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2-15麻娟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健康教育

麻娟

研究背景:21世纪的人才,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面临着“危机期”,其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均衡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明确涪陵区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使社会意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继而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本研究主要参考其他文献中问卷设计提纲针对涪陵地区初中生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进行收集数据。研究结果:经调查可知:1.城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优于农村中学;2.农村初中生个体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于城镇初中生;3.城镇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优于农村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心理学的崛起,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内容,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又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展开研究,因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20世纪的新生词汇。本研究致力于涪陵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采用访谈法予以进行,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内容分析。

1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1.1 相关概念

1.1.1 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健康是有意识地指挥和引导个体潜意识的力量,同时认为达到了意识与潜意识一体化就达到了自我同一感。有学者将此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心理健康天然追求的目标是个体化;

(2)扭转青年时期物质性的目标以及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人格特征;

(3)心理健康个体化的人是自我整合;

(4)心理健康个体化的人是属于自我表现;

(5)心理健康的人认可未知和神秘事物的特点。

有学者提出心理健康是有意识控制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立足于现在,朝向未来,渴望生活中的挑战和新目标,从而推动自我成长的最佳心理状态。

1.1.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为:面向群众,以人为主题,以了解人为基础,根据人类生理发展和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个人发展中的问题。结合本文研究主题,笔者将心理健康教育限定为:在学校情景中,学校面向学生并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设计出针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心理学起源于国外,同时也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一门名为学校心理学的学科,其主要研究5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并已经成立了学校心理联合会。在美国,心理学专业人员众多,在学校心理专家配置上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与此同时,多数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都有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工作。

国外学校心理服务范围因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呈现两种趋势:

(1)发达国家学校心理服务范围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趋势;

(2)发展中国家学校心理服务内容单一,停留在通过测量或者评价手段,为学生的学业或行为问题提供指导的初级阶段。

有学者将发达国家的心理服务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并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指导或矫治工作;一种是间接服务,通过学校或家庭的途径展开研究,最终目的是达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托马斯·奥克兰将美国心理服务内容概括为六类:

(1)个别评估;

(2)直接干预;

(3)间接干预;

(4)研究和评估;

(5)监督与管理;

(6)预防。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注重分数,7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提出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完善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01年我国心理疾病病人有三分之一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这些调研结果使得一些有识之士投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

(3)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发达国家针对心理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受到国内有识之士关注,与此同时在国内,人们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又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就从传统的“思想工作”转化为心理辅导,进而推动了我国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国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年发展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中学校特别是城市的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也给予重视;

(2)高校与科研工作者走向实际,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3)各地都积极努力编写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积极探索和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4)存在有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以预防为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毕竟起步较晚,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尚存一些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涪陵区城镇和乡村中学共四所(涪陵十四中,涪陵实验中学,涪陵十九中,涪陵九中),其中乡村 访谈人数305人,城镇访谈人数 345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其中学校九年级 199人,八年级 214人,七年级 206人,年级分布从七年级到九年级。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访谈提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访谈,该访谈将中学生心理将康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其分别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3 研究过程

访谈者为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在中学课堂课外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访谈的准备、施测和回访得到校长和老师的协助。其数据采用 SPSS18.0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中学生总体访谈结果

由表1访谈结果可知,涪陵区初中生拥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例达80%以上,只有少数中学生不希望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而说明涪陵区初中生赞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配置。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在学校层面不论是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立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都是不健全的。综上所述,涪陵区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较大,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能够满足需求。

由表1访谈结果可知,涪陵区农村中学生拥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例达85%以上,涪陵区城镇初中生拥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例有81%,说明农村教材拥有比例高于城镇中学。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在农村中学未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的情况比较多,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行比较完善。但对于与城镇中学来说,在学校层面不论是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立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都是比较健全的。综上所述,涪陵区农村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较大,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城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优于农村中学。

由表2访谈结果可知,农村学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水平低,且其力度尚有欠缺,主要体现在学校老师不能够很好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介绍,学校欠缺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或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水平越远超越了农村中学。主要体现在学校老师能够对初中生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学校能够开设相关活动,其原因即为城镇中学拥有更多的资源能够更好地与国家政策相契合。

由表3访谈结果可知,农村初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一般,但城镇初中生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其原因可能为农村中学生自己也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不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程度。从其他题目上来看,初中生在遭遇困惑时不会选择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而是通过其他方式予以解决,但由于对象的非专业性可能会给初中生带来等多的心理困惑。农村初中生对他人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这一行为表示接纳人数占比72%,但是对于自身由于时间紧张,就很少去寻求专业人士来解决心理键康问题。对于在城镇中学生来讲没有人会对同学或身边的朋友去尋找心理咨询师的行为产生反感。表明城镇中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要优于农村中学生。

4 结果分析

(1)农村与城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配套方便,城镇中学优于农村中学,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都不如城镇。因此,导致农村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更高。

(2)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较低,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偏向于城市;同时农村家长基本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的较少,使得所有的教育都由教师来承担,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显而易见。

(3)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较大,涪陵区目前心理咨询配套不足,仅有几所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的知识宣传不足,教师与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只关心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不注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重要原因。

5 对策

5.1 初中生应该主动请求同学、老师、家长或者自己信任的人通过倾诉以寻求帮助

初中生应该主动寻找能够支持自己的关键人物,只有找到了这样的人,才能够在自己存在心理健康困惑时向其予以倾诉,一方面通过倾诉可以使得自己压抑的性本能加以释放;另一方面可以让其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健康困惑。

5.2 初中生主动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寻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以寻求帮助

这是一种嫩能够有效环节初中生心理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专业化帮助与引导会让中学生能够在青春期期间认识自我,发现自身潜力,进而通过发掘自身潜能以达到治愈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目标。

5.3 初中生应该选取适当方式发泄自身的不合理情绪,主要是注意转移法

初中生在学校、家庭教育摸索出一种有话憋着的不合理宣泄模式,但通过系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初中生把自己的不合理情绪通过注意转移进行宣泄,仍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意识,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还不能够进行全面的自我接纳,进而根据访谈结果,笔者仍旧建议初中生需要一些合理的方式宣泄自身压抑的不合理情绪,就结过而言运动、放松、注意转移等比较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5.4 学校应该开设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心理讲座

正如上文所述,学校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由于当代中学生家庭教育质量较低,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学校教育上,进而学校为了保证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应该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此同时,不仅要开设更要落实到位,据调查发现虽有此门课程,但课程不是有名无实就是被其他科任教师占用,进而削弱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存在心理困惑的初中生缓解或解决其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亮,杨丽.韶山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06):120-124.

[2]徐勇,杨鲁静,郑洋.苏州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0):593-596.

[3]郑显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18-119.

[4]马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03):150-151.

[5]焦佳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3).

[6]朱英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金色年华:下,2013(05).

[7]康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术论坛,2011,34(11):103-106.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8100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健康教育
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山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考
吉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宗商品金融化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