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及思维方式的培养

2017-02-15杨海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模式艺术设计培养

杨海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定位需要在应用型和综合性的背景下进行,本文将就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思维;培养

高校的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社会的需求是主要的发展动力,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提高为主要的改革方向,从教学模式,思维培养等方面着手,综合提高教学水平。

1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往往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方式、自身需求等方面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新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帮助其挖掘自身的潜力,真正的学以致用。

1.1 强调学生的参与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课堂讨论中和实践环节更多的注重学生自主的参与和动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表达和思考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还要对一些较为新颖的内容进行深挖,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并且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将艺术设计与其他一些学科结合起来,例如环保学、信息学等,扩大艺术设计的范围,延伸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和传播者肩负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做到全面全方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明确的划分教学目标,例如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应该学会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还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科的改革创新,对于艺术设计这种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需要及时的更新现有知识储备,不断的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最后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教学思想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增强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1.3 市场与教学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空中楼阁,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在教育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实践环节,着重突出院校特色,从产品创意化和市场化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给学生设定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也在接触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今在人才市场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没有工作经验实践经验是一个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向,在艺术设计的行业内尤为表现明显,因此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大校内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各个专业的配合和研究来积极探索,抓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可以选择性的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学生的实训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经济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切实了解艺术设计行业的行业现状和行业发展水平,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其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真正的工作打下基础。

2 艺术设计思维培养

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目前来说已经到了另外一个阶段,现代的教育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思维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国,艺术设计的思维培养主要是指视觉敏感度、创意思维、品味审美等方面,这都是艺术设计思维的表现,在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全球的发展中,创意产业和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在知识经济中,国家竞争力的维持也需要足够的创意,所以说创意思维应该成为艺术设计培养的核心部分。

2.1 艺术设计思维

所谓的创意思维其实指的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创意来表现在设计上,让观众能够快速的捕捉接受,这是一个作品的重要特点和标志,也是创意者本身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的展现。创意思维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逻辑思维、对比思维、发散思维等都属于创意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

2.2 创意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创意思维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为教育核心,主要从想象力和联想为着手点,艺术设计包括很多学科,例如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动画等专业,在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创意思维为基础,其中专业设计基础知识是创意思维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散,在教学上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已有的优秀设计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创意的产生和实现,并且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创造,例如在环保的创作中,更多的是围绕森林、动物来进行的,表现方式主要靠对人类同理心的唤醒,在这个点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其他的能够触动人的心灵的表现元素,以一个话题为展开是教学中常用并且效果较好的方式。

2.3 在生活中寻找和引申

绝大部分的设计元素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高校还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等活动,通过对一些展览和建筑、风景等的体验来感受设计元素,还可以变换角度对生活已经习惯的东西进行观察,从而利用发散思维来进行创作,加以一定的想象和不同的融合,最终表现出不通的效果和形式。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艺术学科是应用性较强并且具有专业融合和技术交叉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上着重进行,培养学生自我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砚梅.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何敏.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作者单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猜你喜欢

模式艺术设计培养
《星.云.海》
《花月夜》
永续债券探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