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使用课堂导语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2017-02-11徐晖

文学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导语克隆课文

徐晖

巧妙使用课堂导语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徐晖

导语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提高效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风格,可采取不同导入法。

语文 导入 学生 兴趣

导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精彩的导语犹如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投身课堂,领略语文的精彩美妙。导语激趣的方法不胜枚举,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例谈一二。

一.故事演绎,激发兴趣

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在讲新课之前,如果讲一讲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故事,能增强趣味性,摄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下面课文教学水到渠成。

如教学《〈世说新语〉两则》之前,讲一讲“王戎识李”的故事,然后道出出处《世说新语》,从而引入新课。又如:教学《〈论语〉十则》时,讲一讲“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轻松进入了新课。教《马说》时,讲一讲“老骥服盐车上太行”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要走入课文,导语激趣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教学课文前,若能从生活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使其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能真正走进作品。

在教《背影》时,让学生说自己与父母亲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有位男生在说到当看到父亲在黄昏的田野里佝偻着背,艰难地拔草,一瞬间发现父亲老了时,禁不住哽咽了。还有个女生因为从小母亲不在身边,当她尽情表白对母亲的想念,发出想见母亲一面的心声时,下面有的同学悄悄地擦眼泪……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把自己对父母的情感体验与文中的父子之情溶化在一起,发生共鸣,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画欣赏,激发兴趣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能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带给学生鲜活生动的直观印象,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机。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播放图片、音乐、影视等,渲染气氛,在特有的意境中使其受到感染,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一课的导入:上课前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发生时的片段,屏幕上出现极光骤现、房屋倒坍、惨叫连连等画面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中,深深感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无助。此时,教师明确导语:同样在这次大地震中,有这么五个矿工在极端困难的境地勇敢面对,真可称得上男子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行为。

四.诗词竟背,激发兴趣

例如《春》一课的导入:爸爸妈妈从小就教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说得最多?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时,我在肯定学生积累丰富的同时,说:“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去领略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这个导语设计,通过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五.新旧联系,激发兴趣

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既复习了旧知又带着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

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还记得仲永的故事吗?他虽是少年天才,但成年后却“泯然众人”,可见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无所作为,庸碌一生;如果天资并不很好,但是后天努力,他的结果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吕蒙的故事。

六.悬疑设置,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受到好奇心驱使,如果在导入环节中制造悬念,提出疑问,就能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激起其探究课文的兴趣。

例如:教学《奇妙的克隆》可以这样导入:《西游记》中,每当孙悟空遇到危难时,从脑后拔出三根毫毛,放嘴边一吹,就能变出成百上千个孙悟空,与敌打斗,化解危难。现如今,孙悟空的这一本领不再是神话传说,而是可以成为现实,那就是奇妙的——克隆。那么,克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导语激趣的方法不只上述几种,但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导语设计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课堂伊始的3-5分钟之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中学)

猜你喜欢

导语克隆课文
克隆狼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背课文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