚的道理学生却通过朗读明白了,学生的心灵被感化了。不好的方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引以为戒;对于好的,学生会加以模仿。可见,朗读以它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例如:教学《再见了,北京!》,由于学生们没有机会亲身经历2008年的奥运会闭幕式,孩子们更是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也就不能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于是,课前我先让孩子们聆听“我和你”的音乐,通过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当时的氛围,并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大意。然后,让学生朗读全课文,透过文字体会课文的意思。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之后渐渐地走进文本,走进了2008年,再次的朗读,学生读出了人们的兴奋、感动,同时也读出了人们满满的依依不舍之情。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白了各国、各族人们是一家人的道理。

三、陶冶学生情操

常听到有老师闲聊时总是说:“相同的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味道”,的确如此。同是一篇好作品,都会给人好的享受,但是朗读时不同的读法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不论何时何地朗读,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语调、快慢以及个人情感,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国大典》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面对21世纪的一群小皇帝、小公主,跟他们谈艰苦的过去简直是对牛弹琴,那么教师改如何去对他们进行引导呢?聆听过著名特级教师卢雷老师上过的这一课,我们就会感到眼前一下豁然开朗了。卢雷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国之情。整节课就是将情感之线牢牢拴在朗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带来的妙处,也在无形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焕发课堂活力

现行的语文课文多数是以生活为题材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读来不难理解。可是,平时在语文课堂上总是有这样的画面: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教室里犹如一塘死水,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是老师的问题太难还是我们的学生学习太过死板?其实不然,当你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再回答问题时,他们他们又能立刻解决老师先前所提的问题。可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剑,要上出一堂出色的语文课,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语文课文,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用感情来渲染课堂,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将自己融入其中,在朗读之中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朗读中体会其含义,熏陶自己的感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不至于死气沉沉,而变成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课堂。

比如,我在教学《鸟岛》一课时,指导学生品词析句,与文本展开对话,凭借具体的关键词语,体悟文章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谐共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个性,读出理解。《鸟岛》一课的第3小节写的是六月最热闹的鸟岛风景。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问题“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热闹”展开充分的读书交流。在这个理解、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围绕“热闹”这个中心词,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紧扣“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等关键词语,说出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交流,再让学生用朗读表现热闹,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情朗读不是简单模仿,不是拿腔捏调,而是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了文本的意蕴。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作者展开充分的对话,才会走近作者,读懂文本,也才能使感情朗读真正发挥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乐读、想读,通过感情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充分的感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才能让朗读彰显它的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