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晚粳稻新品种不同机插方式对比试验

2017-02-15张晓红尹玲周兵吴小文吴晨阳潘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品种

张晓红+尹玲+周兵+吴小文+吴晨阳+潘志军

摘 要:为鉴定引进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的生育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表现,对比常规粳稻新品种在钵苗机栽和毯苗机栽条件下的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宜沿江地区优质晚粳稻新品种和配套栽植方式,以解决沿江地区麦茬稻品种配置和农机农艺配套问题。

关键词:新品种;钵苗机栽;毯苗机栽;配套栽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26-0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地点 搜集11个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系),并以本地区主推品种镇稻18作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见表1),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郭河镇单季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内,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气温15.9℃,年无霜期238d,平均降水量1 157.6mm。试验田前茬为小麦,田块形状方正,面积0.41h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击物发育形成的砂泥土,耕层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匀。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展示设计,不设重复,每品种设2个小区,分别采用毯苗、钵苗机插,共22个小区,每小区栽插2机幅,毯苗机插株行距为25.0cm×16.0cm,小区面积206.3m2(3.75m×55.0m),栽插密度为25.05万穴/hm2,毯苗机插设计播种量为100g干籽/盘,栽插取秧量采取同一设置,保证每穴取样约5苗,基本苗数约为120.0万/hm2;钵苗机插株行距为33.0cm×12.4cm,小区面积217.8m2(3.96m×55.0m),栽插密度为24.45万穴/hm2,钵苗机插设计每穴播约5粒种子,栽插基本苗数约为120.0万/hm2,小区间走道宽50cm。

1.3 试验过程

1.3.1 播种与栽插 为保证适期秧龄栽插,钵苗栽插育秧:5月14日播种,播种采用“日神2BD-600”型水稻钵苗播种机,每盘播种量约60g,每孔播约5粒种,大田栽插约600盘/hm2,用种量约36.0kg/hm2,播种后进行暗化催苗,秧苗出芽整齐后将秧苗移入苗床育秧,6月8日栽插,采用日神2ZB-6A(RXA-60T)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栽插,秧龄25d;毯状秧栽插育秧:5月21日播种,每盘播种量约100g,大田栽插约375盘/hm2,用种量约37.5kg/hm2,播种后进行暗化催苗,秧苗出芽整齐后将秧苗移入苗床育秧,6月15日栽插,使用井关PC8-25型插秧机栽插,秧龄25d。

1.3.2 秧田管理 秧田期以旱管为主,注意保水和病虫害防治,1叶1心期使用多效唑进行第一次化控,2叶期视苗情情况进行第二次化控控制秧苗旺长培育壮苗;2叶期以前注意补水保证出苗整齐,2叶期后坚持不卷叶不补水培育壮苗;适时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移栽前3d施用送嫁肥,使用1.5%尿素溶液喷浇并清水淋苗。

1.3.3 大田管理 (1)施肥。分蘖肥:栽后5~6d,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75kg/hm2;主茎拔节后4~6d施用壮秆促花肥:施复合肥105kg/hm2、施尿素60kg/hm2、氯化钾45kg/hm2、硼肥3kg/hm2;多数品种主茎穗长1.5cm时,施保花肥: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破口前,施尿素60kg/hm2、氯化钾75kg/hm2。(2)管水。采取浅水栽秧,浅水活棵,浅水和露田分蘖;当多数品种茎蘖数达到285万~300万/hm2时,落水烤田,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脚后复水。复水后湿润管理至拔节。施保花肥后,保持浅水层至收获前15d断水。(3)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4)病虫害防治。全生育期强化虫害防治,不用药剂防治病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消长动态比较 对两种机栽方式下11个品种各个记载时期的茎蘖总数进行综合取平均值,比较茎蘖动态变化规律,图1显示,两种机栽方式下基本苗数相近,实际调查均为90万/hm2左右,毯状秧机栽有更高的高峰苗最高达525万/hm2,钵苗机栽下茎蘖数最高为330万/hm2左右。生育后期每公顷茎蘖数趋于一致,成熟期两者有效穗相近,均为270万/hm2左右,钵苗机栽条件下成穗率明显高于毯状秧机栽。

2.2 生育期分析 在同一机栽条件下,淮稻5号、南粳9108、南粳52和镇稻14播始历期及全生育期较短,当粳8号、武运粳31、镇稻15和镇稻18播始历期及全生育期较长。钵苗机栽播始历期最长品种较最短品种长13d,全生育期最长品种较最短品种长14d;毯状秧机栽播始历期最长品种较最短品种长10d,全生育期最长品种较最短品种长10d。

两种机栽方式条件下11个品种秧龄均为25d,钵苗秧5月14日播种,毯状秧5月21日播种,钵苗秧较毯状秧早7d;相同品种毯状秧机栽条件下播始历期较钵苗机栽平均早1.6d,相同品种毯状秧机栽条件下全生育期较钵苗机栽平均早2.5d,相同品种在生育期钵苗机栽整体较毯状秧机栽长(见表2)。

2.3 产量结果分析 试验处理于成熟期采取同一收获方式实收测产,通过对两种机栽条件下各品种实收产量进行考察分析发现,所有试验处理实产均大于6 600.0kg/hm2。钵苗机栽实产从大到小依次为:武运粳31>南粳52>常农粳8号>当粳8号>皖垦糯2号>镇稻18>镇稻14>南粳9108>淮稻5号>镇稻15>ANW,毯状秧机栽实产从大到小依次为:皖垦糯2号>武运粳31>镇稻15>镇稻18>当粳8号>淮稻5号>镇稻14>常农粳8号>南粳9108>南粳52>ANW,在两种机栽方式中,ANW产量表现最差,武运粳31产量表现较好,其他品种在同一栽植条件下产量呈现一定差异;比较钵苗机栽和毯状秧机栽条件下相同品种产量表现,与毯状秧机栽相比,钵苗机栽呈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最大增幅為21.64%,最小增幅为0.80%。由此推测品种特性与栽植方式配套是获取高产的有效途径(见表3)。

2.4 主要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1)株高。各处理株高变幅为81.27~105.23cm,当粳8号、ANW和南粳52株高较高,皖垦糯2号和淮稻5号株高较小;钵苗机栽条件下不同品种株高平均大于毯状秧机栽,且平均高7.67%;(2)有效穗。成熟期测定有效穗数,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毯状秧机栽条件下成熟期平均有效穗数为288.0万/hm2,钵苗机栽为271.5万/hm2,毯状秧机栽较钵苗机栽平均每公顷有效穗多5.7%;(3)穗长。钵苗机栽条件下不同品种穗长均大于毯状秧机栽,平均长2.8cm,综合穗长表现数据,穗长较长的品种为皖垦糯2号、镇稻18、武运粳31和ANW,穗长较短的品种为南粳9108和南粳52;(4)总粒数。在穗总粒数方面,钵苗机栽不同品种平均穗总粒数为137.3粒,毯状秧机栽不同品种穗总粒数平均为109.0粒,相同品种条件下钵苗机栽较毯状秧机栽穗总粒数平均大20.6%,综合穗总粒数分析,平均穗粒数较大的品种为皖垦糯2号和武运粳31,其中武运粳31最大为133.6~202.1粒/穗,平均穗粒数较小的品种为淮稻5号、南粳52和镇稻14;(5)结实率。所有处理品种结实率均大于85.0%,最高达97.2%,毯状秧机栽条件下平均结实率为94.8%,较钵苗机栽条件下平均结实率为92.9%,高1.9%;(6)千粒重。11个品种千粒重平均值方面,在钵苗机栽品种较毯状秧机栽品种每穗粒数增加的前提下,毯状秧机栽品种千粒重对应钵苗机栽呈现增加趋势,增加1.03%。

综合各产量构成指标计算理论产量,11个品种钵苗机栽平均理论产量为9 731.1kg/hm2,相同品种毯状秧机栽平均理论产理为8 451.7kg/hm2,数据显示,在品种相同的条件下,钵苗机栽理论产量均高于毯状秧机栽,平均值高1279.4kg/hm2(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对本地11个常规粳稻品种在毯状秧和钵苗机栽下茎蘖动态、生育期、实收产量以及理论产量构成等方面综合考量,数据结果显示钵苗机栽在本地生产条件下更能挖掘品种增产潜力,其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每穗穗粒数来实现的,数据表明相同品种钵苗机栽平均较毯状秧机栽每穗粒数增加20%以上。

综上所述:试验采用的毯状秧机栽是本地主流成熟的机栽方式,通过本地试验发现钵苗机栽及其配套技术在实现机械化种植的情况下较主流毯状秧机栽技术增产,是适应当地水稻栽植的机栽方式,增产效果较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机插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13(21):25-31.

[2]周久山,王立勇,吴文革,等.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6(07):08-15.

[3]李华,陆亚琴,於永杰.不同密度钵苗机插对水稻产量及其群体形成影响[J].北方水稻,2016(05):40-48.

[4]李华,陆亚琴,祝志刚,等.水稻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生产力比较研究[J].中国稻米,2013(06):58-62.

[5]袁奇,于林惠,石世杰,等.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10):59-62.

[6]宋云生,张洪程,戴其根,等.水稻机栽钵苗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10):65-68.

[7]郭保卫,周兴涛,曹利强,等.钵苗类型和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03):05-08.

(責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新品种
2022年国审大豆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早熟抗倒型豌豆新品种藏豌1号示范推广
相思新品种‘赤云相思’
韭菜新品种辽韭1号的选育
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