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2017-02-15贾汝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

贾汝金

摘 要:该文从品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适期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颖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47-02

1 颍州区基本情况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海平原,全区人口71万人,耕地面积2.8万hm2。地处暖温带南缘,常年日照2 500h,无霜期222d,有效积温4 842℃,年平均降雨量890mm。常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7.13万hm2,其中蔬菜面积1.8万hm2。颖州区种植生姜有一定的优势,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养分适宜,我区马寨乡、九龙镇、西湖镇等地都有多年种植生姜的经验。

2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本地种植的生姜品种主要有周姜(莱芜片姜)、狮子头姜、小头白姜等,品质好、产量高。

2.2 种姜处理

2.2.1 选种 把上年生长健壮、无病、芽头饱满、大小均匀、颜色发亮的姜块进行贮藏,培育壮芽。播种前3d将姜种取出,去掉姜块上的泥土。选用肥大、丰满、皮色光亮、不干缩、不腐烂、不受冻、无病虫的健康姜块作为种块。要求单株姜块60g左右,用种量为1 250kg/hm2。

2.2.2 晾姜 3月上旬,选择晴天取出姜种,连续晒姜2~3d,温度13~15℃,促进姜芽分化。

2.2.3 困姜 晾晒后,趁热堆放室内2~3d,姜堆上覆盖草帘,促进养分分解。

2.2.4 浸种 用80%代森锌500倍液、或“姜瘟散”、“生姜宝”200倍液、或碧护3g+80%多菌灵100g+水15~20kg浸泡20min;消毒后及时把种姜用清水洗净,并晾干水,防止病害传播。进行浸种,然后晒干。

2.2.5 催芽 用筐盛生姜,放在温暖的室内,保持湿度75%~85%,温度25℃,催芽20d,姜芽长到0.5cm时,准备播种。

2.3 整地作畦、配方施肥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旱田,以沙壤土为最好,连续3年内没有种过生姜。如果连片种植一般在667~1 334m2地设立隔离带,避免发生姜瘟病时,能够及时隔离和阻断水源,防止传染。土壤的酸碱度为微酸到中性,以pH值为6时根茎生长最好,pH值为8以上时,对生姜各个器官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产量大大降低。由于很多数地方采用旋耕机或小拖拉机耕地,致使土壤耕层浅,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要求在冬季土壤深耕25~30cm左右,冻土晾晒,精耕细耙,上无坷垃,下无卧伐,上虚下实。

生姜为喜肥耐肥的作物,据试验,每生产1 000kg鲜姜,需吸收纯氮10.4kg,磷2.64kg,钾13.58kg,同时对钙、镁、锌、硼等比较敏感,不可缺少。前期生長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依据我区多年试验和种植经验,每hm2施N375~750kg、P75~112.5kg,K562.5~600kg(锌肥30kg和硼肥15kg)。如氮、磷、钾使用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营养成分降低、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追肥的原则是勤施薄施,由淡到浓。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量也小,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cm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hm2可施冲施肥450kg,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立秋前后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hm2可施饼肥1 500kg,或腐熟优质农家肥30t,另加复合肥150~225kg,称为“大追肥”或“转折肥”。“秋分”前后再追施一次壮尾肥或“膨大肥”。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切勿单施、偏施氮肥,以防诱发姜瘟。

2.4 适期种植 选择晴暖天气,把已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60~70g的小种块,每个种块选留1~2个肥胖的幼芽,多余芽除掉。如果种植时天气干旱,需提前1d在种植沟中浇足水,待土壤充分吸收后方可种植;排放姜种时,按18~20cm的株距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定植时幼芽方向一致,姜芽朝向统一,盖上4~5cm的细土,随后浇水。种植密度为7.5万~9万/hm2。

2.5 田间管理

2.5.1 遮阴 生姜是喜阴作物,怕烈日照射,在出苗前后,秧苗达到15cm之前,应搭阴棚遮阴,挡住部分阳光,也可以每隔3~4行点播玉米,株距50~60cm,起到遮阴作用。

2.5.2 中耕培土 姜的根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疏松通气的土壤,应在生长期间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一般在9月中旬中秋节之前进行封沟培土。

2.5.3 追肥 在生长过程中,应根据植株的长势进行追肥,一般追肥2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在生长的前期植株长到3~4茎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hm2追施尿素300kg,磷酸二氢钾75kg;第2次在立秋之前,根茎开始膨大,需肥较多,每hm2施尿素750kg、磷酸二氢钾150kg。

2.5.4 浇水 生姜对水的要求很高,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幼苗长到15cm时,每10d需要浇灌一次(根据天气情况酌情处理);中期每3~5d要浇水一次;后期到了10月份中上旬要减少浇灌次数,在采收前7d只需浇一次水,便于采收。

2.6 病虫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 生姜的病害主要是姜瘟病,一旦发生则很难治愈,多在立秋前伏天发病,尤其是在雨水多的情况下,地势低洼的田块,最容易发病蔓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叶片尖端开始枯萎,叶脉逐渐变黄,几天后,整个植株茎杆、叶片呈黄褐色,根部出现水浸状黄色斑点,发出恶臭味,继而枯死。严重的情况下会成片死亡,而且传染迅速,如防治不及时,可能造成姜农绝收。防治方法:因姜瘟病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困难,一旦生姜发生瘟病,很难治愈,因此采用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一是坚决杜绝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栽培。二是选用姜种时严格把关,对姜种用甲基托布津稀释液进行消毒。三是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地块栽培,开好排水沟。四是经常检查姜田,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四周50cm内键壮植株全部除去,同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株四周撒上石灰,再用碧生(噻唑锌)+碧护或冠菌清+美洲星灌根,然后用50%的代森铵1 000倍液对其他植株喷雾2~3次。

2.6.2 虫害防治 生姜虫害主要有生姜螟虫(钻心虫)、甜菜夜蛾、生姜蓟马、螨虫(红蜘蛛-茶黄螨)等。(1)对生姜螟虫,当个别植株发现叶片卷曲的枯心苗时,立即用刀将螟虫连同受害苗茎叶一起割除,然后进行焚烧。出现大面积虫害时,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螟虫尚未钻入心叶前,用10%“锐劲特”1 000倍液喷洒叶面。(2)对甜菜夜蛾,用 20%“康宽”3 000倍液喷洒叶面防治。(3)对生姜蓟马,用25%氰烯菌酯1 000倍液喷洒叶面防治。(4)螨虫(红蜘蛛-茶黄螨),可用10%割螨(哒螨灵)、15%好克螨等药剂防治。

2.7 采收与留种 待姜的地上部分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易于贮藏运输。留种生姜在10月20日霜降前收获。商品生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收获。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姜栽培技术
夏吃生姜益健康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文武小生姜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