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文化研究

2017-02-14朱玉红

乐府新声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唐乐舞古典舞

朱玉红

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文化研究

朱玉红[1]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创始人是孙颖老师,他从戏曲舞蹈入手,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史为鉴,开启了中国古典舞的新纪元。汉唐舞是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它起源并兴盛于汉唐时代,传承至今。本文阐述了中国汉唐文化精神及其特质,概述了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继而对中国汉唐古典舞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汉唐文化/汉唐舞/古典舞/华夏文明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舞蹈艺术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渊源。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历史上,保存着大量的遗存史料,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舞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素材。中国舞蹈史书中,有文字系统论述了中国古典舞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国古典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舞蹈形式,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以及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中国汉唐舞蹈乃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重点从汉唐文化出发,研究中国汉唐舞蹈文化。

一、中国汉唐文化概论

(一)中国汉唐古典文化

中国汉唐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华夏儿女五千年来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兼备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特质和特征。中国历史上,汉唐是国力强盛、声威远震的朝代,集聚了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时代无法淹没和流失的文化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唐古典文化体系。汉唐文化源远流长,通常所说的汉唐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精神,是指汉唐时期所产生的种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汉唐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社会制度、人文艺术等方面。

1.中国汉唐古典文化的物质文化表征

在物质文化方面,汉唐文化精神的基础是百姓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土地是中华民族的衣食父母,赋予了整个国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命力。这是汉唐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基石,汉唐两朝在农业方面都较前朝有长足的进步,比如说:汉代开始普遍使用牛耕,推广和革新铁农具;唐代则有了曲辕犁,同时出现了连筒、筒车、水轮等一系列新灌溉工具;这些新技术都集中体现了汉唐时期农民的勤劳与智慧。

2.中国汉唐古典文化的社会制度表征

在制度方面,破旧立新的革新精神是为汉唐文明灿烂助力。汉唐也都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唐朝最为有名的科举制度是在隋炀帝设定的基础上完善的,体现了汉唐时期在科技文化上大胆的探索、创新。具体来说,技艺方面,造纸术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举世闻名。另外,漆工艺、造船技术、冶铸、纺织、染色、制陶、制瓷等技艺都有很大的改进和突破。时代的自由无形中解放着人们的思想。

3.中国汉唐古典文化的人文艺术表征

人文艺术思想上,儒释道三家各为一家,思想自由、包容性强。汉赋汪洋恣肆、气贯长虹;唐诗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汉代有千古绝的唱司马迁《史记》,别样精彩的班固的《汉书》,唐朝更是毫不逊色的为后人留下万首韵诗。汉唐之初都以《老子》为理论基础,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形成大一统的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唐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力的思想格局。大时代,大背景下的自由、开阔在这里崭露无遗。

(二)中国汉唐文化精神的重要特质

中国历史上的汉代和唐代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两个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人认为,汉唐雄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开拓创新”的文化价值取向,笔者通过对汉唐文化的研究,总结了汉唐文化下述几点文化表征:

1.中国汉唐文化的开放性特质

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以此为源头创造着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预示着中国迈向世界。张骞之后,有了东汉班超的继续西行开拓,他把汉王朝流光异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等文化特色传入西域,同时换来了西方的瑰丽珠宝和袭人香料等新事物。汉王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外开放”,这对后世历朝历代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总而言之,汉唐文化的开放性就在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采取较为平等的态度,舶来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中国汉唐文化的兼容性特质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体系,因此我们具有乐于接纳新事物和善于接纳改造外来先进文明的优良品质。汉唐文化更是吸纳了当时来自于前朝、西方等多方面的精华精髓,完成了对自身文化体系的一次补充和升华。西汉时期,匈汉两族人民之间保持着频繁的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完成了一次文化融合。在文化方面,汉武帝下令“广开献书之路”,设立乐府机构,训练乐工队伍,并收集博采民间的诗歌作品;唐代则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外来文化抱有“来者不拒”的态度,好者汲之,为我所用,这一点充分显示了大唐帝国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宗教方面,道儒释并称三教,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而唐代开始,大力扶植和传承道儒释三教。

3.中国汉唐文化的创新性特质

创新是民族兴旺的根本,也是国富民强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汉唐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推动汉唐文化走向全面繁荣和达到高峰的根本动力。汉朝文化建设和创新从建立宫殿开始,巍峨雄伟的未央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经过汉朝几次的扩建和装修,规模和装饰方面不断臻于完善,逐渐形成一座长安城内的小型城市体系,叹为观止。唐文化更是以推陈出新为文化的灵魂,唐人在诗歌上富于革新创造,改变了诗风,形成了一种新的元和体,并各具特色;唐人作画,崇尚出新,画风异趣;文学方面,韩愈、柳宗元发动的“古文运动”,在文坛上提倡一种既要有思想内容,即“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又要有创新精神的新文风。

二、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概述

(一)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汉唐舞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融合了中华武术、古典戏曲中的经典造型和动作,而且古典舞尤为注重眼睛的表演效果,强调呼吸的配合与协调,因此极其富有造型感和韵律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中国古典舞的三大流派即新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中国古典舞服装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各有特色,以古色古香为主要素材,其中汉唐舞大多采用汉服;古典舞音乐则以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为主,比如二胡、琵琶、古筝等。汉唐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魏晋精神,以及艺术气质作为审美主干,立足于汉、唐和明、清戏曲舞蹈,全面研究和继承古代经典舞蹈的一种文化。换言之,汉唐舞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哲学观和社会科学理论做为理论基础,以创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舞蹈文化为基本目标的中国古典舞学派,其创始人是孙颖老师。西汉的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全盛时期,使节来往更加的频繁,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乐舞交流随之增多。由于唐代政治局面的稳定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较为繁荣,由此乐舞文化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为唐代的乐舞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唐代乐舞的发展继承了汉代乐舞的基本形式,两者虽然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但这两个历史时代的舞蹈风格却是一脉相承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者将汉代以及唐代的舞蹈统称为汉唐舞。汉代乐舞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乐舞形式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唐代的乐舞的发展与成熟的重要基石,正是在唐代中国的古典乐舞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其中的中国古典舞也达到了发展历史上的高峰阶段。

(二)中国汉唐舞的发展历程

中国汉代舞蹈融合了古代楚文化和尊周文化的舞蹈精髓,这次文化冲击将中国民俗乐舞推向了第一次高潮时期。汉代自娱性和即兴舞很兴盛,无论是宫廷衙内、豪门富家、还是民间祭祀和丧葬中,都大量使用歌舞形式表达心情和思绪。由于汉王朝是中国建社会初期的一个上升时期,当时的国家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繁荣,所以汉代人民经常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自信和宏大的气概,汉代的舞蹈作品更是雄放和粗豪的精神体现。唐代是又一次文化巅峰,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步,其雄厚实力名扬四海,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唐朝舞蹈作品展示出了一种自信、恢弘的精神气度。汉代是汉唐舞的奠基时期,唐代则是其发展成熟的时代,所以这两个时代的舞蹈都是中国舞蹈形式的重要阶段。要发展中国古典舞就必须充分深刻地挖掘汉唐古代舞蹈的文化特色和美学特征。

(三)中国汉唐舞的风格特征

汉唐舞的一个最典型代表就是“踏歌”,这是一种源自于汉代民间的古老的舞蹈形式,到了汉唐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踏歌”这是一种自娱舞蹈类型,表演形式为“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种汉唐舞蹈形式经历了“民间——宫廷——民间”的变迁历程。在此,笔者以“踏歌”为例,阐述汉唐舞的风格特征:其一,汉唐舞追求舞蹈神态端诚,意境悠远,具有神圣端庄、雍容华贵的形态特征;其二,汉唐舞以“纤腰”、“轻身”等为形体特色,追求“机迅体轻”的舞蹈节奏感;其三,手足并重,展现“委蛇姌袅,云转飘忽”等艺术特点,尤其是在静态舞姿上使用了很多汉代遗存画作中的造型,同时在动态中又借鉴了藏族牧区民间的舞蹈动律,展示出了汉魏时期的瑰丽舞风。在汉唐舞蹈中,除了舞蹈表演形式本身之外,其中还融合了杂技、武术、幻术等民间艺术形式,这样的构成不仅体现出了汉唐舞当中集大成艺术包容性,表现了汉唐舞蹈艺术精彩鲜活的技艺,也展示了汉唐时代人民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汉唐舞蹈的风格特征是我国舞蹈艺术发展与借鉴的重要历史来源与基础,对当代的舞蹈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汉唐古典舞的表现形式

汉、唐古典舞蹈风格特征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1)汉朝舞蹈表现形式:汉朝舞蹈不仅具有楚舞特色,还吸收了边疆舞蹈和外域舞蹈,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汉朝舞蹈的主要表现特征是舞足、舞腰以及舞袖,楚月舞是我国古典舞中的一朵奇葩,所谓“浪漫必称楚”,汉代舞蹈以楚舞为基础,奠定了汉代舞蹈的浪漫底蕴。舞足是汉朝舞蹈的典型表现特色,如《盘鼓舞》,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通过踏盘、踏鼓而舞,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足足准确、响亮,并且眼光必须敏锐、集中,在“纵蹑”、“浮腾”等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舞腰是汉朝舞蹈的主要特点,虽然汉朝舞腰起源于楚舞的“折腰”,但是并不像楚舞“折腰”动作幅度大,而是采用柔美的腰部动作;舞袖是汉朝舞蹈的突出特色,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舞动手臂,一个长袖从体前飘过髀间,另一个长袖横向飘过头顶,两个长袖形成优美的“S”形曲线,再加上舞者自身的身形形成一个小“S”,造型非常优美。整体来说,汉朝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为古朴、大气、热烈、舒展、轻盈等,最具代表的舞蹈包括《巾舞》、《折腰舞》以及《长袖舞》。(2)唐朝古典舞蹈表现形式:唐朝古典舞蹈博采众长,不仅吸收了周、汉、魏晋南北朝舞蹈的风格,还吸收了朝鲜乐舞、西域乐舞以及中原乐舞的舞蹈元素,融合众多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居特色的舞蹈体系,尤其是在唐玄宗的鼓励和支持下,唐朝舞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梅妃的《惊鸿舞》,梅妃运用了仿生元素,舞蹈韵味优美、轻盈飘逸,在舞蹈的过程中犹如长空中的鸿雁,并且唐人通常用“惊鸿”二字形容舞蹈姿态的飘逸、轻盈。唐代舞蹈在现代影视剧的中的应用非常常见,例如,由郑晓龙导演拍摄的《甄嬛传》,在《后宫·甄嬛传》第十三集中,莞贵人由于跳了一段《惊鸿舞》,受到了皇上的喜爱,由此可见《惊鸿舞》的魅力,流传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三、以古代两次舞蹈艺术高峰管窥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文化

中国古典舞以及汉唐舞蹈具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特色,各个地域中的各民族民间舞蹈也皆因发展分布相对具有稳定性而得以保存了其典型的风格和迥异的特征,这些舞蹈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体系。中国历史中的汉、唐两个朝代,为中国古典乐舞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作用。

(一)汉代和唐代的宫廷乐舞及其兴盛的文化特色

汉唐舞贯穿于汉朝唐朝两个历史朝代,自成一体,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唐两朝的古典舞,不断地在艺术技巧、表演形式、风格特征以素材内容等方面取得了完善和发展。汉代宫廷所演出的乐舞比以前的时期丰富,汉代宫廷表演的舞蹈大多取材于民间,逐渐被宫廷乐舞吸收和完善补充,赋予了抒情、娱乐、现实以及技巧等舞台艺术特征。同时,由于加入了“百戏”和“杂舞”等内容,使得宫廷舞蹈原本并不发达的汉代,不断丰富了舞蹈的形式与内容,并因此而达到了俗乐舞蹈文化的高峰。到了唐代,舞蹈达到了一个更新层次上的完美与纯熟,此时的舞蹈已经成为一个集前代之光华的大成者。

(二)汉代和唐代的建立完善乐舞机构的文化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脑力和体力逐渐分工,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使舞蹈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汉代很多专业性的乐舞机构已经逐步设立,例如“太乐署”、“乐府”等机构,为乐舞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其中,“太乐署”主要掌管演奏雅乐舞,而“乐府”则是官署专管俗乐俗舞的一个附属机构,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收集、整理民间乐舞曲目,吸纳民间艺人来建立乐工队伍组织。大批乐舞专业人才都是出自这些乐舞机构,乐舞机构的大量涌现以及逐渐完善对汉代甚至是后续多个朝代的乐舞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乐舞机构也在逐步的发展,在唐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宫廷乐舞机构,主要有太常寺、梨园、教坊等,这些机构庞大而系统,将国家一大批高水平的音乐舞蹈艺人集于其中,这些艺人与机构都对唐朝乐舞艺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代和唐代的乐舞思想存在差异的文化背景

文化和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而发展。汉代和唐代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所以造成了不同的乐舞思想:(1)汉代美学思想讲究儒道互补,也就是“天人合一”,认为人道与天道的结合是美学思想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影响到了乐舞思想,尤其是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现了思想的统一,这为汉代乐舞思想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文化基础。(2)在唐代,其美学思想可谓综合了儒、释、道三家观点,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主要思想。同时,唐代诗词的发展也对当时美学思想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诗仙李白诗中率性、飘逸的特质,属于典型的“贵天生”的乐舞思想派系;诗圣杜甫的乐舞思想则体现出对国泰民安的清平政治的向往。

四、汉唐古典舞代表作品的文化内涵

汉唐两朝时期的舞蹈文化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宫廷重视舞蹈,人民喜爱舞蹈。汉唐古典舞一直都在追寻着中国古典文化与古典精神,想要通过古典的文化内涵促进汉唐古典舞的发展。而舞蹈作品是视听效果与观众产生的一种交流。作品中除了展现肢体语言的魅力外,还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达到传播古典文化,产生审美共鸣的效果。汉唐古典舞代表作品众多,例如:

(一)《铜雀伎》

《铜雀伎》描述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台,并且铜雀台建好后曹操挑选舞伎跳舞,卫斯奴与郑飞蓬青梅竹马,其中郑飞蓬不仅具有高超的舞技,而且相貌姣好,被曹操看中,并纳入宫中。以此为背景,舞伎被终身圈禁,用歌舞侍奉尸体,命运非常悲惨,通过舞蹈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具有较强的时代代表性,其文化内涵深远。《铜雀伎》的舞姿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的舞姿能够对古代封建社会的审美进行展现,委婉而含蓄;动态舞姿是在一瞬间爆发所有的力量和速度,和静态的柔美、缓慢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定点舞姿之前进行大跨步移动,在此过程中双臂将腰间的长袖快速抖出并收回,该种舞姿能够营造一种凝重的氛围。

(二)《谢公屐》

《谢公屐》是一种鞋子的统称,谢公为了方便游览名山大川,自己专门设计一种登山鞋,并且后人争相模仿。《谢公屐》的舞蹈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双鞋子,而在于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意蕴,表达了知识分子孤高、任性、自然、洒脱的精神内涵,谢公纵情山水的洒脱奔放、沉浸山林的情怀;“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藻清猿啼;脚著谢公展,身登青云梯”李白诗仙的理想和狂放不羁。《谢公屐》的舞姿和舞蹈形态都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风格,舞者身穿古人的宽袖衣衫,舞蹈动作洒脱、飘逸、干净、自如,传递给人痛快、轻松、愉快的感觉。

(三)《踏歌》

踏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歌舞形式,汉唐古典舞《踏歌》利用古汉秦淮地区典型特点的舞蹈形象和南北朝的文化特色,形成了舞蹈轻慢和优美、意蕴深远的舞蹈特色。水袖是《踏歌》中的典型动作,其形态表现为拧腰、松膝、摆背、敛肩等,采用松胯、拧腰和左右摆的方式,形成三维空间的“三道弯”,将少女婀娜的身姿表现的淋漓尽致,流露出了她们淳朴的情感,让观众深人感受到汉唐女子既优雅美丽又热情奔放。《踏歌》的文化底蕴是追求和谐、幸福的生活,回归大自然,人们在空闲的时间游山玩水,融入到大自然中,在自然优美的景色中释放、沉淀以及净化自己。准确的反映了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特征,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作品。

总而言之,通过对汉唐古代舞蹈代表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无论是在舞蹈动作,还是在服饰、动态等方面,都反映了汉唐时期的印记,都具有时代鲜明的特点,在舞蹈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结 语

汉唐古典舞蹈是我国具有传统特色与古典特色的舞蹈类别之一,能够体现出中国古典神韵与韵味。在当代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型的舞蹈形式百花齐放,但是对于传统舞蹈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立足的根本,所以对于汉唐舞的研究应一直是我们不懈努力探索的领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不断挖掘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的瑰宝,才能使中国的舞蹈艺术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出中国舞蹈艺术的新路。

[1]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

[2]马福强.试论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J].艺苑,2008

[3]杨帆.谈论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与审美[J].戏剧之家, 2016

[4]何祎.浅析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J]. 北方音乐, 2016

[5]王藝霖.汉唐古典舞的文化传承与现代精神诉求分析[J]. 戏剧之家, 2015

(责任编辑 白丽荣)

J722.4

A

1001-5736(2017)02-0163-6

[1]作者简介:朱玉红(1968~)女,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汉唐乐舞古典舞
龟兹乐舞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