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长妈妈秦艳:努力工作和智慧育儿我都要

2017-02-10采写张悦编辑吴颖摄影张林凯化妆江波

父母必读 2017年2期
关键词:院长京剧儿子

采写 | 张悦 编辑 | 吴颖 摄影 | 张林凯 化妆 | 江波

院长妈妈秦艳:努力工作和智慧育儿我都要

采写 | 张悦 编辑 | 吴颖 摄影 | 张林凯 化妆 | 江波

职场爸妈不必因为没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而感到内疚,因为父母在认真工作的时候,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有责任感和努力进取的榜样。

她曾在戏曲舞台上光芒闪耀,把最美好的瞬间带给万千观众。现在,虽然已转做行政管理工作,但她也一直致力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梨园之外,她更是一位干练、自信的妈妈。这期,我们的访谈对象是北京京剧院副院长秦艳。

先来看一幅院长妈妈秦艳和儿子龙儿的日常:

时间:晚上八点半

地点:家里

场景:妈妈躺在沙发上,儿子发现妈妈的头上有好几根白头发。于是,儿子让妈妈躺在他的腿上,一根一根地给妈妈拔白发。儿子说:“妈妈有好多白头发,我给你拔一根,你就年轻一岁!”

那天晚上,儿子总共给妈妈拔了17根头发。

拔完头发后,儿子问妈妈:“妈妈,你现在是不是特别小了?”

为妈妈拔白头发的小暖男正是秦艳5岁的儿子龙儿。作为京剧院的大忙人,秦艳陪伴孩子的时间肯定会相对少一些。不过,她并不认为孩子会因此和妈妈的关系疏远,出现什么心理问题。相反,她觉得自己快乐工作的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影响。

工作篇

在秦艳看来,工作和孩子同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工作让她充实、自信,也正好给了她培养孩子积极职业观的好契机。

工作本是件快乐的事

秦艳在北京京剧院负责品牌推广和演出活动,算是一个大忙人,周一到周五早出晚归,平时加班到晚上十点也很正常。最麻烦的是,演出还常常在周末,还让不让人好好地陪陪孩子了?!但秦艳却说,这不妨碍她安排好自己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而且是尽心地陪伴孩子。每天早上,她都会早早起来送儿子上幼儿园,一路上和孩子手拉手地聊天、谈心,说说笑笑。她也尽量会把周末白天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傍晚再到演出现场工作。

最重要的是,秦艳能够很快地切换工作状态和陪伴孩子的状态。其实在京剧院里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的她,真的想一进家门就瘫倒在沙发上,但她还是会每次都在见儿子前迅速地调整好状态,从不在儿子面前抱怨:“上班好辛苦啊,我好累啊!”也会在进家门前就把工作中积攒的所有消极情绪统统扔掉。秦艳认为,不能让儿子觉得工作是一件让人又累又烦、把人折磨得精疲力竭的事,应该是一件快乐而且让人有成就感的事。

拼命工作不是只为了钱

当然,小小的龙儿还是会和许多孩子一样,把“工作”当成他的假想敌——毕竟是工作抢走了妈妈许多原本可以陪伴他的时间呀!有时候他听到很晚才回来的妈妈说第二天还要上班时,就会问妈妈:“你晚上那么晚回来,明天还上班呀?”这时候,秦艳就会特别耐心地和儿子解释:“这是妈妈的工作,也是妈妈的责任。工作是很多人一起做的事,少了妈妈这个环节,就做不成了呀!”很多妈妈可能都遭遇过孩子问这个问题,但大部分的回答都会是“妈妈要上班给你挣钱。”“如果妈妈不去上班,就没法给你买玩具啦!”很少有人向孩子这样展示工作是一件并不完全和挣钱有关的事,而是和责任感、价值感相关联的。每次回答完儿子的问题,秦艳都会补充说:“龙儿,去幼儿园也是你的责任,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哦!”

职位越高,就越得会为他人服务

秦艳有时候工作忙,家里又没人能接龙儿从幼儿园回家时,她会请同事帮忙把儿子接到办公室。一般情况下,秦艳仍然会非常专注地忙自己的工作,安排儿子坐在一旁看书、画画。也许是秦艳对工作的那份专注让儿子感到好奇,龙儿经常会放下纸笔,默默地仔细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龙儿回家后用家里绿色的软垫子给自己搭了一个“办公室”,把小桌子拉过来,在一个杯子里插上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好了,这是笔架。”又一本正经地给自己摆上一杯水,摆好纸。等一切都收拾停当,龙儿在小桌子前正襟危坐,对秦艳说:“妈妈,我现在是院长了。”

秦艳很惊讶。问儿子:“你什么时候变院长了,那我是什么?”龙儿说:“那你就当主任吧!”“那爸爸是什么呀?”秦艳又问。“爸爸就当干活的吧!”但儿子接下来也有点迷茫,于是问秦艳:“院长应该干什么?”秦艳觉得机会来了,要好好通过这个机会和孩子聊聊。她对儿子说:“院长要做的事情特别特别多,最重要的就是得为别人服务。别人需要什么,我来服务他什么。你现在当院长了,首先得学会为家里人服务!你看我们的屋子有点乱,你得归置归置,要不你怎么当院长?”“小院长”龙儿一听,赶紧开始收拾屋子了。秦艳很巧妙地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导儿子把“院长”这么重要的职位和“服务他人”联系到了一起。但儿子的这次“小院长”经历,也让她感叹,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太强了,

父母还真是得做好自己啊!

育儿篇

别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小屁孩儿,恐怕是秦艳在与儿子相处中最大的感受。其实,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当然,他也需要父母的智慧引导。

“只要你说得对,我就听你的!”

“小院长”龙儿曾经问妈妈:“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听院长的?”秦艳回答说:“对啊,但是前提是你得说得对。就像咱俩之间,如果你说得对,我们就听你的。你要说得不对,就需要咱们一起商讨了。”这是秦艳和孩子的沟通态度,很多事情不是去命令孩子或一口回绝,而是可以商量。比如龙儿想要零花钱,秦艳就会跟他说:“你现在还小,妈妈不能给你钱。如果你想买东西,要告诉我理由。如果你把我说服了,我就可以给你买。如果你实在想要钱,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也得说服我,要钱干什么。”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龙儿不仅养成了思考自己做事目的的好习惯,也逐渐掌握了很多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同龄人中都非常优秀。

有商量就意味着不是每次都同意,秦艳也经常会做出不同意的决定,让孩子知道 “商量”不只是一种形式,它也是会有两种结果的。

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控

当然基于这种尊重孩子意见的相处模式之外,也有一些雷打不动的原则。秦艳从龙儿一岁多以后带他逛超市时,就会告诉儿子:“每次你只能选一样东西,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在这件事上,秦艳经常显得完全“没的商量”。

除此以外,她在另外一方面也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她会在带孩子买东西的过程中反复提醒儿子:“买了好吃的,你不能马上打开。必须要回到家以后才能拆开来吃。”小孩子当然都是“活在当下”的,龙儿有时候也会忍不住跟妈妈说:“我太想吃了!我现在就要吃!”秦艳对此是非常坚定的,但她会温和地告诉儿子说:“现在咱们就打开吃,是特别不礼貌而且也不卫生的习惯。学会等待,你回家后就能吃得更从容、更开心。”现在,龙儿也开始学会用这些词来帮助自己自控了,有时候会有模有样地说:“嗯,要学会等待。”秦艳非常欣喜地看到儿子已经慢慢具有了自控力,即使是买了一心想要的玩具,也可以坚持等到回家后再拆开玩儿。

特别访谈篇

京剧普及,让孩子离国粹更近一点

既然秦艳是一位致力推广传统文化的梨园弟子,我们也就京剧于儿童普及方面的话题请教了她。她从初中开始学戏曲,从演员到导演,再到做剧院管理工作,对戏曲的热爱是在骨子里的。现在在京剧院工作的她,更是特别希望能将京剧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将京剧的美好根植于孩子的心里。她说:“不管是京剧也好,还是其他戏曲也好,你能够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传统的美德文化就在那里面。”

京剧推广人兼妈妈的双重身份,让秦艳对推广京剧亲子活动不遗余力。她做了“亲子京剧嘉年华”,希望能让孩子们零距离地接触国粹。她也讲道:“了解京剧文化不能只通过观赏,要让孩子在玩耍和与京剧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京剧文化的趣味和魅力,才能让他们离这项传统文化更近一步。”为此,她也策划了主题性趣味活动,比如“猴年西游大闯关”的京剧主题游戏。孩子们既可以和熟悉又喜爱的悟空孙大圣亲密互动,又可以现场看京剧演员怎么化装、更衣,还能自己亲自绘制京剧脸谱等。这种直观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京剧的魅力,远比带他们看一场演出有趣也亲切得多。

在带领孩子们创作手绘京剧脸谱的时候,秦艳也会让孩子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绘制的京剧人物。比如当孩子画关羽脸谱的时候,就会引导他去了解关羽究竟是谁?与他相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受妈妈工作的影响,龙儿早已成为京剧院的小常客,耳濡目染了很多关于京剧的种种讲究,比如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换场了,什么时候该鼓掌,还能跟着唱上一两段呢!他更知道每场京剧都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并喜欢反复地去看这些故事。基于儿子爱上京剧的经验,秦艳也非常在意如何把给孩子看的京剧改编得更加故事化、儿童化,在选择剧目上也很注意去选择那些故事性强或者有趣的曲目,比如《三娘教子》《大闹天宫》《闹龙宫》等。她相信,理解了京剧魅力的孩子,会像喜欢看动画片、动漫那样,也爱上京剧。这对于秦艳来说,也是在京剧的儿童普及中很有挑战的事。

每个孩子眼中的京剧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认为京剧是“大花猫”,有的孩子认为京剧是“踩高跷”,秦艳觉得父母不用为孩子去定义京剧到底是什么。只要带着孩子走近它就可以了。秦艳说:“京剧最普世的传承是它内含的品格,是气质和精神。”所以她也希望在孩子们亲密接触国粹时,能够慢慢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院长京剧儿子
京剧表演开始了
打儿子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