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铵膦防除草莓杂草药害试验初报

2017-02-15徐同友吴息正钱荣明胡桂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药害草莓试验

徐同友+吴息正+钱荣明+胡桂珍

摘 要:为了解草铵磷对草莓的药害情况,特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铵磷对草莓的地下及地上部分鲜重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因而该药剂不适宜用于草莓田杂草的防除。

关键词:草莓;草铵磷;药害;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60-03

洪蓝镇素有“万亩草莓镇”之称,草莓是洪蓝镇农民的重要收入之一。历年来广大草莓种植户用百草枯农药于栽前进行封闭除草,随着百草枯除草剂逐渐退出市场,洪蓝镇2016年部分农户用草铵膦及其他复配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造成大面积药害,造成纠纷。为此,笔者从市场购买不同生产厂家草铵膦进行对比试验,验证草铵膦用于草莓移栽前土壤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在洪蓝镇傅家边草莓园进行了草铵膦药害验证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药剂 (1)20%科赛基农草铵膦WP,河南科赛基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30%战割草铵膦WP,天津汉邦植物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市售;(3)50%丁草胺WP(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溧水区洪蓝镇付家边行政村涧东自然村陈旺寿农户家草莓田内。参试作物为草莓,品种为红艳。前茬为空闲田。土壤为渚育型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pH值5.5,田间湿度较大,土壤含水量达45%以上。试验田块面积1 800m2。草莓园相近农田,环境和草莓园相似。草莓常规栽植,栽后灌半沟水,从沟内取水浇水保苗。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m2,共1 000m2。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农业管理措施一致。

1.4 施药方法 本试验于2016年9月18日上午10:00—12:00一次用药。各处理按1hm2剂量兑水450kg,采用3WB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常规均匀喷雾。药后4d移栽草莓。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气象资料 据区气象局资料:试验日9月18日为晴到多云天气,平均温度23.3℃,最高温度28.4℃,最低温度18.7℃,日平均湿度82%;9月19日为晴到多云天气,平均温度21.6℃,最高温度26.4℃,最低温度17.6℃,日平均湿度80%;9月20日为晴到多云天气,平均温度19.9℃,最高温度26.2℃,最低温度14.1℃,日平均湿度78%;9月21—25日,平均温度22.4℃,最高气温29.2℃,最低气温15.5℃,雨日0个(日降水量≥0.1mm),累计降水量0mm。

1.5.2 调查观察时间 药后每5d观察安全性,并于10月17日称量草莓植株鲜重、根系长度、记录展开心叶数。

1.5.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100株,记录草莓植株症状。记录药害方式:按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情况,以-、+,++,+++、++++表示。药害分级方法:-: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用,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同时描述作物的损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1.5.4 药害程度计算 通过植株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出药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本试验严格按试验方案用药规程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药后5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草莓生长情况发现植株有异常变化,心叶边缘出现褐色,根系少,根系发黄,尤其以处理1、处理2最为严重,无心叶抽出。处理3和处理4差异不大。对照区新叶抽出,新根冒出,根多而白。药后10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草莓生長情况更为严重,处理1、处理2处理最明显,植株萎焉,边叶发黄,出现死苗,无新根发生或新生根系自然退化。处理3和处理4差异不大,也出现死苗,植株萎焉,无新根发生或新生根系自然退化,但少量植株新叶抽出,症状略轻于处理1、处理2。对照区新叶展开,根多而长。药后15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草莓生长情况特别严重,处理1、处理2最明显,出现死苗,植株枯萎增多,少发新根发生或新生根系自然退化。其他用药处理差异不大,也出现死苗,植株萎焉现像,少有新根发生,少量植株新叶抽出,症状略轻于处理1、处理2。对照区新叶全展开,发根多并且不断发展。处理区未死少量植株心叶开始抽出。药后20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草莓开始有所好转,各处理未死植株出现少量根系并开始发展,处理3、处理4多于处理1、处理2。对照区新叶全展开,根多而长。处理区未死植株心叶开始抽出或展开。从安全性观察情况看,从用药处理区草莓生长情况看,药后5~10d中毒情况最重,几乎不发根,用量大更为明显。药后10~15d,植株死亡严重,尤其用药量大的处理区,死苗现像更。药后20d用药处理区未死植株心叶继续抽出或展,草莓开始少量发根。

2.2 药害程度方差分析

2.2.1 地下部分鲜重 从(表3)试验调查结果及方差分析可以看出:药后30d地下部分鲜重称量结果分析,处理1分别与处理2、处理3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处理4分别与处理2、处理3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

2.2.2 地上部分鲜重 从(表4)试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药后30d各处理地上部分鲜重量结果分析,处理1分别与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处理4与处理3有显著差异,与处理2没有差异。处理2与处理3之间没有差异。

2.2.3 根系长度及叶抽出 从(表5)药后30d各处理根系长度可以看出,对照区根系最长,其次是处理3,较对照区短2.125cm,处理1根系最短,较对照区短5.0cm,处理2和处理4根系长度相差不大,分别较对照区短4.87cm和4.31cm。说明根系受用药量增大抑制作用明显。药后30d各处理心叶抽出情况可以看出,以对照区平均心叶抽出最多,为2.13张,仍然以处理1抽出最少,为0.5张,较对照区少1.63张。其次是处理2,较对照区少1.38张。处理4抽出心叶数为1.13张,较对照区少1张心叶。处于第三位,处理3抽出心叶数为1.5张,较对照区少0.63,心叶处于第二位。从心叶抽出数量可以看出,心叶的抽出受药量不同变化明显,药量越大心叶抽出越少,如果加入丁草胺除草剂,对心叶的抽出也有一定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草铵膦单用和草铵膦+丁草胺处理均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草铵膦都产生了药害症状。说明本次药害由草铵膦引起。

(2)药害症状表现:凡使用过草铵膦的小区草莓苗僵苗明显,部分老叶出现枯黄或整株枯死,所有移栽后发生的新叶边缘出现坏死(对照区新叶正常)。根系发黑,新根发生少。

(3)药后30d,草铵膦处理区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4)草铵膦为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登记作物和防除对象为非耕地杂草。据文献报道,草铵膦在生产上使用易在土壤中残留,有一定的内吸作用,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在植物木质部进行传导。草莓田本次药害是由于草铵膦土壤残留引起,因此,草铵膦不宜作为草莓移栽前进行土壤杂草防除的药剂。

参考文献

[1]张玉嵩,陆忠华,姜国胜,等.草莓田间杂草防除[J].新农业,2011(8).

[2]汪建国,赵帅锋,徐云红,等.草莓苗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2).

[3]刘云昌,刘淑香.露地草莓杂草的防除[J].农业科技开发,2004(3).

[4]阮炳銮.33%二甲戊灵防除草莓育苗地杂草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9(4).

[5]胡选祥,柯汉云,汪建国,等.金都尔防除大棚草莓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J].浙江化工,2003(1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药害草莓试验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
第四讲 棉花药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