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坟场之书》与《婴宁》中人物塑造与艺术表现手法的相同点

2017-02-17闫朔鸣

祖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相同点文学创作多元化

摘要:近年来文学创作与研究不断创新与发展,其视角与观点也日益多元化,很多文学现象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很多作品兼具多个文学题材的特点。国外对幻想文学的研究比较活跃,相应的著述较多。但由于国内引进较少,加上语言障碍,所以真正能形成影响的幻想文学研究文献有限。在《坟场之书》连续摘取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纽伯瑞大奖和世界幻想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后,有很多当代重量级的幻想文学作家给予好评,如彼得·S·毕格,世界著名奇幻小说《最后的独角兽》的作者,评价其:“成功地将爵士风格与吉卜林的丛林冒险小说融合起来,它就像一颗小小的珍珠,而目是一颗里面比外表大得多的珍珠。”国外学者对《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研究,其中较为人所知的是大文豪博尔赫斯,他甚至给《聊斋志异》写过一篇序,在序里写道:“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魔的画廊和迷宫。死者复活;拜访我们的陌生人顷刻间变成一只老虎;颇为可爱的姑娘竟是一张青面魔鬼的画皮……”他认为《聊斋》“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

關键词:文学创作 多元化 幻想文学 相同点

一、主角人生经历的相似性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经历十分重要,他们直接决定着角色的言行,影响着角色的性格。两人的人生经历虽然看似迥异,但仔细分析还是有相似性的。

首先,都是自幼丧失亲生父母关怀,后被善良鬼怪收养的可怜儿。

而在《婴宁》中,婴宁则是其父被狐女缠上后,两人所生的孩子。后来婴宁的父亲也因被狐女所缠而患重病去世,家人畏惧,请来天师符黏在墙上,狐女不得不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宁离开,最后把婴宁托付给鬼母养育。而后的十几年婴宁就与鬼母相依为命。婴宁是在哭求王子服为鬼母迁葬时道出这段回忆的。原文如是说:

“……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

其次,主角都置身于特殊的矛盾冲突中,在曲折中逐渐成熟。

《婴宁》中的婴宁的母亲——狐女缠上了婴宁的父亲,并最终导致其患重病身亡。两人虽然生下婴宁,可婴宁父亲的家人不能接受一个狐妖与自己一同生活,于是请来天师符避邪挡煞。婴宁的母亲被迫带着婴宁离开,最终把年幼的婴宁托付给婴宁父亲已故的亡妻,也就是王子服的姨妈——鬼母秦氏养育。年幼的婴宁在同为狐妖的小荣和鬼母的陪伴下,在荒野坟冢间成长,虽不识尘世礼教,但善女红并出落得亭亭玉立。嫁入王子服家后,与人和善,依旧嬉笑憨痴、不拘小节,直到闯下祸患被婆婆斥责痴狂狂放,自后便不苟言笑,成了一个仪态端庄的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少女从天真憨痴中走过,经过艰辛世事后方成熟利落。

二、主角人物形象塑造的相似性

角色形象塑造的个性化,能够充分体现作品中各角色性格的独特性,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凸显,能够给读者留下更鲜明的印象。而小说是通过对角色语言、行为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两作者都是通过语言、行为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角色塑造成了超凡脱俗,机智聪慧的形象。

首先,言行举止都闪烁着人性中善良的光辉。

“她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有那么一刻,伯蒂都想去抱抱她了。

从两根栏杆中间挤回墓地时,他突然想,自己要为丽萨·赫姆斯托克找一块墓碑,在上面刻上她的名字。他要让她笑起来。”

在《婴宁》中,婴宁在被婆婆训斥后已不再嬉笑痴狂,夜里,婴宁哭着对王子服道出了自己狐女的身世,并请求王子服为抚养她十几年的鬼母迁葬,使自己有机会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鬼母尽孝。原文在这段对婴宁的动作和语言如是描写:

“女哽咽曰:‘……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

其次,都体现着人性中的纯真之美。

她告诉伯蒂,她的名字叫斯卡莉特·安贝尔·帕金斯……妈妈让她在半个小时内回去做锻炼,而且不要惹麻烦,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我就是陌生人啊。”伯蒂说道。

“你不是,”她肯定地说,“你是个小男孩。”接着她又说,“你是我的朋友,所以你不可能是个陌生人。”

伯蒂从前很少笑,但那一刻他笑了,很开心地咧嘴笑了。“我是你的朋友。”他说。

在《婴宁》中,王子服到婴宁家探亲,在那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在房后的院子里终于找到了亲近婴宁的机会。王子服把他一直珍藏着的婴宁丢弃的那枝梅花给她看,结果纯真无邪的婴宁不解王子服的苦心,认为枯花丢掉就好,完全不能够体会到王子服“爱花非花”的表白暗示,就更不必说男女之事了。王子服面对这样纯洁无邪的姑娘也只能哭笑不得。原文中用诙谐精炼的语言描写刻画了这一幕:

“……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两作者都是用充满童趣的诙谐笔调刻画主角的言行,凸显着主角们异于常人的纯真。一切行为举止都只不过是他们情绪真实的体现,内心自然的流露而已。他们享受着纯真无邪带来的快乐,在他们纯洁的内心前,世人显得如此丑陋。

最后,都是机智聪慧的。

“别给他们钱。”……

“告诉他们,你觉得警方和校方更感兴趣的不是一个孩子被迫去偷CD,而是有两个孩子逼着比自己小的孩子为他们偷东西,然后又威胁他们,逼他们把零花钱交出来。你说,只要他们再碰你,你就报警;你已经把这些都写下来了,如果有任何事情发生,比如你眼睛被打青了,或者其他什么,你的朋友会把写好的东西交给校方和警察。”

保罗说:“我不敢。”

“那么,你在这个学校待一天,就得向他们交一天的零花钱。你会一直对他们胆战心惊。”……

就这样,保罗·辛格向尼克·法思因解释了他为什么再也不会给他钱,然后扬长而去……

在《婴宁》中,婴宁嫁入王子服家后喜欢到庭院后靠近西边邻居家的一架木香那玩儿。一天邻家儿子看到貌若天仙的婴宁便无法自抑的注视着,婴宁不仅不避讳还对他笑,邻家儿子会错意,对婴宁起了歹心。婴宁指着墙底下笑着下来,他更是误会成是婴宁夜里与他在此约会。晚上,婴宁用法术把墙边的枯木幻化成自己,邻家儿子不知是幻象便上前非礼,结果阴处被藏在枯木中的大蝎子蛰了,当天夜里就死了。

其实,面对邻家儿子一脸的痴相,婴宁估计早已意识到此人的歹意,但她没有揭穿他,取而代之的是将计就计,在夜里用法术制造幻象让邻家儿子中计身亡。虽然在这之后引来祸患,还被婆婆训斥,而且在今天的角度看来也有些“防卫过当”,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婴宁的机智聪慧的。

一个用智慧为被欺凌者讨回公道,一个用机智惩罚了恶徒保护了自己。两作者对主角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凸显出了主角过人的机智聪慧。

三、其他角色形象塑造的相似性

(一)鬼怪角色形象塑造的相似性

鬼怪在幻想文学作品中的出镜率是很高的。它们是作者们以现实世界中的存在为蓝本,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加工,用超现实的写作手法塑造出的角色形象。在幻想文学作品中它们有善有恶,但在这两部作品里它们都被塑造成善良的形象。

1.首先,都忠诚善良,知恩图报

在《婴宁》中,婴宁在嫁入王子服家门后,不忘哭求王子服将养育自己十余年的鬼母——早年已故的王子服的姨妈,与其亲生父亲——王子服的姨丈合葬,以报答鬼母的养育之恩。鬼母在得以迁葬后,当天夜里也不忘到王子服的梦中给王子服道谢。

2.其次,都爱憎分明,敢于主张正义

在《婴宁》中,婴宁也是将对自己不怀好意的邻家儿子,用法术施以惩罚。

(二)丑恶人类角色形象塑造的相似性

文学作品在歌颂人类的美好时,也总是能揭露人类的丑恶。在幻想文学中也不例外,人类的贪婪、嗔恨、傲慢与疑心在与鬼怪等异族的交流冲突中更是被作者揭露得一览无余。

在《婴宁》中,蒲松林塑造对婴宁见色起意的邻家儿子的形象,则主要是揭露世人人性中贪婪与邪淫的一面。

(三)艺术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艺术是跨越国界,超越时空的存在,文学中的艺术也是。两部幻想文学作品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的作家之手,但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相似之处。

1.烘托反衬手法运用的相似性

烘托和反衬这两种艺术表现手法都是通过对所描述事物进行侧面描写,使其突出鲜明,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的。在这两部作品中,这两种手法被作者们大量运用。

首先,都用烘托的方法渲染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在《婴宁》中,蒲松林没有直接描写婴宁的美艳,而是通过众人见到婴宁时的夸张表现来烘托的。王子服第一次看到婴宁时立刻被其美貌倾倒“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回去后更是相思成病;王子服的母亲最初见到婴宁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惊讶其美貌;邻家儿子见到婴宁后更是“凝注倾倒”对人家念念不忘,最后起了歹心。这一切夸张的反应,足以生动形象的渲染出婴宁的绝代风华。

其次,都是通过主角的纯真善良反衬出人世间人性的弊端。

在《婴宁》中,婴宁本就是狐女之女,充满灵性,亲近自然,不谙世事。在嫁入王子服家前,整日可与小荣为伴在荒郊野岭赏花玩耍,自由自在;可在鬼母的指教下,学习礼乐诗书,勤学女红;敢于纯真爽朗地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

但嫁入王子服家后,虽然依旧保持自己的本性天真烂漫的生活着,整日依旧“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但是由于她已经成为人妻,整日有很多杂务驱使;又不得不适应和学习人世间的种种繁文缛节、人情世故,其实婴宁也已经在渐渐褪去自己纯真的本性。

终于在邻家诬告事件平息后,婴宁被婆婆斥责:“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后“女正色,矢不复笑”。

在纯真善良的婴宁面前,吾等世人都是被人情世故捆绑的严严实实的尘世庸人;在圆滑世故的世人面前,婴宁是个完全没被世俗恶念沾染的天外飞仙。

2.融入恐怖元素的相似性

在幻想文学作品中怪诞恐怖的超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一直经久不衰,这两部作品在运用恐怖元素吸引读者这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在环境描写上都努力凝造恐怖氛围。

“……到了山顶,雾稀薄了些。半轮月亮发着光,尽管绝对不如白天那么亮堂,但足够看见坟场了……

你可以看见被人遗弃的小教堂、紧锁的铁门、塔的尖顶四周蔓延着的常青藤,還能看见屋顶排水沟里长出的一株小树。

你可以看见石头、坟墓、墓穴,可以看见墓碑上镶嵌的纪念亲人的话,偶尔还能看见灌木丛里或小路边窜出的一只野兔或黄鼠狼……”

薄雾、月夜、荒废墓地的教堂和墓碑,这一系列环境描写足够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恐怖的氛围之中。

在《婴宁》中,王子服把婴宁从鬼母家带到家里见过母亲后,吴生知道婴宁的来历,觉得蹊跷便想到婴宁过去居住的村子里看个究竟,顺便提亲,可是:“寻至村所,庐舍全无,山花零落而已。吴忆姑葬处仿佛不远,然坟垅湮没,莫可辨识,诧叹而返。”

本应存在的村子现在变成了“山花零落”、“坟垅湮没”的荒野,这一景物描写虽寥寥几笔但已足以使人恐惧。

其次,在心理描写上都体现出了人性阴暗面的恐怖。

在《婴宁》中,对人性阴暗面的心理描写主要是集中在对婴宁见色起意的邻家儿子身上:“一日,西人子见之,凝注倾倒。女不避而笑。西邻子谓女意己属,心益荡……”见到邻家女孩生的秀丽就起邪淫之念,这种人性之恶潜伏在人的心里是多么的恐怖。

最后,在人物形象描绘上都给人以恐怖的美感。

在《坟场之书》中,在尼尔·盖曼笔下死神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骑在灰马上的贵妇人。虽是令人生畏的死神,但依旧在作者的笔下给人以恐怖的冷艳美。原文如是描写:

“马的光背上骑着一个女士,她穿着一件灰色长裙,在十二月的月光下,长裙像雨露中的蜘蛛网一样闪烁着光亮。

……身着灰色长裙的女士轻巧地滑下马背,站在地上,面对所有的——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

在《婴宁》中,蒲松龄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婴宁的美丽。婴宁到王子服家提亲时,王子服母亲甚至被其美貌惊住了。随着婴宁介绍自己的身世,提及自己是被王子服的已故的姨妈养大,王子服的母亲惊异自己的已故的妹妹怎么还会在世,随后吴生回想起婴宁是狐女所生,一瞬间婴宁的美貌和笑容变得神秘而恐怖:

“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母曰:‘我一姊适秦氏,良确,然殂谢已久,那得复存?因审诘面庞、志赘,一一符合。又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复存?疑虑间,吴生至,女避入室。吴询得故,惘然久之。忽曰:‘此女名婴宁耶?生然之。吴极称怪事。……吴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彼此疑参,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3.夸张手法运用的相似性

对于艺术来说,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其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突出描述对象的特征。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者都大量运用了夸张手法。

首先,为了突出两主角的古怪精灵,他们都被夸张地安排成外表看似乖巧平常,但拥有一定法术的角色。

在《婴宁》中婴宁也是用幻术惩罚了邻家儿子。

其次,为了突出事物和人物的特征,也大量运用了夸张手法。

在《坟场之书》中,为了突出杀手杰克的刀的锋利,用了夸张的描述:“刀锋比任何剃刀都更加精致和锋利。如果这把刀砍到你,你可能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割到了——起码不会立即感觉到。”

在《婴宁》中,为了突出婴宁的天真纯洁、顽皮痴狂、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蒲松林夸张地把她的性格特征通过“善笑”来得以表现,“……婴宁见花笑,见人笑;对熟人笑,对生人也笑;嬉戏时笑,会客时也笑;坐着笑、站着笑、走着笑,……更甚者则是连举行婚礼时她也“笑极不可俯仰”,致使婚礼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下去……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幻想文学的表现形式日益丰富。随着网络与影视娱乐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的骤然加速,纸质媒体开始衰落,幻想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网络文学、漫画、影视等媒体也成为了幻想文学大放异彩的新舞台。

参考文献:

[1]佚名.坟场之书(节选)[J].少年博览,2012,(11).

[2]劉玲.论《坟场之书》中诺伯蒂·欧文斯在多重空间的成长[D].暨南大学,2012.

[3]张蕾.哥特的变奏——论《坟场之书》中的哥特技巧[J].昆明学院学报,2013,(01).

[4]寇妙琦.找寻你的名字——《坟场之书》主人公寻求自我认同之旅[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01).

[5]李路琦.以《坟场之书》为例谈儿童文学对恐怖元素的运用[J].作家,2013,(12).

(作者简介:闫朔鸣,洛阳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相同点文学创作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有意思吧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