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正相生

2017-02-10徐建融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潘天寿学养傅抱石

□徐建融

奇正相生

□徐建融

《秋林晚翠图》 明·董其昌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者奇,阳者正。“奇正相生,其用无穷”。如鸟之双翼,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然而,它们的地位是平行而不平等的,也绝不是平分秋色的。而且一定是以正为主、为普遍,奇为辅、为特殊;而绝不是以奇为主、为普遍,正为辅、为特殊。大而言之,国学文化,儒为正、为主,道释为奇、为辅。中国传统绘画亦然。

潘天寿先生有言:“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如张璪、王墨、牧溪僧、青藤道士、八大山人是也,世岂易得哉!”又说:“以奇取胜者,往往天智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

这里所说的“平”,实际上就是“正”的意思。而“以平取胜者”的“不着意于奇”后,应该还有一句“必严于规矩法则”,庶与上文“以奇取胜者”相呼应。哪一种画是“以平取胜”的“正”格呢?就是以唐宋画家画为代表的行家画,注重的是以形体为第一要义的“画之本法”,以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为中心,用精妙的笔墨去量体裁衣地服从并服务于形象的塑造,“严于规矩法则”,所以为“难”。用傅抱石的话,便是“制作繁难”;用董其昌的话说,便是“顾其术亦近苦矣”,简直就像服劳役一样。

哪一种画是“以奇取胜”的“奇”格呢?就是明清文人画,尤其是以文人写意画为代表的利家画,注重的是综合了秉赋、怀抱、学养、环境的“画外功夫”,“不求形似”而以笔墨的抒写为中心,用程式化、符号化、文字化的形象去削足适履地服从并服务于笔墨的挥写,“忽于规矩法则”,所以为“易”。

用傅抱石的话说,便是“挥洒容易”;用董其昌的话说,便是“以画为乐”,简直就像玩游戏一样。但“以平取胜”虽然很“难”,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严格专业训练,才能进入绘画的行当。而且即使进入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如律宗的“积劫方成菩萨”。唐宋的画工都是从少年就开始绘画生涯的,大多数只是默默无闻的“佚名”画家。

“以奇取胜”虽然很“易”,不须经过长期、刻苦、严格的专业训练,便可以进入绘画的行当,而且一进去便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如禅宗之“一超直入如来地”。像徐渭、董其昌等,都是50岁前后才真正进入绘事的,一出笔即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

事实却是,“难”的正格,少数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就像吴道子、黄筌、郭熙、马远等等,大多数可以取得次高的成就,极少数即使画得不好但肯定也不坏。而“易”的奇格,极少数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少数也可以取得次高的成就,大多数却画得“荒谬绝伦”。

这与大学的特招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忽于规矩法则”,高考不及格,虽然人人都能做到,但奇异的秉赋、怀抱、学养、环境,特长的怪才、偏才,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而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以“忽于规矩法则”、高考不及格进入了绘画这所大学,又怎么可能取胜呢?潘天寿所讲的,难的“以平取胜”容易做到,易的“以奇取胜”“世岂易得”,就是这个意思。

“取胜”,也就是把事情做好。包括绘画在内的任何事情,必须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执正而驭奇则可,执奇而斥正则不可。正、奇各有利弊,两利相较,正大于奇;两弊相较,奇大于正。而且,用“正”还是用“奇”,还要视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对象而定。

《浪淘沙》傅抱石

《石上老鹰》 潘天寿

猜你喜欢

潘天寿学养傅抱石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差异性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诗的“别材”与学养
《红楼梦》里学养颜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
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学养*——钱中文先生20 世纪80年代的学术通信
傅抱石画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