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2017-02-10戴了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金融

戴了

内容摘要:产业结构的差异是理解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的核心因素。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便十分重要。从香港产业的整体结构、贡献率以及计量分析角度进行研究验证,可以较全面地论证香港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贡献,但也导致其经济的独立性不强且极不稳定。

关键词: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金融

香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分析

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的市场化经济体,其产业结构也由市场来自由调配。二战结束后,香港利用后发优势及自身优势,仅用几十年时间便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香港的产业结构首先很快地由转口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主导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主导,随之迅速地进化为以专业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中心。

本文分析了1990-2013年期间香港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情况。第一、二次产业共占GDP比例从20.47%下降至7.14%,第三产业的GDP增长了402%,占比从79.48%增加至92.86%,而整体GDP增长了330%。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保险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其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7.93%上升至2007年的19.54%,现占比为16%左右。

普遍认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象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以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无疑是“高级”的。然而,这是否也意味着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干春晖等(2011)分别使用泰尔指数(TL)和TS值来衡量产业合理化、高级化的问题,本研究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产业结构合理化指社会资源在各产业能够被有效使用以及产业比例和结构的合理分配,因此需要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否因此被有效配置。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一开始被用作衡量地区收入差距的指标,能够表示的是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冯科,2014)。计算公式为:

其中,i代表产业部门,Yi代表该部门的生产总值,Y代表本地生产总值,L代表就业,n代表产业部门数(本计算即一、二、三产业)。当该值为零时,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同,不再存在部门之间劳动要素的流动的必要,TL越趋于0代表产业结构越合理。研究数据由1990-2013年香港统计年鉴中按经济活动分类的国民生产总值分类加总得出。

经计算,得出如图1所示的1990-2013年香港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可以看出,TL值由1990年的0.07迅速下降至2013年的0.01,说明在分析年间香港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不断发展,服务业带动了整体GDP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标志。本文使用TS值(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评价香港的产业高级化程度。由图2显示,TS值从1990年的3.94增加至2013年的13.11,产业朝服务化方向不断发展。从曲线的斜率来看,2008年前较大,说明香港在此之前的第三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自2009年后,曲线斜率趋于平缓,可见香港的服务产业已进入稳定成熟时期。综上所述,香港的产业结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仍然不断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其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和高级化。

产业贡献率与产业拉动率分析

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某一产业部门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增量所引起本地生产总值的增加值。

产业贡献率=某产业GDP增量/GDP增量

产业的拉动率=GDP增速×该产业贡献率

《中国统计年鉴》对以上两个概念的统计周期为一年一次,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分析从1990年至2013年并以年为单位。值得注意的是,要使贡献率和拉动率具有可比性,其计算中的增加值和GDP都必须是不变价的,因此以香港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的数据为基期计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生产总值。无论是金融及保险业还是整个第三产业,在这13年间对整个本地生产总值贡献率和拉动率都极不稳定(见图3、图4、图5)。金融保险业的贡献率低至-197.38%,高达737.84%,拉动率低至-3.39%,高达4.74%。第三产业的波动更明显,贡献率在-108.19%至625.57%之间剧烈波动。两者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几次波动主要集中在1998年-1999年期间、2001年美国“911事件”期间以及2008-2009年期间。

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期间的第一次考验。1997年开始,美元在货币市场上不断增值,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亚洲国家及地区出口锐减。7月,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爆发。香港的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不变价格,以下皆同)在1998年下降了178亿港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下降379.54亿和281.06亿港元。这次金融危机波及整体经济,三次产业经济都出现大幅下滑,失业率则在期间高达6.2%。在此期间,金融保险业与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下降178.05亿港元和379.54亿港元,GDP下降1019.68亿港元,导致金融保险业的贡献率高达58.92%。分析拉动率更为直观,由于贡献率为正数而GDP增速为负数,1998年金融保险业的拉动率低至-1.32%。1999年整体经济与金融保险业已开始复苏,第三产业的本地生产总值增加值下降了281.06亿港币,贡献率低至-85.54%,拉动率低至-3255.93%。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中央政府将净值为1971亿港币的土地基金全部移交给特区政府,此举极大地提高了特区政府的外汇和财政储备以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并最终成功击退国际做空势力。同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保护了人民币免受贬值且避免了货币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也进而保护了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下的港币。

2001年的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沉痛打击美国甚至世界经济,对香港金融保险业产生了沉痛打击,致使作为“小型开放型经济体”的香港经济下滑。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降至0.3%(不变价格),但金融保险业的增长率却下降至-4.89%,导致该年金融保险业贡献率跌至-197.38%,拉动率跌至-0.6%,并致使失业率在2001-2003年从5.3%上升至7.3%。2003年金融保险业与第三产业贡献率再次出现负值,主要原因在于2003年初爆发了非典疫情(SARS),香港整体经济大幅下滑,但对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2008年贡献率与拉动率出现了分析期间的最大异常值,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起的。这场危机不但对金融领域造成沉重打击,更导致全球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攀升,一些对美国经济依附性较高的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现象。香港经济再次受到重创,恒生指数从2007年10月的最高点31958.41点暴跌至2009年4月的11344.57点,2009年失业率高达5.4%。在此期间,金融及保险业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暴增,两者在2008年的贡献率曾分别高达737.84%和625.57%,原因在于金融保险业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大幅下滑超过了整体本地生产总值的下滑幅度,对期间整体经济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金融保险业与第三产业的拉动率分别跌至-3.39%和-136215.50%的历史最低点。2008年金融保险业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7.34%(不变价格),第三产业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则下降了31.82%。2008-2009年香港经济增速明显出现后退,本地生产总值分别下跌了0.46%和3.4%。香港的金融保险业与第三产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与拉动作用无疑很大,1990-2013年间两者贡献率平均值分别高达51.16%和171.55%,拉动率平均值分别为0.64%和2616.31%。这一数字更说明了香港经济对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依赖度太高,经济系统比较脆弱。

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以贡献率的概念得出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是以年波动的,是静态概念。要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出基于数据统计性质的实证分析,必须动态地考虑到时间的维度。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采用多元时间序列,不需要任何事先约束条件,动态分析几个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在统计性质上分析统计年间香港金融保险业及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t=Φ1yt-1+…+Φpyt-p+Hxt+εt(t=1,2,…,T)

在数据上,依然采用1990-2013年香港三次产业(扣除金融保险业)和金融保险业的生产总值与本地生产总值,并进行对数变换分析,其中GDP、FIR、SEC、THI、FIN分别代表了本地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LogGDP)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和金融保险业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在计量软件上选择了Eviews7.0。建立VAR模型必须要确定滞后期(Lag Length),在确保完整反应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并保证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的前提下,找到合适大小的滞后期。通过最优滞后阶数选择标准功能,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3。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观察在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下,内生变量的值在现期和之后的多少期会发生变化以及发生多大的变化。由图6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到,当相应产业发生变化时,香港的GDP会发生多大和多久的变化。当在本期给第三产业或金融保险业产值一个单位正的冲击后,本地生产总值便在第1期达到最高点并开始上下浮动,且在第17期之后冲击影响不断减小逐渐趋向于零。可知,第三产业与金融保险业的冲击会给本地整体经济带来显著的短期同向冲击,但这一冲击无法带来持续的效应并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

方差分解分析各种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改变的不同程度,从而研究出香港的哪些产业对整体GDP的影响更大。由图7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最大,在第1期最大达到了99%,随时间推移递减并在第10期达到稳定状态保持13%左右的贡献率;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第1期达到43%的峰值并逐步递减;第一产业贡献率长期处于低位;金融保险业在第1期也达到最高贡献值10%,随后在5%-7%之间上下浮动。

综上所述,香港的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是最大的,其中的细分产业金融保险业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拉动作用在短期内十分显著,然而波动幅度较大且作用在长期逐渐减少,无法为经济增长带来稳定持续的影响。

结论

1980-2013年统计年间,香港的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攀升,现已达到占整体本地生产总值93%左右,其中金融保险业在本地生产总值占比高达16%左右。产业高级化与合理化指标都显现香港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无论是从贡献率与拉动率的概念分析,还是以统计分析模型来看,都应对香港第三产业尤其金融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肯定。然而,这样的产业偏向性给香港经济带来增长的动力,也导致香港经济抵御外来冲击能力极为薄弱。从概念和统计模型两种分析产业贡献程度的方法都能看出,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动力虽显著但短暂且极不稳定。统计周期中的几次金融危机均对香港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较差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恢复周期较长。香港的产业结构依赖于高度全球化的金融保险业和以贸易物流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因此在13年的分析期内,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和外部事件对香港经济不断造成威胁。香港作为目前我国最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从而提高抵抗外来金融危机或灾难的能力,将外来影响对自身经济波动的负作用降到最低,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科.“去工业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11(5)

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P2P金融解读
产业结构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