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与内涵研究综述

2017-02-13龚艳

大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龚艳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经历了长期的精炼和重新组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可以对近五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进行不同解读,并能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45-0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此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由理论向实践纵深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涵的准确把握为基础。本文梳理了近五年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涵研究的不同观点和学术争鸣,以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近五年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的解读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特征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质体现,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

多维度建构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原则和维度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特征,学者们比较认同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遵循本质、汲取共识。戴木才教授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深入研究、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价值实质的意义,二是要积极承接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三是要广泛汲取与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为现实基础,四是要高度展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核心特征说。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具备的实质特征就已经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其中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和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内涵相一致的核心价值得到较多认同。姚红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遵循,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价值主体的人民性,“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体现了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价值工作的最高裁决者”体现了价值评价的人民性。包心鉴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多元特征说。一些学者精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理想性、统领性、稳定性和建设性。还有一些学者总结出“四个统一”,即“三个倡导”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辩证关系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型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包容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具备大众认同的理论品质和前提。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人群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体现因时、因地、因人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表述,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传统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解析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的表达,诸多学者进行了微观的重点分层论述和详细的解读。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作为国家整体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精神和文化发展方面确立了价值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集中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个人权利的政治诉求,又是达到这种诉求的政治保障;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政治、职业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指路明灯。

诸多学者重点就十二对范畴中的某个范畴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如潘忠宇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之本。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众多的美德之一,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美德的道德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诚信仍在诸多中华美德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它是个人道德的根本,是市场经济核心部分中社会环境基础和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不断进步必须具有的美好品德,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德标准,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因此,诚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本和最重要的要素。学者们更多地解读了“三个倡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与普世价值中这些概念的异同点,指出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和“十八大”精神来理解倡导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基本内容和涵义。

201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论丛书》,共三册,其从三个层面解读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于2014年5月集中刊发了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内容的解读,于2015年1月集中刊发了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内容的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关键词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孙林教授主编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解析》将十二个词的内涵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方式独特,使大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三个倡导”提出之后,有学者认为还有进一步凝练的空间,如冯颜利、廖小明在总结吸收现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有益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之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为“人义法自信”,即“人本”、“正义”、“法治”、“自由”、“诚信”五个要素,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新的时代概念内容。所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一个特别长的历史过程,在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也会不断创新发展,因此“三个倡导”的提出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 参 考 文 献 ]

[1]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纲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135.

[2] 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6.

[3] 姚红艳.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J].道德与文明,2012(6):99-102.

[4] 李德顺.关于价值和核心价值[J].学术研究,2007(12):32.

[5] 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N].光明日报,2012-1-14.

[6] 陈文钦.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南方论刊,2013(1):8-10.

[7] 薛利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基础[N].光明日报,2013-01-12.

[8] 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4):14-19.

[9] 贺善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性[J].思想理论研究,2013(4):17.

[10] 潘忠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N].宁夏日报,2013-03-01.

[11] 陶清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解读[N].甘肃日报,2014-03-31.

[12] 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3] 陈媛.社会实践教育的类型学分析[J].大学教育,2013(11):5.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照猫画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例说追及问题的解法归类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