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小组教学”,力创“高效课堂”

2017-02-10马彬彬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组教学小组长老师

马彬彬

近几年来,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堂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找到了落实小组教学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的平衡点。那么,到底如何落实小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开学第一周就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特点,把学生平均分成三个小班,六到七个小组,每组六到七人。小班长协助制定班名及班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制作代表小组个性的组牌。小组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各小组选出评判组长(记分员)、文体劳动组长、饮食卫生组长、纪律组长、学习组长、作业组长、文明礼仪组长各一名。小组每个成员都是小老师。

小组编排原则是:组内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互助合作;组与组之间要求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便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根据小组内成员各方面特点为小组成员编号,小组成员按照中优差成“U”或“T”型对面而坐,便于学生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帮扶。

二、精心培养小组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优秀的小组长胜过好老师,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熟悉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因此,精心培养小组长是推动小组教学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每个学习小组设置两名小组长,并且各学科教学时共享这两名小组长。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内的干部多了,他们也会推卸责任。因此,要精心挑选小组长,并进行精心的培养。老师要指导小组长有效开展小组工作,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刚入校,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熟悉,开学初用一个月时间抓小组建设,第一周组织专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小组建设以及小组编排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周对副班主任、小班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帮扶潜能生,怎样组织探讨疑难问题,怎样监督并带动组员进行复习和预习等,第三周对学生课堂语言的表达、“四学”过程以及小黑板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第四周对小组建设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运行机制。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们都要和小组长们有一个充分的沟通,最终达成默契,小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贯彻小组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既然合理配置了学习小组,就要充分地运用它,让它真正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把它仅仅当做摆设。有人听课了,老师就让小组活动一下。平时自己上课时,便置小组于不顾,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样会给小组教学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每位老师主动做到“三个一”,即每学期听所有教师一节课、每月参加一次教师或学生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为促进课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对讲课活动制定了几项规定动作:每学期先由名师、学科骨干教师讲“引领课”、年轻教师讲“拜师课”,接着是全体教师讲“达标课”,最后选拔教师讲“优质课”。同时定了《师徒结对方案》,严格实行“同奖同罚”的约束机制,把“徒弟”的工作绩效与“师傅”密切挂钩。这种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新教师快捷“入门”,也激发了老教师不断进步与创新的激情。并且能真正改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的状况。

为了保障小组教学贯穿课堂始终,学校成立巡课领导小组,每天组织专人对全校所有班级的每一节课进行巡查,主要巡查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并做好巡课记录,认真填写“巡课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在教师备课时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落实小组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促进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就够了,往往忽略了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填写课堂流程评价表,认为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课堂流程评价表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细化、量化的体现,具有直观性、阶段性,容易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的持久性。这个环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真正体现班级自主管理,发挥小组作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班级每周周末由学习委员对这一周的小组和个人课堂得分情况统计好后展示在教室内专用的展板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为这周的优秀小组,该组的组长即为优秀小组长;得分最高的个人即为本周的展示之星。并在下周一的班会中对展板中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每月对每班的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这些获奖的小组和个人制作成展板在全校展示。

课改先进典型奖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改革,每年以宣传栏形式表彰一批课改带头人,并按照级别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且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在评价教师教学业绩时,把课改效果和最终成绩放在同等位置上给予评价。

总之,“小组教学”的教学改革,课堂上,教师将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取得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成长,教师在成长。学生是自信的、快乐的,教师是轻松的,课堂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李立.高效课堂模式的反思[J].生活教育,2014(S1).

[2]邹贵波.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学园,2013(26).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小组教学小组长老师
分餐小组长
小组长的烦恼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