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蛟河市作品专栏

2017-02-16

参花(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表姐夫老李表姐

蛟河市作品专栏

小小说

老李送礼

◎蔡艳文

老李屋里屋外地转悠半天,然后心情烦躁地坐在炕沿上。他拉开地桌抽屉,从里边拿出一盒玉溪牌香烟,想打开抽一根。想想没舍得,就放鼻子底下闻闻,烟草的香味儿诱惑他咽了下口水。这是他连襟的儿子去年春节看他时给的。

老李拿出好几回,一直没舍得抽。如今,真就派上用场了。

老李从村主任小王家出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四瓶酒他花了三百二十块钱,包装挺精致,是他从专卖店买的,临走他还扔下那盒玉溪烟。可村主任小王竟轻描淡写地说:买那些东西干啥,我家啥也不缺。

当他吞吞吐吐地说出来意,王主任说自己刚刚接手,这几天实在太忙,不过你放心,我明天别的什么都不干,也要把你的事儿落实了。

王主任留下老李送的礼,把老李送出他家大门。老李想,真是哪儿不上油哪儿不滑溜儿,唉!不花钱真就办不了事儿。

老李的房子破旧得不成样子,还是他结婚时父亲为他盖的。如今,父亲去世很多年了,他依然住在里面。

年轻时的一次事故伤了他一条腿,走起路一瘸一拐的。好歹到了三十多岁说上媳妇,却是个病秧子,一年的收入大都扔进医院里,也没给他生个一男半女。

现如今日子好过些了,老李吃穿倒不愁,可这房子再不修真就住不了了,翻盖自己又没有多少钱。老李一次次找前村主任刘大肚子,申请农村房屋改建补助,刘主任就一次次往后拖,急得老李直跺脚,他却笑呵呵地说:别急,再等等。

后来,村里的小诸葛趴在他的耳边说:你怎么那么死心眼,不上货人家能给你办事儿吗?

老李恍然大悟,忙买了些东西送进刘主任的家,刘主任满面春风地对他说:你放心,这事儿准给你办成。哪承想没两天,刘主任就因为贪污和变卖集体耕地被立案刑拘了。老李的钱也打了水漂。

老李一边走一边想,这王主任心安理得地收了礼,看来跟刘主任也没什么两样,亏我当初还投了他两票呢。

第二天,老李家的烟筒刚冒烟,王主任拎着两包东西拉开了老李家的房门,老李两口子忙赔着笑脸迎了上去。

我今个儿特意去街里办你这个事儿,挺顺利,基本都落实了,估计入冬前你老两口就能住进新房子。另外,我顺手买了点菜,都是现成的,还热乎呢,有红烧肉、熘肥肠、辣焖明太鱼、尖椒干豆腐,四个菜,咱俩喝点酒庆祝庆祝。酒呢,就是你给我拿的酒,我今个儿去商店问了,好酒!

老李两口子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酒桌上,王主任拿出五百块钱放在桌子上说:李叔,你说你啥身板儿?凭啥给我送礼?以后咱不兴这个。一些惠民政策是国家给的,不是我给的,要谢咱谢党和国家。昨天你的礼我收下,你买了,拿回来你也处理不了,这是五百块钱,你拿着,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老李端着酒杯,酒没喝,眼睛却红了,老伴儿夹起一块肉又放下,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离婚就做你的厨师

◎尹成荣

表姐和表姐夫都是一沾火就着的暴脾气。两个人结婚时,所有亲朋好友都不看好他们,觉得两个性格相近的人怎么能相处融洽。在谈恋爱时,大家都好心提醒过表姐,让她考虑好再结婚。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尽管恋爱时总是争吵不断,但也没妨碍两人感情的日益加深,最后还是顶住所有压力结了婚。

开始时,两人相处得还算融洽。自从表姐生了孩子以后,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脾气变得比以前还要暴,两人又开始争吵不断。以前,两人还能抽空过过两人世界,来个浪漫的烛光晚餐,看看电影什么的。有了孩子后,别说烛光晚餐,连自己的肚子有时都填不饱。你说这种状态下,还有心情浪漫吗?脾气不越来越差才怪。

表姐夫本也是急脾气,看表姐无来由地乱发火,便忍不住和她吵。但看表姐又带孩子又上班,人累得瘦了好多,本来红扑扑的脸蛋也变得黯淡没有光泽,成了黄脸婆,他也心疼,有时有火也强压下去。

早上,表姐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告诉表姐夫她晚上加班,让表姐夫接孩子。事也凑巧,正赶上表姐夫也加班,就把接孩子的事给忘了。当表姐打电话给表姐夫时,表姐夫这才想起来没接孩子,赶紧开车去幼儿园。此时幼儿园只剩他家孩子了,正哭得满脸花。表姐知道后,就和表姐夫吵起来。在气头上,表姐大声说:“我和你过够了,我们离婚吧!找你这么一个粗心大意的家伙还不如自己过省心。”

表姐夫也正为工作的事心里烦躁,闻听表姐提离婚,正在气头上的他就说道:“离就离,天天和你这暴脾气过日子,我也受够了。”吵完后,两人各回一屋。表姐感觉自己太辛苦,还得不到表姐夫的体谅,越想越伤心,从心里感觉日子没法过下去,铁了心要离婚。表姐夫虽然在气头上说离婚,经过一夜的冷静,觉得表姐虽然脾气急躁一些,但人很善良,通情达理,为这个家付出很多,自己还深爱着她,怎么也不能离婚。

早上,两人瞪着四个熊猫眼,表姐对表姐夫说:“今天咱们就去办手续,我和你吵累了,这种日子也过够了。”表姐一脸疲惫。

“离也行,不过你答应我一件事,同意我就离,要不然不离。”

“什么事,你说吧,房子还是孩子?只要合理,我都同意。”。

“我不要房子,不要孩子,不要存款,我只有一个条件:离婚后,你要带着我,让我做你的厨师。你脾气急爱生气,把身体都搞坏了,我要做你的厨师,把你的身体养好,然后看着你再找一个好老公。就这个条件,你同意吗?”

听完表姐夫的话,表姐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可思议地看着表姐夫:“你?你以为你做的饭就比我做得好吃?就能满足我的胃口?”表姐哽咽着说不下去,心里突然涌上满满的幸福。

“傻丫头,别不相信我的手艺,你的胃口只有我这个厨师才能调理好,我要把你调理得像结婚前一样水嫩,这样才能嫁个好人家啊。在没有把你调理好之前,离婚还是暂时放一放吧。老婆,我知道你很辛苦,为这个家付出很多,我不该忽略你。以后,我会尽量帮你多做些家务,让你轻松一些。这次都怪我忘了接孩子,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事发生。老婆就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嘛。”表姐夫半是深情半是嗔怪、半是撒娇半是道歉的表情把表姐逗笑了,忍不住扑到表姐夫怀里:“老公,我们脾气都不好,可为什么每次吵架你都让着我?其实,我不是故意和你吵,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你是我老婆,我还不了解你吗?你想想,我一米八七,你才一米六五,我比你高,自然要先低头让着你呀。而且,你什么脾气我还不了解吗?你控制不了脾气,就不要控制,我来控制情绪好了。”表姐夫说完,故意站直身子。他的滑稽样再次把表姐逗笑了:“幸亏你比我高,要是你比我矮,岂不是我得先低头?”

“怎么会呢?要是我比你矮,我要把你举得高高的,不会让你有一些低气的感觉,因为我爱你,只有爱你,才不会舍得你生气。”表姐还想说什么,可是表姐夫早用吻把表姐的嘴堵上了……

散文

大俗·大雅

◎韩雎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主人公给丈夫的留言条上写的是:“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说实话,20年前我读过一遍《飘》,那本书摆放在书橱里恐怕已经淹没在尘埃中了。当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段话,或许当时有所感觉,也早已忘却了。在火车上闲翻一本杂志时又见到这句话,越琢磨越觉得意味深长,简直就是诗句和诗的意境。足以看出,即使是作者随手而写,那也是神来之笔。

大俗即大雅。“饭在锅里,我在床上。”从文字上看,似乎很平淡平白,的确是俗人俗事、俗言俗语,但细细研读琢磨,其中充满意味和意境。所以雅,且为大雅,就雅在其中的意味和意境。“文似看山喜不平”,平铺直叙,平白平淡,没有意味,也就没有意境,更失之雅境。由此可见,文字不怕俗,而怕没有意味和意境,失去了共鸣的想象空间。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言语粗俗,行事鲁莽,品行乖张,往往被认作俗不可耐。此等俗人一旦乖巧文雅起来,倒会令人忍俊不禁了!其实,只要收敛一点乖张粗俗,直率真实地坦诚相待就好。何谓俗雅?大俗即为大雅!总比那些攀庸附雅、矫揉造作地故作姿态好得多,顺眼顺心得多。至于意味意境,那是学识的累积,是平日历练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是矫揉造作不来的。

记得《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化时念了几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专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此人一生粗俗率真可爱,坐化时却又令人惋惜。尤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一句,充满意味和意境,俗僧雅语。其知时、知我、知性,足见其一生不失真,未泯性,而终所顿悟。“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信且真,真实诚信,虽俗无雅亦非“不可耐”之辈,足矣!

人的一生,可为俗人,但不可浅薄俗陋;可无雅,但不可攀庸附雅矫揉造作,一如电视上某个说话节目中的那个油头粉面的上海人说:爱吃大蒜的东北人很俗,而惯于喝咖啡的上海人很雅。后被某位“语言大师”调侃道说:俗就俗吧,也不用装雅,中国有句老话叫“装孙子”,孙子才是装出来的!呵呵。

我说:若是就着大蒜喝咖啡,那一定很有味道,雅俗共赏得很……

守护在父亲病床前

◎王大本

父亲年迈多病,住进了医院。

守护在父亲病床旁,使我拉近了与父亲的距离。多年工作的奔波、生活的操劳和数不清的人间烦恼,小时候依偎在父母怀里的记忆已经淡薄。父亲饱经沧桑的面容,我平时无暇也无心认真地端详,虽然几乎是天天见面,但都是来去匆匆。父亲和我每天都各自干着自己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的那些重要又不重要、有用又没用的事。而如今,父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静静地坐在病床旁,很多本来很重要的事,都已不重要了。守护在父亲病床前,一种父子亲情紧紧地萦绕心头。自然界的狂风雷雨、四季交替,社会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已远离这里。望着父亲沟壑纵横且日渐消瘦的面容,我难忘父亲带领我们走过的艰难路程。父亲的病情日益加重,我的担心也与日俱增,但在父亲病重时,能在父亲病床前守候,又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满足,甚至是一种享受。

据父亲讲,我家祖籍是山东蓬莱。清末民初时,年幼的爷爷随同曾祖父逃荒要饭来到东北一个小山村落户,开始时生活很贫寒。由于爷爷的勤奋和精心,逐渐盖了房子,购置了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强了。父亲从小聪明好学,在乡里读完小学又到县城读中学,上省城读大学,并同父亲的同乡又是同学的母亲结婚,父亲和母亲并分别在城里的机关和教育部门任职。父亲、母亲双双从普通的农村孩子经过读书,进城参加工作并干了一些有作为的事,在当地农村是很少见的。

不幸的是,正当父亲年轻力壮、应该干出更大成绩的时候,被打成“右派”。先是开除了公职,后又流落街头,以割草、当临时工和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文革”中,我们全家又被下放到偏远、贫瘠的农村。政治上的重压、生活上的艰难是可想而知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背上了“出身不好”的沉重包袱,在困苦、劳累和众多人的白眼中长大。

父亲历经二十年磨难后平反了,重又焕发了活力。我们做子女的也陆续参加了工作,建起了自己的小家。每当我工作中有了点成绩和遇到一点点好事时,父亲都很兴奋。而每当我出点差错和懒惰贪玩时,父亲会毫不客气地对我严厉批评,甚至“大打出手”。我曾不止一次觉得父亲太爱管“闲事”。家里的日子刚刚稳定,我还没混出个人样时,母亲就去世了,现在父亲又病了,我真有大厦将倾、日月无光的感觉。

父子之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父子情的真诚、宽容,超过人世间的任何一种情,这是我的真实感受。父子之情,是不要求回报的。

如果父亲不得病,不住进医院,还是那样整日操劳,还是那样唠唠叨叨,还是那样啥事都管,我绝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即使有这种感觉,也绝不是这样深刻。我突然想到:我过去厌烦父亲唠唠叨叨是多么不应该,我多想他从病床上站起来,再回到家里去唠叨,啥事都管。不必考虑他唠叨些啥,管得对错,只要有这种唠叨就是愉快。我多么期盼人世间的这种真情能多一些。但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了,这种唠叨永远不会再有了,这是一种不可弥补的失落。一个男人,无论穷富,无论年龄大小,没了父亲都是孤儿。父亲这个称呼,是苍天赐给普天下所有男人的最高荣誉。

稍稍冷静之后,我在想,人生都不过如此,生老病死、新旧交替的大自然法则,谁也不能抗拒。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就是因世世代代人的新陈代谢而川流不息的。

每当一名婴孩呱呱落地时,每当一对新人走进婚礼殿堂时,很多人都会茫然地重复一句老话:祝他们一生幸福!岂不知,真实可感的幸福,不是英勇豪迈的语言和华丽动听的辞藻,不是令人费解的哲理,更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崇高。幸福很简朴,幸福就在不知不觉的人间真情中。很多人对苦苦追求幸福的漫漫旅途趋之若鹜,丢掉的恰恰是幸福!

总以为父母会陪伴自己一生,也习惯于他们的牵挂和操劳,当有一天我发现他们因衰老和病痛将不久于人世时,我才会真正感觉到与父母相守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我由衷祝愿天底下所有爱唠叨的老人,唠叨的时间能长一些。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文静

微信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八虎三队育红班”群,并附有一张1975年时的老照片,至今已经四十一年了。

看着这张泛黄的老照片,看着当年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百感交集,尘封多年的记忆拉开了帷幕……

那年夏天,育红班参加一次汇演,得了表演奖后,生产队长高兴地派人赶着马车把我们参加演出的孩子拉到18里地以外的县城拍了合影。在那个时候,能拍张合影是多么的难得,能保存到今天是多么的珍贵!

虽然这么多年我们聚少离多,甚至有的已经搬到外地,几十年没见了,可是这张老照片的出现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回过去,连到一起,感觉像一家人一样,好像从来没分开过。我依次把大家的名字写出来,多是记的乳名:李三丫、苏二小、陈三驴、王四喜——小的时候最忌讳别人叫我们乳名,而如今能记得我们乳名的只有我们最亲最近的人。看着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曾经叫过的乳名,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照片上有25人,已经加进来11人,其他人正在联系。遗憾的是,听说小强不在了,好伤心好难过。大家纷纷感慨,且活且珍惜吧。

记得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育红班,只有三队育红班最像样。24个孩子里有三分之一是上班家庭的孩子。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好老师。老师经常带我们排节目,我和李三丫表演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我们去慰问演出;解放军来支援农村插秧,我们也到田间地头去慰问。

有一天晚上,节目一直演到很晚。有几个小朋友困得睁不开眼睛了,老师和家长就把我们抱到外面弄醒再抱回来。最有意思的是四喜,怎么也弄不醒,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好笑了。

老师还带着我们去挖药材,回来用生产队的豆腐锅熬一大锅汤给我们喝,说是能解暑。

一件件往事犹如发生在昨天,当王老师甜润的声音出现在微信群里时,我们激动万分。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王老师,声音依然那么动听,依然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一张老照片,蕴藏着多少童年的故事,多少童年的梦想……

一双虎头鞋

◎张会民

妈妈一生中为儿女做过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让我回忆,够我回忆后半辈子的了;如果让我写出来,够我写后半生的了。

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为我准备礼物了——一双虎头鞋!这鞋有二三寸长,白底红面,鞋的前面绣个虎头,小老虎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张着大嘴,嘴角两边还长着长长的胡须呢!小老虎的样子活灵活现,很可爱。那小鞋可以穿,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妈妈说:我出生后长得快,没穿过几次,鞋就小了。所以妈妈就把它收了起来,放在箱子底下。五十多年了,它依然是当初的样子,它成了我对妈妈最好的怀念。那是妈妈带着一份即将做妈妈的羞涩和对未来孩子的一份期盼,精心为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的见面礼。可以想象到,当时妈妈端坐在炕上绣鞋时美丽而幸福的样子,妈妈是把所有的期盼,一针一线都缝在了鞋里。过去听老人讲:小孩子穿着虎头鞋能驱邪辟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现在我要说:妈妈希望我穿着它站得直,行得正,走得稳。

睹物思人,愈加怀念早已不在的母亲,我现在真真切切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滋味了……

诗歌

最后的霞光(外二首)

◎董惜春

春天的扇面,倏然抖出

一幅凝重的油画

小城的郊外,河边

紫丁香浓郁的色彩中

一群神情肃穆的人

依次摆上旧衣物、贡品

一匹即将西行的白马

天地银行发行的货币

背映一片无比绚丽的晚霞

霞光点燃岁月,岁月深处

飞出无数翻转的黑蝶

人生真的很短暂,转瞬之间

一切都成为明日黄花

不远处,小城依然如是繁华

街灯正次第开放,人来车往

只有数不清爱你的人

心,不由自主地疼痛了几下

满天繁星

夏夜之初,街灯即在小城一隅

泛洒微微光芒

缕缕花香随清风摇曳

清清河水流在岁月之上

虫鸣轻拨舒缓的夜曲

一株株安静的树木

轻歌曼舞

回想往日淡淡的时光

有什么能够,让浮躁的心

落地生根

让生活般沉重的步履

变得异常安详

在这个夏天,我无数次来到郊外

举目满天繁星,抚平暗伤

世间万物,终将化作尘埃

宛若每个夜晚浮动的点点星光

依稀故园

满天繁星

一池碧水,十里蛙鸣

在岁月的炊烟之侧

在记忆的故园之中

百顷玉米飘香

万亩大豆摇铃

陪伴乡村清清淡淡的日子

和乡亲们明明灭灭的人生

梦境内外

总是那山、那水、那人

亲切如握了一生却终未磨平的掌纹

故土年年盛开繁荣的花朵

但真正生长在内心深处的

却是谁也无法看清的草的须根

春(外一首)

◎樊春波

太阳升起,三月的暖

轻抚村庄的每个角落

山川与河流

还有我的脸我的心

黑褐色的土地就要穿上绿装

我的心也开始长出翅膀

妈妈

微笑每时每刻都在她的脸上生长

留给每个人的是温暖和善良

我在她的脊背上变高了

她的脊背却变驼了

唯一不变的是门口的张望和等待

等我和妹妹放学回家

雪(外三首)

◎赵颖

起初你悠悠地飘来

在天地间慢慢渲染

而后你飞舞跳跃

一点点将大地房屋树木装扮

你来尽情舞动

你去融入大地 纤尘不染

当我聆听你的故事

所有的疑问释然

你尽情地绽放过后

总会将美流转

一次次驻足于山川

流连于河畔

晶莹剔透的雪花

读你梦也纯净 心也简单

冬日里的一棵树

当你卸下丰腴的叶子

隐去昔日的繁华

没人知道严寒曾怎样肆虐

风雪曾怎样吹打

而你静默无语如一个智者

沉静中诠释生命的坚韧

和迂回中的挺拔

你从容不迫的身姿

似乎笃定春的脚步将近

而那时鹅黄嫩绿的色彩

会再次浸染你的枝丫

那缕清风

走过飘满馨香的花季

当笑靥变浅变淡

渐渐隐去斗转星移的记忆

当杯中的红酒

抹去千山万水曾经的足迹

我依然是那缕清风

时时的往返寻觅

一次次想找到自己

相遇

只想在某个夏日的午后

或者薄雾的清晨

与你相遇

那时我的长裙依然洁白

那一刻短暂的驻足

能诠释出

我所有的花开花落

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的时刻

钓鱼

◎王国民

脱掉老年的形象,

用孩提的秤称自己的心,

于是我扛着鱼竿,

走向当年“打狗刨”的地方——

这里已是“桃杏芳菲 莺飞草长”

我把“岿然不动”叫到身边,

让它用轻晃的柳枝儿,

赶走喧嚷!

抛下去。

终于,鱼漂跳起了伦巴。

我恨不得云搭手,风帮忙。

那画成弧的竿子,

真像巨大的钓字,

噬着晨光,尝着露珠,

拽上来的是鲤子鱼吗?

不!

那是噗噗冷冷的童年时光!

今夜,我的怀念比月光更白

◎谷雨

今夜,关闭所有的灯

一任月光倾泻,我什么都不说

月光的白和着屋子的黑

生出隔世的味道

轻轻拉开抽屉,老爸的影子

就从几个小物件里走出

我拣其中一个苞米扦

仿佛看到老爸粗糙的手指

和一个又一个堆满玉米的秋天

拿出一张旧照片,记忆缩短了时间

今夜,有那么多的人

对着明月美酒聚集,那是别人的

我的怀念是一滴又一滴泪水

放大或者缩小成月光和黑夜的重叠

丝丝凉风从窗隙钻进来

几只蛐蛐在窗外的花池里叫着

此起彼伏,我知道它今夜的叫声

是给我一个人听的,月光如水

我的怀念比月光更白

比空旷更空……

(本栏责任编辑 徐文 )

猜你喜欢

表姐夫老李表姐
人情储蓄
百变“老李”
表姐来了
椭圆表姐的来信
给老李过生日
与众不同的表姐
表姐的婚礼
“狡猾”的老李
这才放心
【花样盛年·征文】爱情照亮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