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苏中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7-02-17黄小东张海燕陈莉徐明霞

种子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扬麦分蘖力苏中

黄小东,张海燕,陈莉,徐明霞

(靖江市农委种子管理站,江苏泰州214500)

2016年苏中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黄小东,张海燕,陈莉,徐明霞

(靖江市农委种子管理站,江苏泰州214500)

为了探寻高产、优质、适合苏中沿江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16年选取了6个小麦品种,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2、宁麦13的综合表现较好,两品种均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较适宜在苏中沿江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苏中沿江地区;小麦;比较试验

为了探寻高产、优质、适合苏中沿江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靖江市农委种子管理站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设置

1.1 供试品种(系)

扬麦13、扬麦22、扬麦23、扬10-120、扬富麦101和宁麦13,共计6个品种(系)。

1.2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计18个小区。

1.3 田管措施

前茬为水稻,采取浅旋耕人工撒播,11月6日播种。设计16万/667 m2基本苗,根据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计算播种量。每667 m2总施纯氮15 kg、五氧化二磷7 kg、氧化钾7 kg。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6∶1∶3,磷肥基追比为5∶5,钾肥基追比为7:3。整个试验田防虫不防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面积一致。

2 结果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结构

成熟期对各小区单打单收计实产,通过方差分析,F值=52.79>F0.01=5.636,表明参试品种实产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参试品种(系)中,扬麦22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406.4 kg/667 m2;其次是宁麦13,产量为401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是扬麦13,为375.7 kg/667 m2。6个品种(系)的产量极差为30.7 kg/667 m2(具体数据见表2、表3)。

通过对各品种(系)相互间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可以得出各品种(系)间差异显著性(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1 方差分析表

表2 小区产量及新复极差测验表

从各品种(系)成熟期的穗粒结构看,扬10-120有效穗数最高,为25.5万/667 m2;扬富麦101最低,为29.65万/667 m2。每穗粒数扬麦22最高,为37.62粒;扬10-120最少,为31.08粒。扬富麦101千粒重最高,为38.4 g;宁麦13最低,为36.4 g(具体数据详见表3)。

表3 各品种(系)成熟期穗粒结构及实产表

2.2 植株性状与穗部性状

从株高和基部节间参数可以看出,扬麦22、扬富麦101存在一定的倒伏隐患,而宁麦13、扬10-120的抗倒性相对较强。从上部叶片参数可以看出,扬麦22、宁麦13、扬麦23的叶面积较大,因而光合作用面积也较大,最终易获得较高产量(具体数据详见表4)。

2.3 生育进程

2016年,由于遭遇连阴雨天气,小麦播种期延迟,1月下旬遭受极端低温,小麦生长后期又遇连阴雨天气,成熟期较常年推迟3~4 d。各品种(系)全生育期在204~207 d之间。宁麦13的全生育期最短,为204 d;扬麦22最长,为207 d。抽穗最早的品种(系)是扬富麦101,抽穗期为4月9日;抽穗最迟的是扬10-120,抽穗期为4月13日。成熟最早的品种(系)为宁麦13,成熟期为5月28日;扬麦22成熟最晚,成熟期为5月31日(具体数据见表5)。

2.4 抗倒性与抗寒性

2016年小麦生长后期遭遇大风、连阴雨天气,除宁麦13、扬10-120未出现倒伏外,其余参试品种(系)均出现了轻微倒伏。虽然1月下旬遭遇极端低温,但展示的各品种(系)受冻害均不明显(具体抗倒性详见表5)。

2.5 抗病性

2016年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连阴雨天气,展示的6个品种(系)中扬麦13赤霉病发生中等,扬麦23赤霉病发生中等偏轻,其余各品种(系)赤霉病发生均轻;纹枯病各品种(系)发生均轻;宁麦13、扬10-120白粉病发生中等,扬富麦101白粉病发生中等偏轻,其余各品种(系)白粉病发生均轻(具体抗病性详见表5)。

表4 各品种(系)植株性状与穗部性状表

表5 各品种(系)生育期及抗病性表

3 品种综述

3.1 扬麦22

该品种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宽,叶色深绿,穗型较大。每667 m2有效穗较高,每穗粒数在参试品种(系)中最高,为37.62粒,千粒重较高。产量在参试品种(系)中最高,为406.4 kg/667 m2。成熟期略晚,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一般。

3.2 宁麦13

该品种植株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矮,为71.3 cm。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每667 m2有效穗较高,每穗粒数较高,千粒重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低,为36.4粒。产量在参试品种(系)中居第二,为401 kg/667 m2。成熟期早,白粉病发生中等,抗倒性好。

3.3 扬麦23

该品种植株较高,幼苗半直立,叶色绿,分蘖力强,穗型较大。每667 m2有效穗较高,每穗粒数较高,千粒重较低,产量位居第三,为392.7 kg/667 m2。成熟期较早,赤霉病发生中等偏轻,抗倒性一般。

3.4 扬富麦101

该品种植株较矮,幼苗直立,叶色较深,分蘖力较强,穗型大。每667 m2有效穗在参试品种(系)中最低,为29.65万。实粒数较高,千粒重在参试品种(系)中最高,为38.4 g。单产为389 kg/667 m2,居第四。成熟期较早,抗倒性一般,白粉病发生中等偏轻。

3.5 扬10-120

该品种株高中等。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每667 m2有效穗最高,为35.5万。实粒数最低,为31.08粒,千粒重较高。产量居第五,为382 kg/667 m2。成熟期较早,抗倒性好,白粉病发生中等。

3.6 扬麦13

该品种植株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高,为84.1 cm。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每667 m2有效穗较低,实粒数较低,千粒重较高。产量居末位,为375.7 kg/667 m2。成熟期略晚,抗倒性一般,赤霉病发生中等。

4 小结

从2016年试验情况看,扬麦22、宁麦13的综合表现较好,两品种均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较适宜在苏中沿江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1005-2690(2017)01-0102-02

S512.1

B

2016-09-29)

猜你喜欢

扬麦分蘖力苏中
2021~2022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总结报告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