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柏山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17-02-15宋海燕杜汉周丁建兰刘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研究资源

宋海燕+杜汉周+丁建兰+刘嘉

摘 要:该文对桐柏山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其分布现状,对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桐柏山区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65-02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之交,桐柏山北麓,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根据2007年的二类调查成果和桐柏县林业生产统计资料更新,截至2012年底,桐柏县林地总面积106 606.5hm2,占国土面积(1 915km2)的55.7%;森林覆盖率50.3%,活立木总蓄积量264万m3。其中有林地98 029.2hm2,灌木林地560.4hm2,疏林地517.8hm2。主要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栎类、油松、火炬松等。灌木种类主要有荆条、黄栌、胡枝子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板栗、木瓜、茶叶、桃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也为开展林业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许多有重要科学、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数量不断减少。近年来,随着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尤其是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桐柏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调查,摸清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香果树、杜仲、独花兰、核桃楸等4个物种。野生重点保植物资源调查的范围是全县的山区,尤其是深山密林区。调查内容包括:目的物种的分布范围,所处的群落及生境状况,管理状况,影响资源变化的主要因子等。调查采用样方法:涉及的群落类型有:落叶栎林、核桃楸林、青冈栎林、千金榆林、枫杨林、水曲柳林、香果树林等7个群系。调查时应遵守以下原则: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全面着眼、典型着手;外貌结构、种类成分、生境特点一致性;种类成分要接近、生态特征要接近、群落环境要接近、外界条件要接近。乔木树种样方面积为400m2(一般为正方形,20m×20m),为保证调查所需精度,目的物种所处群落面积小于500hm2的设5个样方;大于500hm2的每增加100hm2增设1个样方。

2 桐柏县野生植物资源现状

根据调查情况,桐柏山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分布群落趋向单一,株数、蓄积量也明显减少,具体物种分述如下:

2.1 香果树 香果树(拉丁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属茜草科落叶大乔木,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分布广泛,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桐柏山区香果树主要分布在太白顶自然保护区海拔200~700m山谷林中,土壤为黄棕壤,pH值5.5~6.3。通常散生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香果树为偏阳性树种,但幼苗和10龄以内的幼树能耐阴蔽,10龄以上多不耐阴。高可达30m,胸径达1m;树皮灰褐色,鳞片状;小枝有皮孔,粗壮,扩展。叶阔椭圆形、阔卵形,长6~30cm,宽3.5~14.5cm,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芳香,花冠漏斗形,白色或黄色,长2~3cm;蒴果长圆状卵形或近纺锤形,种子有翅。一般在30龄以上的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7—9月开花,果实10—11月成熟。在桐柏山区资源分布量较大,山坡潮湿的沟谷边生长良好。本次调查主要在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内,调查结果发现香果树主要有2个群落,即马尾松林和香果树林。

2.2 杜仲 杜仲(拉丁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别名思仲、银丝树、扯丝皮等,为杜仲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m,系名贵木本药材。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冠圆球形,小枝光滑,具片状髓,叶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叶缘具锯齿,翅果狭长椭圆形,扁平。枝、叶、果、皮断裂后均有白色丝状物,花期4月,果实10—11月成熟。性喜光,在阴蔽处生长不良,加之人工采集药材的破坏,导致其野生资源极其稀少,桐柏山区内仅发现在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内盘古洞、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园内水帘寺发现两处野生杜仲林,分布在海拔180~900m,土壤为黄棕壤,pH为6.0~7.1。在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发现两处样地,与茅栗、君迁子、苦木、朴树、枫香、黄连木等组成山地落叶阔叶林。

2.3 独花兰 独花兰(拉丁学名:Changnienia amoena S.S.Chien),为兰科独花兰属,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独花兰是多年生球茎植物,球茎2~3cm,夏季休眠,冬季生长,9月份萌芽展叶,次年2—3月开花,耐荫抗寒。调查样地位于太白顶自然保护区盘古殿附近,黄棕壤土,腐殖层较厚,土壤pH值5~6.5;多分布于海拔高度300~700m。该物种仅发现两处,均位于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盘古殿附近,生长在黄檀、朴树、化香、流苏、栓皮栎等乔木及山胡椒、海棠、白檀等灌木林和细叶沿阶草、阴地蕨等草本层共同组成的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

2.4 核桃楸 核桃楸(拉丁学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为胡桃科胡桃属,是一种雌雄异株树种,落叶乔木,高达20m左右,枝条扩展,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色,具浅纵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80cm,叶柄长9~14cm,基部膨大,叶柄及叶轴被有短柔毛或星芒状毛,小叶15~23枚,长6~17cm,宽2~7cm,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无叶柄,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初被有稀疏短柔毛,后来除中脉外其余无毛,深绿色,下面色淡,被贴伏的短柔毛及星芒状毛。雄性葇荑花序,花序轴被短柔毛,长10cm左右。雌性穗状花序具4~10枚雌花,花序轴被有茸毛。果序长约10~15cm,俯垂,通常具5~7果实。果实球状、卵状或椭圆状,顶端尖,表面具8条纵棱,其中两条较显著,各棱间具不规则皱曲及凹穴,顶端具尖头,内果皮壁内具多数不规则空隙。花期4—5月,果期9—10月。核桃楸为喜光、喜湿润生境的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耐寒,能耐-40℃严寒,不耐荫,常生于海拔250~1 000m、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的中、下部山坡和向阳的山沟谷中,与栓皮栎、麻栎、青檀、化香、茅栗等组成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发现核桃楸4处,在高乐山自然保护区发现2处。太白顶自然保护区有3个群落,即栓皮栎林、茅栗林、枫香林。

3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野生植物物种是在长期的进化、发展和对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物种的种质资源对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财富,物种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近年来,虽然对物种的保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对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利用、轻保护”的思想,而且利用方法多为粗放式的。广大群众对植物资源还存在着“野生无主,自生自灭”的观点,把野生植物任意取用,缺乏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粗放式的利用自然资源,也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这种长期的资源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和减少,必然会造成自然环境恶化。

3.2 管理保护措施有待加强 现存珍稀濒危植物多数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是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繁殖场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野生山野,分布散乱,管理难度较大。虽然国家已颁布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规,多数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监督管理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野生植物资源破坏的势头仍然时有发生,资源的保护难于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3.3 尚未建立植物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基地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除在原生境保护以外,进行迁地保护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而桐柏县目前尚无专门用于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的基地,使得植物资源的收集、引种、保存和研究较难开展。

4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本文建议:一是对珍稀植物进行种群消长规律、威胁性病虫害、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和扩大种群数量的研究;二是运用植物形态学、胚胎学方法探讨加速珍稀濒危植物繁殖机制,进行物种繁殖方面的研究;三是开展对经济价值高的珍稀濒危植物、特种药用、油料、食品工业用的植物有效成分分析,挖掘新植物资源的试验研究开发;四是开展对引种珍稀濒危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生态适应性,遗传变异性,以及提高植物适应地域和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五是对经济价值高、繁殖困难的珍稀濒危植物开展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六是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的研究。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调查研究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尖上的野生植物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