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以《野风车》为例谈谈如何使文章波澜起伏

2017-02-17安武林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父子俩省略号风车

●安武林

跟着安武林学作文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以《野风车》为例谈谈如何使文章波澜起伏

●安武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句写的正是庐山气象万千的景色。这句话主要是讲:人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所看到的内容也不同。后来,这被人们引申为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我觉得,写作也是如此。要想让文章波澜起伏,文字就得富有变化。

首先,运用多种手法,让文字富有动感。最简单的,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而详略得当,本身就符合了“起承转合”。尽可能多地使用写作的技巧,也可以让文章富有起伏感。此外,活用标点符号,也可以制造文字流动的效果。有时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有的时候,静是动的前奏。大体说来,文章的波澜,一般是由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制造的。这两种关系,都是制造波澜最有效的方式。递进,如大海之中的波涛,一波一波涌来。转折,则有峰回路转之意,让人眼花缭乱。在此,我以曹文轩的《野风车》为例,分析他是如何让文章做到波澜起伏的。

二疤眼子和父亲坐在地头,似乎什么念头也没有,木然地朝巨大的风车仰望着,风车耸立在空阔广漠的天空下……

《野风车》开头是很安静的,但安静之中孕育着滚滚的波涛。这个效果,多半是省略号的功劳。曹文轩是一个很善于使用省略号的作家。文章一开始,作者先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抓住了我们的思绪。接下来,作者写父子二人的对话。在对话中,我们明白了野风车名字的由来。第二章,文字开始深入,野风车的秉性以及主人公二疤眼子敬畏之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手法。

风车有声有色地转动着。那暗藏的生命力,此时,生动地流露在“呼噜呼噜”的旋转中和“哗啦哗啦”的流水中。

风车的迷人,太出乎二疤眼子的想象了,这孩子用两只细长的胳膊支撑起身体,惊讶地望着它。它有一股威慑人灵魂的魔力。它让人心惊肉跳。二疤眼子忽然感到天旋地转,便闭上了眼睛。这时,他就只能听见风与篷摩擦碰撞的“嘭嘭”声。这“嘭嘭”声很能打动人心。

第三章开头,过渡段很简洁,作者一点儿都没有浪费笔墨。直接给我们一个提示——主人公开始回忆了。作者用插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故事之中。但作者在此没有使用省略号,而是使用了破折号。作者告诉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请听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主人公二疤眼子和大块头发生了冲突,仇恨的种子因而被埋下。文章的波澜开始汹涌。

那年的春天,二疤眼子将会一辈子铭记在心——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文章的起伏,是和主人公的命运相关的,是和主人公的经历相关的。如果没有一个个故事来完成或递进或转折的关系,文章不可能波澜起伏。在第四章开始,作者这样写——

风车带着父子俩的仇恨和希望,优美地旋转着。

秧苗绿汪汪的一片,给了父子俩无数好梦和幻想。

作者将风车的旋转赋予了含义,主人公父子的情感、命运、生活、梦想都和风车休戚相关。读到这里,我们的心开始下沉。紧接着,文章开始出现了转折关系。我们应当注意的一点是:作者非常善于使用过渡段。过渡段就像环环相扣的扣子一样,让文章连接成有机的整体。

可是,仅仅才过去一个月,悲剧就发生了——

在第五章,又出现了转折——风车停止了旋转,原因是没风了。父子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在第五章的结尾处,风终于来了。可是第六章的开始,父子惶恐不安,因为太大的风会吹坏风车。于是,父子冒着生命危险,和风搏斗,终于保住了风车。风车重新开始旋转。

父子俩坐在湖边上。

只有四叶篷的风车在均匀地转动着。

雨中,父亲给二疤眼子一下一下搓着他瘦背上的污垢,不时地用力在他的背上猛拍一巴掌……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省略号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让文章波澜起伏的一些基本规律。一,要不断地制造一些小高潮。这些小小的高潮,就是主人公具有典型经历的一些事件。二,顺叙、插叙的使用,使文章有起伏。三,递进和转折的关系,增加了(或者说强化了)文章的起伏。四,过渡段和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也给文章带来了起伏。五,小高潮的层层推进,积聚成最后的大高潮。当然,文章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写作者自身的情况而定。千篇一律,文章就失去了创造性和独创性。

文章的波澜起伏,就像大海一样,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浪滔天,有时候碧波荡漾。而文字,就像一滴一滴水珠。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就是风。

(插图 鑫 鱼)

猜你喜欢

父子俩省略号风车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小风车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小风车,转呀转
父子俩的假期
瓶中的信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