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17-02-16李振辉庄丽娜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协同创新高等教育

李振辉++庄丽娜

摘 要:高校协同创新是在高校的内部各学科、课程之间,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一些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同时探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解决行业关键点和共同技术中产生的实际重大问题,而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物质能力。在目前的政府部门、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一起合作,实现双方共赢,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中和技术开发上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式的创新。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体制下改革的必要使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理论基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39

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目标构想的提出,关于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目前,在加强对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研究中,这一构想的提出对推动地方高校的规模性扩张和向外延式的发展——以求质量突破为核心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地方政府的职能也有了重大的转变,所以,地方高校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高校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的协同创新式教育是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伟大使命。协同创新的本质在于管理创新,在教育领域中发展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教育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制定的《2020年教育长期规划纲要》中,对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协同创新战略措施的实施,是我国迈入历史发展新阶段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规划和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必然方向。

协同创新体现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当今社会,地方高校发展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衍生为一种共生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地方高校也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知识积累。这是实现原始创新、技术转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地方高校更应注重“实用为本,学有所用”的教育理念,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趋向反映本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近400所,在校师生700万人,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2/3.虽然大多地方高校都确立了服务方向,但是,有的地方高校还缺少这样的体制。

2 提升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的方法

2.1 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高校应该建立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将好的平台与学校的软硬件衔接起来,建立多方面的合作主体,增强多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要形成“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发展机制,以求共同解决产业个性问题、重点问题,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同时,以实践推动高校教学,以完善的科研成果与现实的经济对接,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在与学校合作的产业中学习,可以起到了凝聚一批多领域、多层次的优秀人才的作用,同时,借由这样的平台将他们组织起来,为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我国的高校教育理念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这是因为我国高校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视力度远远不够,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应该采用新的模式去改变这种局面,为高校创新研究机制提供更好的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来加强人才的培养,使其进入国际化;另一方面,将企业引入学校的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生产和管理型的应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的教育必须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要。这是校企之间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加速高素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以便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结束语

高校创新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有实现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协同创新是以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以高校、科研機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其发展特点也在整个创新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便实现高校创新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理论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2]冯陈澄.基于协同理论的科技资源配置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长林.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教师职业能力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75-78.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协同创新高等教育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