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博物馆藏《傅山、傅眉山水合册》初探

2017-02-10

中华书画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绢本款识傅山

□ 陈 晨

天津博物馆藏《傅山、傅眉山水合册》初探

□ 陈 晨

一、《傅山、傅眉山水合册》基本情况

天津博物馆藏有傅山与其子傅眉的一套山水花卉合册,尺寸形制不一,应是集结而成。根据题跋而知,此册是清末民初收藏家李葆恂所藏。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别号红螺山人,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官至江苏候补道。工诗善书,自成一家。精鉴赏,题跋其所收藏之古文物三百馀篇。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这件傅山父子合册就是其收藏之一。李葆恂去世后,其子李放继承家族的收藏事业。李放(?-1926),字无放,号小石,一号词堪,官度支部员外郎。李放在这件合册中多有题跋注释,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许多信息。后来这件作品流落市肆之中,幸亏徐世章高价购买。在此册的尾跋之中,徐世章之兄徐世纲记叙了此册的一段收藏经历。徐世纲是李放的好友,曾经一起聊及书画,兴致高涨之时,李放将傅山父子此件作品拿出共赏。徐世纲将此事写入题跋之中,又请徐世昌题跋。吴湖帆与彭恭甫也对此作有过观摩鉴赏,在册页后有题记。后来徐世章将此作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004年底,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为天津博物馆,故此册今由天津博物馆收藏。

该合册画面共计16开,其中傅山画5开,傅眉画11开,绢本纸本均有,设色水墨俱全。纵25.7厘米,横25.2厘米。册前有傅山好友戴廷栻题“愚公轮蜕”四字两开,册尾有李葆恂、徐世纲、徐世昌、吴湖帆等人题跋5开。

戴廷栻(1618-1691),字枫仲,号符公,山西祁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收藏家、反清领袖。出身官宦世家,受业于袁继咸,与傅山、顾炎武、王士祯、毕振姬、阎若璩、阎尔梅等相交甚笃,是北方反清活动的核心人物。现存著述有《半可集》。傅山称赞《半可集》文章“如风雨集而江波流”。戴廷栻与傅山父子交往颇深,白谦慎在《傅山的交往和应酬》中有一章节详细写到了傅戴两人关系,曾为傅山父子编成了一本《晋四家诗》。

[清]傅眉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 106.5×73.5cm 纸本 山西博物院藏释文: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傅眉书。

徐世纲跋傅山、傅眉《山水合册》

此册首题“愚公轮蜕”为金纸墨笔,款“昭馀戴廷栻题”。“昭馀”在山西祁县西南、介休东北。“轮蜕”一页左裱边处有清末民初收藏家李放题边跋,引用《水经注》的注释来解释“昭馀”的地理位置。关于戴廷栻与“昭馀”的关系,在册页后面,李葆恂、李放父子做了深刻的注解。

二、傅山山水画风格(第一至第五开)

傅山画面第一开描绘一片云雾缭绕的迷人夜色,空中明月,河内长桥,瀑布潺潺。右上角自题:“半夜自西村还土塔河房,次日忆作。傅山。”右裱边有李放之父李葆恂的边跋题签:“超逸纵恣,非此老无此奇气。恂记。”左裱边有其子李放题跋:“谨按《霜红龛集》有西村五律一首,又《哭眉道人十四首》内《哭画》一首有云:土塔墙上松,艾纳橒檑撦。西村土塔疑皆先生居处也。水墨庵行者真放又识。”在这里,李放对傅山在画面及诗文中反复提到的“西村土塔”猜想成为其居所。

第二开的画面组成则更有意思,高山瀑布,峭壁红叶,一排长廊穿越瀑布其中,横跨山崖。瀑布水口的处理十分概念化,极具有装饰性。图中翠岩间丹枫若醉,山涧瀑布飞泻而下,丘壑穿插错落,层次有序清晰,宏伟的气势寄寓着傅山的情感节操,表现了他不被尺法所束缚的叛逆之举。画面右上角自题:“土堂犹人请画。傅山。”左裱边李放边跋:“按先生集中有《土堂杂诗》十首,惜犹人不知为谁。放。”右裱边又题:“《图绘宝鉴续纂》称‘先生画出意绪之外,丘壑迥不犹人’。《画徵录》称‘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砢以骨胜。’观此信状,词堪。”对幅裱边又题:“《遗民诗小传》云:‘书画妙古今,人争重之,卖以自给。’”

第三开则是墨笔花卉。墨笔描绘柳树下的芙蓉花,空中有半月。左上角自题:“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右侧裱边李葆恂边跋:“用笔如作草书,晚年合作也。恂。”

第四开用墨染留白的技法描绘“帛金湖”的景色,意境深远,曲线S形构图,有太极之法。左侧自题:“戏写帛金湖。山。”右裱边李放边跋:“潘以畊检讨论书推先生为当代第一,大江南北无与敌者。放与先生画亦云。”

第五开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体的形状,仍然没有皴擦。右上角用篆体书自题:“山画于虹窠。”右裱边李放又题跋:“按先生集中有《虹巢》诗二首,疑即虹窠也。放。”

傅山山水画简约,笔墨却自有韵致,“丘壑”和“笔墨”在其画面中运用把握得非常到位。他反对照搬古人,发自性情,以画抒情,骨力雄健。前五开册页中的几个元素有突出的特点:

首先,傅山册页中的“飞泉”造型极为鲜明。在他的画面中没有静静流淌的河流,都是长长高挂的飞泉,极具有视觉冲击力。在山西地处山区,在许多城市周围都有这种陡峭的山崖,每当夏秋大雨之后,雨水自山顶冲下来在陡崖前形成无数飞瀑,景致颇为壮观。可见傅山画中怪异的泉水实是来自于现实。而更主要的是这样奔放的艺术想象才能真正表达傅山内心的澎湃。傅山画面中的类怪的泉水虽源于现实生活,但是更为突出的是傅山自身另类的性格特征。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 25.7×25.2cm×16(每开尺寸不一) 纸本 天津博物馆藏

其次,傅山册页中的树柏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就像在风中柔美的舞蹈,但事实上内在坚硬的气质却遮掩不住。傅山生活的阳曲、太原一带,自然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傅山可以选择使用大笔粗点来描绘树叶及枝干,也可以用细腻碎小的用笔来表现安静古朴的柏林,充分展现其笔墨的浓淡干湿。在傅山的山水画面中,还经常会有一些顽石的出现,其在画面中面积占的不是很大,有时只是配角,却也意蕴深长。

最后,傅山山水画的构图也是奇特的,迥异他人。他从小受严格的教育,难免也会有叛逆心理,而傅山的叛逆心却让他的艺术风格更为宝贵。

三、傅眉山水画风格(第六至第十六开)

从第六开到第十六开都为傅眉所画。傅眉,字寿髦,一作寿毛。一字竹岭,自号小蘖禅。他是傅山之子,也是傅山最直接的传承人。傅眉不但在书法、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完美继承傅山衣钵,在绘画方面也与傅山不相上下。张庚在《国朝画徵录》中记载“子眉亦工画”。戴廷栻的《题傅道翁乔梓画册》也曾写道:“寿毛不学乃翁,时用古法,犹小米之于老颠,虽有离合,正自家教。”而法式善同样在《题傅青主乔梓画册》中写诗赞过傅眉的画:“小傅毫端擅老苍,一龛红过几霜秋。”这些记载将傅眉山水画的特征描述得逼真到位。

第六开右裱边李放题跋:“谨按先生集中有所撰《眉道人行略》,称其画‘师北宋,放笔颠险,层峦瀑布,可惊可喜’。又《哭子诗》内有《哭画》一首,亦与画境铢两相称。李放。”右裱边又题跋:“又按寿毛子莲苏,字长芳,官灵石训导,书有祖风,青主笔倦,往往令其代作、署名,非故旧具精鉴者莫能辨也。见卢抱经文集,拙篡《国朝书史》中据以入录。戊午四月,狷沙弥识于水墨庵。”这段题跋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傅眉的儿子、傅山的孙子傅莲苏,曾为傅山代笔,并且极难辨别。

第七开用青绿山水画法描绘树木和远山,只有“傅眉画”款。

第八开为“一角”式构图,倾斜的山体上有几株树。画面追求一种倾倒的平衡感,后面山体留白,右边篆书署款“眉画”。

第九开为圆光册页,一片优美的风景。水中亭,岸边柳,春意盎然。右侧楷书署款“傅眉画”。

第十开墨笔纸本,中心式构图,把主体内容杨柳位于画面中间,四周山体环绕。右侧题:“杨柳月中疏。眉画。”

第十一开描绘的是两块黑色的怪石,前方有一红衣人赶路。画面右下角有一楷书“眉”字。裱边右侧有李葆恂边跋:“造境深窈,可一洗庸孰之习。恂记。”裱边左侧李放题:“徵君尝自号朱衣道人,此幅画中人疑非泛设。放。”又题:“纪伯紫赠徵君诗有‘朱衣一道人,土室度残春’之句。”李放的大胆假设,将画面中的红衣人怀疑为是傅眉之父傅山。

第十二开也是用青绿设色描绘的优美风景。树木排列整齐,浓淡墨色分出前后关系。左上角有款“眉”字。

第十三开描绘也是夜色,中心式构图,瀑布位于画面中心,山体树木环绕。左下角款“眉画”,没有题跋。

第十四开用色渲染山体,下画枯树,墨色染远山。左下角款“眉画”。

第十五开描绘繁密的树木中有一座城楼,密云环绕。右侧款“眉画”。裱边右侧有李葆恂题:“寿毛全师北宋,看似平易突奇崛也。恂记。”

第十六开《风雨夜归人》,描绘风雨夜中一人独行,狂风大作,树木飘摇。右上角篆书自题“风雨夜归人”,款“眉”。

总体来看,傅眉的山水画复杂多变。在渲染方面,傅眉略高于傅山。比如第十一开,画面突出两块巨石,看上去黑亮浓重,细看会发现石头的结构在不同层次的透彻渲染中安排得机巧合理,将光度与厚度结合,每一个面的转折都恰到好处。可以说是“黑而不糊,透中带厚”的典范。而第十二开更注重的是渲染过后的虚淡意境。画面通过树木之间朦胧的空隙与浓重的树干做对比,显示树木的茂密湿润。而树与墙本应强烈的纵横之感也被虚蒙的渲染淡化掉,给观者一种新的视觉感受。

傅山的晕染方式主要是勾勒出形、淡墨打底,在其上薄薄敷上一层颜色。或是直接用没骨色块来表示出远处的山形。虽然也是借助了绢绫的特性,但其效果也是控制在笔触勾勒的范围内。傅眉的这几张册页并没有将色的晕染严格规定在线条内,而是利用绢本染色的透与润的特性,将“线”的笔力模糊掉,将染上升到脱离线而单独成面的高度,营造画面“以染代面”的大效果。

傅山青年丧妻,傅眉年幼丧母,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傅山教子严格,聪慧的傅眉在父亲的悉心点拨教诲下,精通文史,喜好书画。正当傅眉长至成人时,突然国家败亡,家园无存。在傅山的影响下,年幼的傅眉也跟着父亲,开始从事复明抗清活动,只是终竟无成。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眉先傅山病逝,终年58岁。傅眉之死,彻底摧毁了傅山生活的信心。傅山连写了《哭子诗》十四首,寄托丧子之痛。傅山一生复明也未能有成就,盛年的儿子也已离自己远去。几月后,傅山以78岁老病之躯,也告别人世。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郑寒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一)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半夜自西村还土塔河房,次日忆作。傅山。钤印:傅山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二)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土堂犹人请画。傅山。钤印:傅山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三) 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钤印:傅山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四)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戏写帛金湖。山。钤印:傅山私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五)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山画于虹窠。钤印:傅山之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六)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七)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傅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八)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九)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傅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杨柳月中疏。眉画。钤印:傅眉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一)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钤印:傅眉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二)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钤印:傅眉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三)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四)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画。钤印:傅眉印(白)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五)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眉画。

[清]傅山、傅眉山水合册(16开之十六)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款识:风雪夜归人。眉。钤印:傅眉印(白)

马一浮 壬寅诗卷(之一) 39×924cm 纸本 1962年

猜你喜欢

绢本款识傅山
《与·游》
傅山的“四宁四毋”
冉茂列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鹿鸣》绢本设色
吉祥法螺-11 45×68cm 绢本重彩 2018年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清·傅山论书句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