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7-02-16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中心小学王绍雨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教学模式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中心小学 王绍雨

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中心小学 王绍雨

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而阅读是小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领悟的重要过程,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要求。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在阅读时不易集中注意力,所以,优化教学模式,引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为重要。本文对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进行探讨,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此提出以下观点,望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交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阅读量不高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注重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把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提高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部分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量,甚至阻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便逐渐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才开始接受教育,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这便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指导,而教师与家长都希望其将时间花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并没有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再加上小学图书馆书目少,种类较为单一,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量无法提高。

2.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同时,阅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刻板,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久而久之,丧失了阅读的热情,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卧薪尝胆》这篇古文时,教师一般会带领大家把生词读一遍,然后开始给学生翻译课文,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便很难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难以对某些特定事物长期、持续地关注,就阅读和学习而言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若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感受到阅读也是一种快乐,便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能够促进其积极性,主动去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信息化、兴趣教学等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还可拓展其思维。

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还是认为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若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这便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教学,可以使用幻灯片给学生放映狐狸与乌鸦的画面,通过动态的画面,把课文抽象的内容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再结合课文的内容把文章的结构、主旨大意、修辞手法等课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再次去阅读课文,便能掌握课文知识,提高其阅读兴趣,最终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其可引起小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可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能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阅读,搞好课堂中的阅读。由于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阵地,良好的课堂氛围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可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中阅读,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还可向教师请教,而教师也可及时给学生指导,并给予反馈。教师要合理设置阅读时间,避免出现阅读时间过长的现象,对其生活与学习产生影响,阅读时间也不能过短,否则达不到阅读量,无法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让学生在阅览室中能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开阔其视野。

3.加强对小学生的语句训练,以培养其阅读能力

语句的理解可帮助小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获取知识。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学生对语句能有效掌握,则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小学生进行语句训练。

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给学生讲解,并让学生进行造句。以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将文中“毅然”、“制服”、“不辞辛苦”等这些生词先给学生讲解词义,然后让其进行造句,教师对学生造的句子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阅读能力。

4.指导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并将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利用课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课文的关键词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报纸、杂志等,快速阅读文本,阅读后可将读后感写下来,还可将文本中的优美句子摘抄下来。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其良好的习惯,还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语句训练、阅读方法指导等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其阅读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