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宋陶瓷艺术风格对比

2017-02-16张玉领

参花(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瓷釉色青瓷

◎张玉领

浅谈唐宋陶瓷艺术风格对比

◎张玉领

唐代陶瓷呈现出饱满浑厚、大气磅礴的美学风格,两宋陶瓷的审美风尚是清秀雅致的,陶瓷作为时代文化思潮的一种物化存在,这一演变历程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审美情趣乃至文学艺术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本文主要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三个方面分析唐宋陶瓷艺术风格。

唐宋陶瓷 造型 装饰 釉色

中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此后瓷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北方两大青瓷体系。至唐代,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渐形成了以北方邢窑和南方越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而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名窑迭出,哥、汝、定、钧、官五大名窑,以及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和吉州窑、福建的建窑等产品,形成了众多窑系争奇斗艳的局面,从而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前所未有的境界。

唐代陶瓷与宋代陶瓷相比较,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使人想起豪放雄浑、意气飞扬的盛唐诗歌与婉约清丽、一唱三叹的宋词风格的差异。这种风格差异,不仅是陶瓷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而且与唐宋两代社会风习、经济政治、文学艺术与审美思潮等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三个方面分析唐宋陶瓷艺术风格。

一、造型之美

唐代陶瓷在造型上的总体特点是器宇轩昂、圆浑饱满,显得十分端庄大气,陶瓷造型无论大小,都显得饱满而有张力。和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唐代陶瓷的造型有很大变化。如器皿的颈部加长,安上把手为了便于提取;壶类多加以短嘴为主,以后短嘴又逐渐变为长流,为了便于液体倒出。器皿的耳在逐步淘汰,这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陶瓷的造型也日渐向实用化发展。此外,汉代六朝时期陶瓷造型多以模拟动物为主,如熊形足、羊形灯、兽形虎子、蛙形水盂等。从唐代开始,造型逐步向植物形发展,如壶体制作成瓜棱形,盘和碗做成花瓣形等。由于唐代开阔的文化胸怀和高度的民族自信,敢于大胆吸收外域文化,因而在陶瓷造型上也出现了许多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如波斯式的凤头壶、各式胡人俑等,使得唐代陶瓷造型显得丰富多彩,也充分显示了唐人大气包容的创造气质。

宋代陶瓷造型整体简洁、优美,一改唐代雍容大方、浑圆敦厚的艺术风格,而变得秀长优雅、柔和流畅。宋代的陶瓷造型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器皿的比例和尺度,给人一种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的感受。这也是宋瓷千百年以来为人们所赏识的原因。宋代陶瓷的造型样式很多,壶多为长流,流与柄和壶口几近平行,壶身往往做成瓜棱形。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等经典样式。碗有葵花形、瓜棱形,而以斗笠形最为流行。宋代陶瓷的典型造型以执壶为主。唐代的执壶,壶身浑圆饱满,壶颈和壶流粗而短,造型常做成圆筒形或六角形,整体造型厚重、敦朴。至宋代,执壶壶身加长,且为椭圆形,又以瓜棱形居多,壶颈加高而细,壶流也变为细长形,整体造型显得轻盈秀丽。如果以书法作比喻,则唐代陶瓷如颜真卿的书法,结构体形肥硕、饱满;宋代陶瓷则如宋徽宗的瘦金体,结构体形瘦长,线条挺拔有力。

二、装饰之美

唐代陶瓷在装饰上不仅善于继承前代陶瓷装饰工艺的优良传统,而且善于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技法和特长。例如唐三彩上色彩斑斓的图案是借鉴纺织印花工艺中的染缬技法。长沙窑瓷器上小圆点组合而成的工整细腻的莲花或卷草图案,则是取法于蜡染工艺。长沙窑开创了釉下彩绘的先河,以瓷当纸,书写诗文作装饰,则反映了唐代诗歌黄金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而瓷器上的花鸟虫鱼,寥寥数笔,具有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笔墨意味,也体现了唐代绘画的特点。唐代新创的绞胎瓷,是借鉴漆器的装饰效果而形成的行云流水般的纹理变化。唐代青花瓷的问世,则受到唐三彩中蓝彩的发色原理启发,触类旁通,别开生面。北方花釉瓷器的大块彩色斑纹,妙趣横生、酣畅淋漓的表现效果,反映了唐人豪迈不羁的气度,为宋代色彩斑斓的钧瓷开启了先河。

宋代陶瓷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基本装饰风格也与唐代不同,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如宋代磁州窑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影响,寥寥数笔,极具中国写意画的风韵,但又不囿于其装饰风格,磁州窑的黑白画花装饰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的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欢用折枝花以及花鸟虫鱼,线条流畅,纹样秀丽,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宋代特有的装饰趣味。刻花、画花也是如此,宋代的刻花装饰刀法犀利,多偏锋,刻刀有深浅之别,而形成浅浮雕似的艺术效果,耀州窑的“半刀泥”堪称典型。定窑的刻花和印花装饰以及宋代新创的剔花技法,融图案、线画、雕刻于一体,十分细腻工巧。吉州窑的木叶纹、剪纸贴花等装饰,巧妙地借鉴民间艺术,或取材自然,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效果。

三、釉色之美

说到釉色之美,至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越窑的“千峰翠色”和北方邢窑的“类银类雪”,可以说是唐代南北瓷器的代表。唐代崇尚道教天真自然的本色美,正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青瓷、白瓷两者都是偏于沉静的美,而唐代著名的唐三彩和花釉瓷所呈现的那种酣畅淋漓和瑰丽斑斓,则又体现了一种浪漫而热烈的情调。总体上,唐代陶瓷釉色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审美的开阔性。

青釉的真正成熟是在宋代,整体来说,宋代是青釉一统天下的时代。但从陶瓷的釉色看,宋代陶瓷的釉色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定窑的白瓷,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吉州窑、建窑的黑瓷,钧窑的彩瓷等。淡雅的汝窑天青釉,青翠如玉的南宋官窑厚釉,厚重的龙泉窑粉青和梅子青釉,其色泽之纯美,使一切装饰都成为多余。哥窑的各种开片釉,则是工匠们有意利用烧成中的缺陷而“因病成妍”的杰作。宋代的定窑也超越唐代的邢窑,釉色莹润光洁,白中微泛黄色,具有一种玉质的含蓄温暖感。宋代钧窑的窑变釉,以其姹紫嫣红的色彩,使宋代瓷苑更加绚丽多彩。钧窑成熟铜红釉的出现,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天地,为后来釉里红、霁红、郎窑红、豇豆红等铜红釉打下了基础。宋代的黑釉,已由单纯的黑釉发展成变幻莫测的多种颜色,创造出诸如“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天目”等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建窑是为典型,成为宋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吉州窑的黑釉受建窑影响,又创新出木叶纹和剪纸贴花等新品种,别开生面。

唐代无论在政治、经济上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在文化上,儒释道三家融合,又大量吸收西域元素,呈现出一种自信、开放、融合、豪迈的风格。而宋代统治者推崇“文治”的方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使宋代处于一种相对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之中。宋代统治者推崇“明心见性”的禅宗以及清虚玄远、清静无为的道教思想,追求一种深沉静穆的理趣。因此,宋代的青瓷、白瓷和青白瓷的美学风貌与这种时代的审美思潮是一致的。综上所述,唐代陶瓷呈现出饱满浑厚、大气磅礴的美学风格,而两宋陶瓷的审美风尚是清秀雅致的,陶瓷作为时代文化思潮的一种物化存在,体现了唐宋时代所特有的审美风尚。

[1]吴战垒.图说中国陶瓷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4]沈毅.浅析唐宋两代陶瓷艺术特点的差异[J].中国陶瓷,2003(10).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张玉领,男,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工艺美术创新设计)

猜你喜欢

白瓷釉色青瓷
如意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龙泉青瓷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青瓷出越窑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