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作用

2017-02-10陈隽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期

陈隽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在促进绿色生态消费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绿色经济的引领带动寻求理论依据,归纳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以下相关对策:以绿色生态为旨归,加大流通业的技术性投资;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的协调发展;充分挖掘绿色生产、服务等领域的生态积极性以形成绿色产业体系,进而促进社会消费向绿色生态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商贸流通业发展 绿色生态消费

在社会化大生产导致产能过剩的经济环境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引领作用较为突出,是经济改革中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切入点。十八大会议首次提出经济领域的生态建设方案,五中全会确定将生态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在低碳、绿色经济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绿色低耗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大力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简化流通程序,降低资源损耗,引导绿色生态消费。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绿色生态消费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规模大且增速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从2010-2015年国民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数据来看,我国在近五年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商业生产极大丰富,带动流通业进入高效益的发展阶段,推动着我国商贸流通业规模持续扩大。这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持续上升,2010年为15.46万亿元,2011年为18.12万亿元,2012年为21.03万亿元,2014年为26.2万亿元,2015年为30.1万亿元,五年多的时间将近翻了一番。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一路保持着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消费市场活力旺盛,遍及国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流通业在广阔的市场平台上形成庞大的运营规模,即便是在2014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低迷时期,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GDP增速也较为稳健,基本保持在7.5%左右,相对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下发达国家的经济低迷状态,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非常值得肯定。在我国新时期以“稳增长、调结构”为基本原则的发展方针引领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从过去一味地追求经济指标攀升向解决深层结构性矛盾转变,在保持相对平稳增速的情况下,更加重视流通成本的降低,流通产业的资源整合,流通经营模式的生态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绿色生态发展。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态更新快且流通主体多元化,资源重组优势突出

随着经济格局的国际化趋势和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领域的开放范围逐年扩大,国际资本在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和融入比例加大,遍布基础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外资、合资企业越来越多,商贸流通产业开始成为经济交流国际化的先锋力量,流通产业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商贸流通主体的传统优势和派生资源得到重组整合,商贸流通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从2010-2015年,我国流通业主体多元化趋势加快,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5年底,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注册法人企业已经达到236719家,同比增长7.8%。2010年之前流通业主体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自2010年以后,外企投资数目增长幅度明显,港、澳、台商在东南沿海城市的投资企业也增幅较大,传统经济观念下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商业贸易的市场垄断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外商,港、澳、台商和国内企业共同构成新时期流通业的主体态势,流通产业结构的内涵更为丰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物资的多元化供给,刺激生产要素投入,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也不断涌入商贸流通业领域,流通市场的资源整合和经济力量重组,使越来越多的专营商品将逐步向私营、民营、外资企业开放,并进一步提升资源重组优势,促进商贸流通业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三)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的网络化特征显著,引领大众消费市场

电子商务以科技为引擎,成为带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长期以来坐贾行商的流通业态在电子新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之后彻底改变,以淘宝、京东、苏宁、唯品等大型网络集贸市场为代表的新生代流通渠道将流通产业结构改组,实现了高效便捷的市场交易,受到大量网民的追捧。据中国零售管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商品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只有0.51万亿元,2015年我国网上商品零售交易规模已经达到3.83万亿元,五年间增长了7.5倍,年均增速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居民日用消费品的网上交易成为流通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全民参与的网络消费使电商平台成为购物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在上海又出现了由政府管理的跨境电商模式,我国大规模的零售业电商平台和新型的跨境电商以灵活多样的营销模式通过节日促销、折扣回馈等购物活动,带动网民购物热情空前高涨。电子商务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打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已成为引领大众消费市场、带动流通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带动作用

(一)技术领域不断革新是商贸流通产业转向绿色生态的核心因素

作为基本经济形态的商贸流通,对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低损耗、低成本的传输供给是其基本任务,而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渠道,首先依赖于流通技术的先进,在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的当代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在流通层面的植入密度不断加大,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益的流通渠道成为环保低碳商品实现生态化运作与消费的强劲动力。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价值观的趋同,绿色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导向,流通领域的创新和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直接引导生产环节环保生态的发展,绿色生态型商品的大量供给,也能促进消费领域绿色低碳价值理念的形成。流通主体借助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商业广告宣传、节假日促销的方式,扩大绿色生态消费价值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大型流通市场举办有规模优势的商品展会,以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创新绿色低碳营销,加强绿色生态产品的品牌宣传,以消费市场的诉求带动产业链绿色生态发展。

(二)流通领域结构性改革具有长远的发展潜能

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就业质量,不断吸纳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具有创新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劳动者,对基础产业和消费市场的促进和带动影响极大。流通产业本身是关联面极广的产业体系,密集的劳动力资源在流通领域聚集,同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关联产业存在强劲的中间需求,形成内在的促进效应,使临近产业和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自身的绿色生态发展带动整体性的生态经济发展趋向。流通业的结构优化首先可以做到资源节约、成本压缩,为环保低碳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提高流通领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通过创新来实现生产、消费各环节的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外延性驱动延伸到我国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商贸流通领域的节能环保建设和绿色生态管理可以引导社会绿色生产和消费,理顺流通渠道,降低流通环节的库存和能源损耗,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各环节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国内总福利得到实质性提高和消费模式的改革。

(三)转变经营观念是绿色生态消费发展的强大诱因

商贸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管理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和更具消费潜力的市场空间,对于产能过剩时期商业产品在多层次的流通渠道产生经济效益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刺激相对低迷的消费市场,为消费领域提供相对灵活自由的选择空间,使商品生产商的跨区域销售成本和宣传成本不断降低。绿色生态建设可以构成生产环节的绿色环保,从源头上做到低碳经济运营,进而促进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形成消费环节中强劲的绿色生态消费动机,建设多层次的销售平台,简化流通程序,沟通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高效对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消费,进而促进社会消费向绿色生态发展。

商贸流通业发展绿色生态消费的相关对策

(一)以绿色生态为旨归加大流通业的技术性投资

通过国际国内流通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商贸流通在消费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康有序的流通规划一定是绿色生态的、符合环保标准的经济形态。因此,在流通体制上进行技术性革命,革除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陈旧技术,实现新技术对流通产业的高度对接,完善商贸活动的技术转移与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增长的幅度,也是在客观上引导生态消费的实现,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的绿色高效,生态环保,节约能源,经济与环保节能协调发展,技术层面的攻坚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与西欧发达国家的商贸流通技术水准相比,我国流通业的差距依然很大,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力,缓解全社会范围内的就业压力,但是也淡化了技术等要素资源在流通结构改革中的不可替代性,造成大幅度长期性的资源浪费,高成本的投入和产能低下之间的矛盾较为普遍,流通业的改组范围比较狭窄,开放领域依然不够,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和发达国家对接管理模式,学习成功的经营理念,在发展绿色商贸、流通生态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宏观上理顺政企关系,扩大流通领域的开放渠道,实现国际化对接。首先,要准确定位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政府在市场关系中不必要的干扰,简化商业审批手续,做到真正的简政放权,营造宽松和谐、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氛围,在根本上解决区域壁垒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政策上障碍。同时,要在重要程序和关键环节上加大对商贸流通的监管力度,防止以次充好、违法乱纪的不规范行为充斥市场,制定有操作性、较为细化的政策措施,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创建公平合理的体制机制,确保流通领域经济行为的公平规范。对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缺少市场活力的国有商贸企业,在产权的重组、管理方式的改革上要有创新精神,扩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灵活多样的管理路径,与国际商贸流通积极对接。

第二,在微观上优化流通领域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消费的绿色生态。要充分重视技术层面的革新,高度关注国际化流通市场技术改革的动态,加大对流通领域管理阶层人才培养力度,在顶层设计上走在前列,提出预先的规划方案,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对于操作领域和管理层面兼具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的突破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在流通布局和区域商业网点的规划上及时作出调整,可以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资源耗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生态消费发展。在国内流通业发展布局上,中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弱势,发展更为滞后,绿色生态发展更为缓慢,要引导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对接、管理对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形成区域之间的带动效应,促进商贸流通的区域协调发展,防止产业虚假繁荣和产业过剩局面对商贸流通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三,重视区域之间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加强国际经贸往来。以国际市场为平台的经济合作才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共赢的根本,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封闭的经济环境使交流合作不具有常态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流通理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引进,流通业技术转移困难,在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有利形势下,要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增进合作交流,吸纳国际资本,在产业的结构形态和经营技术上达到国际化水平,实现流通产业整体性的转型升级。使商贸流通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产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绿色生态消费发展。

(二)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的协调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运用,使经济发展形态出现了划时代革命,电子商务成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空前市场规模的经济形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商品制造国和产品消费市场,电子商务的市场潜力具有空前优势,要实现流通领域的创新,必须借助新生代的电商物流平台,通过流通产业线上环节与线下环节的积极互动,在商贸经营模式上推陈出新,促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在短缺型经济发展时代结束后,商贸流通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成为结构性瓶颈,流通业的转型必须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体系引领之下才能实现新常态发展,也只有与绿色生态消费相适应,才符合未来社会经济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价值认同。流通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具体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绿色生态消费为标准,健全商贸流通的市场体系。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倡导,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体到商贸经济和流通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绿色生态的标准,必须从规范城市经济和引导农村市场两方面做起,对于已经有一定发展优势和规模的城市商业流通业,在技术层面实现质的飞跃,提高流通智能化水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加强产业链互动,提高流通信息的精准度,压缩流通对于资源的耗费。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流通市场,一方面要借鉴城市流通管理方式和流通技术上比较成功,应用符合绿色生态消费标准的先进成果,培育覆盖全国范围的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经营主体,在人员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上实现与城市流通管理方式的对接,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发展跨境电商等在2016年最新出现的商贸流通业态,推进流通市场的国际化,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接城市农村两大流通市场,以世界经贸一体化为平台,对接国际国内两大流通市场,提高商贸流通的绿色生态消费水平。

第二,推动流通领域各业态创新,为绿色生态消费的发展提供发展合力。目前在流通领域市场比例中,占据最大板块的是零售业,创收金额较大,涉及到的产业群体最多,与国民消费行为的关系最为紧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最多。流通业的创新,必须以流通领域各种业态创新为前提,积极转变比较落后的业态经营方式,整合流通资源,形成产业联动,对于分散的零售业要以经营实体为平台实现大市场的连锁经营,激发流通业态的市场活力,对实体商业的市场经营理念和管理结构进行规模化整改,掀起大众创业的高潮。批发业涉及到大宗商品的市场交易,是流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链的风险控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管理方式的科学高效都是当前流通产业创新的要点,要在政策扶持保护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对批发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升流通效能。物流行业的创新要在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融入高科技要素,以智慧物流代替传统的物流模式,转变流通发展模式,合理调配物流资源,提升现代化物流的环保性能,引导物流市场消费的绿色文明和生态保护。

第三,关注消费市场潮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积极培育生态消费新路径。要积极引导流通市场消费理念,重视消费领域的潮流意识,协调经济效益与流通生态的关系,尝试流通领域经营模式的创新,在流通产业链的线上环节与产业链线下环节之间实现积极互动,避免商贸流通的信息不对称,重视消费路径的创新,引导消费模式绿色生态的万众创新,带动更大范围的流通影响力,提升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的业态协作水平。完善流通商品的责任追究系统,通过流通技术应用的创新,在对商品产业链信息追溯、产讯服务等方面做到规则细化,提高资源配置与流通基本要素的使用效率。

(三)充分开拓绿色生产、服务等领域以形成绿色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利益诉求,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我国流通业发展必须强调绿色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流通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流通产业的绿色生态建设和协调、节约、环保的消费市场。实证表明,绿色生态消费已经开始成为消费领域普遍的价值导向,流通产业发展协调绿色生态消费具有可行性,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在新常态下,对流通领域从生产环节到服务行业乃至终端消费各个领域整改中,都要以推行节能减排、崇尚绿色生态为宗旨,积极挖掘行业潜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流通产业的国际化平台上建设小康社会,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由过去对企业的以指令性审批为主的职能向为企业提供政策引导、支持服务转变,为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低碳绿色转型道路上提供政策动力。积极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创建。企业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台条例,规范企业经营方式,对于涉及到重度污染可能的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资源使用等方面量化标准,签订企业生产流通各领域的生态保护承诺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引导工业、商贸流通业坚持走绿色发展新道路。在金融信贷领域,要出台税收扶持政策,规范运营程序,降低次生风险,创新绿色信贷,提倡能源节约,引导并支持企业走节约清洁发展之路。

第二,利用能源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崛起。流通领域包括整个经济领域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在各种要素资源,如管理设计、人才配备、信息交流、资金管控等层面做到合理配置,量化资源使用效率,打造绿色新引擎。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创新改变流通产业发展中的资源损耗问题,为绿色生态消费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绿色崛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等流通领域底层部门的协调带动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科技创新资源在引领生态环保消费的全方位对接与整合。如发展生物医药、电力资源、电子信息、食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各个领域,营造生态消费理念,形成全社会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生态消费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要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绿色生态消费发展,就要转变政府职能,以绿色生态消费为标准,健全商贸流通的市场体系,推动流通领域各业态创新,为绿色生态消费的发展提供发展合力。关注消费市场潮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积极培育生态消费新路径,利用创新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崛起。

参考文献:

1.武凤平,张亚瑛.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 2014(24)

2.张艳.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3.鲁陈豪.我国商贸流通业与消费性金融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4.李颖.绿色:生态价值与消费目的[J].河南社会科学,2014(8)

5.王运浩.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共筑绿色梦—把握机遇主动作为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41)

6.吴晓青.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加快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J].中国科技产业,2014(7)

7.饶长旭.基于生态文明的商贸流通业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