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资源动员研究

2017-02-09曹和平庄媛媛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融资租赁

曹和平+++庄媛媛

【内容摘要】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自2012年后快速发展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利用融资租赁谱系图解介绍资本市场融资租赁业务的参与主体后,结合以融资租赁为基础的保理融资业务,本研究构造了二类金融机构在合约过程中的决策机理,用理论模型展示了二类基础牌照联合业务在资源动员过程中比传统金融机构有效。研究的结论是,非银基础牌照资源的发放权限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

关键词:非银金融机构 资源动员 融资租赁 保理融资

2010年以来,我国融资租赁业务(financial leasing)迅速发展。但就新购置设备使用融资租赁工具与当年新购设备总量形成的价值之比(融资租赁渗透率)来看,我国和发达经济仍有不小差距。稍后,随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发展,融资保理业务(factoring finance)在我国也快速跟进。目前看来,若不汲取融资租赁业务超常规发展遭遇周期性调整的教训,我国融资保理业务也可能因超常规发展而出现强制性调整的命运。

另外一种选择是,如果融资租赁和保理在业务方面序贯整合,二者在资源动员和配置方面的效能将会两两优化,放大非银行系(non-bank)、非银行类(non-banking)金融机构在联接资本一级和二级市场上的做市能力,则不仅能够为各自的发展带来正加的外部性,而且还能为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贡献来自资本市场的力矩性力量

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1)引言;(2)相关研究评述;(3)融资租赁与保理业务简述;(4)融资租赁-保理案例与模型;(5)结论。

一、引言

融资租赁是以“融物”为表,“融资”为里的交易结构。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需求,双方协商签订契约,出租人按契约中要求购买设备,此行为类似先行垫付租金;承租人再向出租人缴纳所垫付的资金及其利息,此行为则有债券融资的性质,即便是最简单的交易结构,也有了金融服务的性质。可以说融资租赁是在单纯的租赁业务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设备更换以及技术创新的步伐,所产生的金融服务创新。由于我国引入融资租赁业务的历史较短,学界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融资租赁业务的研究,并且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要么集中于融资租赁的法律定义或者国外提出的三大基础理论的实证。故本文将另辟蹊径,将融资租赁结合其他金融创新业务来进行思考。

保理融资的研究普遍认为,应收账款是核心企业通过赊账的购买方式将流动资金压力转嫁给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供应商资金短缺,从而中小企业需利用应收账款进行保理融资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本研究的视点则在于,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这种金融资源与保理商对接,缓解在经济周期波动当中所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从而达到“稳增长”。并且开拓保理企业开展业务的新思路。本文将以简单融资租赁为基础,引入案例简要说明并建立租赁保理模型,来阐释租赁保理这种金融创新形式如何运作。

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融资租赁公司)共560家,仅在该年度就增加了264家公司,增长高达89.2%。据统计至2015年10月,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达到380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达到41家。短短三年,数量翻了好几番。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爆发式地增长,从地区分布上看,发展很不平均。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集中于北上广江浙沪一带,这些地区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基本超过百家。其他地区则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较少,甚至没有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由地域上不平均的发展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尚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图1)

图1: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地区分布百分比

目前商业银行将保理业务以传统的信贷方式运作,其结果造成客户群体单一,并没有有效地利用保理业务动员资源。2014年于前海经济特区开展保理业务的企业近一百家,2015年则超过三百家,而实际正在开展保理业务的企业数量却不及注册企业数量的两成。另外八成左右的企业由于保理企业注册成本低而注册,实际上并没有开展业务,其主要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或者纯粹跟风注册。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上来看,或是从现实层面上来看,研究融资租赁与保理业务,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国外现代融资租赁的萌芽时间早,在学界对于融资租赁多年的研究下,其中既有概念上的理论研究,也有实证分析研究。国外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主要可以区分为三大块,分别为:(1)税收因素;(2)债务替代因素;(3)代理成品和破产影响因素,是分别如何影响融资租赁。

税收因素着眼于,政府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会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还有研究的观点是,当出租人与承租人的税率不同时,融资租赁可以为双方带来税收福利。J.Fred Weston and Rupert Craig (1960)【1】分析了出租人与承租人实施融资租赁的利弊,研究不同的税率以及加速折旧政策是融资租赁双方带来收益,最后指出税收的差别能增进企业的福利。Callimaci Antonello, Fortin Anne and Landry Suzanne (2011) 【2】认为租赁与企业税负为负相关。

债务替代认为,融资租赁与企业通过银行信贷等负债融资,这两种方式互为替代的关系,至于究竟是否为替代关系国外学者们则持不同态度。Stewart, Myers, Dill and Bautista (1976) 【3】与Frank and Hodges (1978) 【4】认为借款与融资租赁是资本市场上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在负债能力固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Abdel and Khalik (1981) 【5】对美国1976年至1981年六百多家上市公司实证发现,租赁与借款负债的融资方式之间并非替代关系,即“租赁之迷”(The leasing puzzle)。

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是融资租赁的特点,承租人是否会对出租人所有的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是代理成本主要探讨的问题。破产成本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所需支付的成本。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企业无权出售融资租赁的资产,出租人的权利受到法律与合同保障,而债权人则无此优势。关于代理成本与破产影响因素,国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很多,至今也未得出一致的观点。

我国融资租赁近年来虽得到蓬勃的发展,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研究较少。融资租赁业务引入初期关于融资租赁定义、行业实践、对法律税务政策性的文章数量较多。王艺华(1982)[6]在文中介绍了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回租等交易模式,并且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行业目的之不同之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而发达国家则是制造业为了促销过剩的设备。

后来逐渐也有对于融资租赁的实证分析。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2005)[7]利用T检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租赁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名义所得税率以及短期融资与融资租赁显著相关,并且认为税率差别理论是影响我国企业融资租赁决策的主要因素。来明敏(2005)[8]用logistic模型分析2002年沪市公布的公司财务数据,得出除了代理理论外,税率以及债务替代理论都是影响我国融资租赁的重要因素。黄玉英(2007)[9]用T检验分析2005年沪市A股8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融资租赁与固定资产增长率、负债率并不显著相关,但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倾向于租赁融资。文斌(2011)[10]选取我国采用融资租赁的166个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税收理论是我国融资租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债务替代理论并不成立,并且边际税率的结果比名义税率的结果更显著。崔佳宁、史燕平(2014)[11]选取我国2007年至2012年进入融资租赁市场的上市公司,用logistic模型研究上市公司进入融资租赁市场时交易身份选择的问题,发现信贷资源的供求关系是影响我国融资租赁的主要因素,而非税收差异理论。

但目前我国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照搬国外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建立符合中国融资租赁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目前能获得相关的行业数据较少,也是我国学者对本土融资租赁研究有局限的原因。

保理(factoring)是一种结合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坏账担保的金融服务。Kalayanasundaram Committee(1988) 【12】由实证得出保理业务使得企业能及时收回货款,促进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Klapper(2000) 【13】 认为企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为避免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问题而选择保理业务。国内对于保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交易流程介绍、行业实践以及业务发展概况上,也有一些关于保理行业的发展报告书。

有关融资租赁与保理的研究很多,但将两种基本金融牌照联合的动员资源边界拓展研究则较少。因为资本市场上往往忽略了这两种基础牌照联合产生的效益,故很少探讨融资租赁公司与保理机构在这种机制下的决策行为。本文将以简单融资租赁为基础,引入案例指出租赁保理的模式能有效动员资源。并以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租赁保理模型,来阐释租赁保理这种金融创新机制如何决策与运作。

三、融资租赁与保理业务简述

(一)融资租赁与保理业务性质概述

融资租赁(finance leasing)是一种以“租赁”为表“融资”为里的资源动员,动员后资源形成的对应资产配置以及关联交易过程机制的总和。表面看,(1)承租人于出租人处租赁设备,缺少一笔资金;透过表层看,(2)一个金融中介加入,在风险处置及资源重配性条件下提供余额资金完成租借过程。从金融中介——融资租赁——角度看,以租赁过程为依托,以租赁融资为对象的业务可以独立于实体企业集团与银行系金融机构的借贷过程而相对独立,成为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这正是融资租赁业务的创新之处。

融资保理(factoring finance)是一种以工商企业间“销售-采购”过程派生的应收账款——一种特殊的商业票据——为标的(对象)形成的资产管理业务。一般条件下,销售商和采购商之间的应收账款背后存在着巨大的信用托付与给付资源。但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储蓄信贷金融机构,因自身经营货币和商业流动性而为货币当局严格监管的限制,动员和利用这种资源的成本相当高。此时,一种金融中介——融资保理机构——运用自己传递同构性信用(factoring finance)的特长动员这种昂贵的托付给付信用资源,然后与亟需这种信用资源的金融机构对接,从而提高双边贸易机构各自应收账款资产的流动性。一般而言,融资租赁中介在动员租借信用资源方面更为有效,而保理中介的在对应资产的期限管理方面比前者更为精准。二者在这一类业务上可形成前后道顺序整合,形成更为有效的资源动员和交易能力。

(二)融资租赁与保理发展小史

现代租赁以工业革命为起点。随著工业化的发展,基础建设行业的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厂商自有资本不足以购买生产工具、重运输设备和支付工程款项,设备租赁应需求而生。1877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将昂贵的高新资产——电话——出租给消费者,电话的销售应“设备租赁”机制的出现大规模地进入了企业和家庭,短时间内获得了整个经济的认同。

二战后,高科技快速发展产生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企业急需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同时还需承担设备耗损与技术革新淘汰的风险,租赁等中介类业务变得愈来愈重要。1952年,世界上第一家依托租赁,但同时叠加融资功能的第三方独立机构,美国租赁公司成立。很快,这种“租赁+融资”的盈利模式向海外推广。1981年,我国中信集团从日本引进融资租赁概念设立租赁公司。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主要股东的中外合资公司——东方租赁、以国内金融机构为主体——中国租赁有限公司,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先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开始被广泛利用。1968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 FCI)于荷兰成立,保理业务开始有了行业标准以及规章制度。保理业务开展之初,主要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而目前不单是银行参与到保理中,许多专门从事保理业务的公司也纷纷成立。保理业务在八十年代末进入我国。2008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出口贸易保理最大的市场。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成为商业保理试点地区。2013年更多城市加入了商业保理试点的行列。

(三)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关联机构谱系图

1. 融资租赁业务机构谱系解构

从我国融资租赁业务谱系图,可看出在我国有哪些机构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多数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都下设有金融租赁公司从事融资租赁业务,金融租赁公司由银监会批准与监管。在我国其他融资租赁公司属于一般工商企业,由商务部进行批准与监管。(图2)实体企业有两种方式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其中一种是成立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子公司,另外一种则是企业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银行下设的金融租赁公司、属于工商企业范畴的融资租赁公司,自身性质以及能动员的资源特性各异,故在资本市场上动员资源的范围略有不同。但通过“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创新形式,便可在资本市场上有效动员银行、非银行以及实体企业的资源。(图3)

2. 融资保理业务谱系

在我国从事保理业务的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业务不同之处在于,商业银行无下设子公司来专门从事保理业务。还有属于一般工商企业由商业部批准与监管的保理公司。由于保理业务动员的是债权这种金融资源,实体企业自身也需要流动性,故较少实体制造企业成立保理公司提供保理服务。近来政策性鼓励应收账款融资,亦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进军保理市场。(图4)

四、融资租赁-保理案例与模型

(一)融资租赁动员资源有效性案例

中小企业A长期从事加工行业,与几个大企业有签订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由于业务量增加,需再购置一台100万元设备扩大加工能力,然而自有资金仅20万元。中小企业A与银行B接触,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且没有稳定的信用记录,授信额度低,无可作为抵押担保品的资产,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若无法新增设备中小企业A将无法完成生产任务,合同违约失信于客户。融资租赁公司C看重项目本身市场前景以及企业利用设备未来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以抵押担保资产与信用记录来衡量项目质量。融资租赁公司C经过评估调查与中小企业A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按合同购买中小企业A指定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中小企业A作为承租人首付20万元,其余80万元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中小企业A期初仅需投入自有资金20万元便取得了设备的使用权与未来生产将产生的收益,再通过设备产生的收益偿还剩余款项。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中小企业A每月支付租金8万元,支付期限为11个月,到期可选择获得设备所有权。中小企业A获得设备使用权后成功扩张企业生产规模,顺利完成订单。这是一个资本市场上简单的案例,由于企业规模及其他原因,本来无法有效动员资源的中小企业A,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有效地利用动员资金获得设备使用权及收益。

融资租赁公司C业务为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购买大型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并从事有关租赁的咨询业务。融资租赁公司C具备融资租赁专业判断,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扩张业务。融资租赁公司C面临的问题是,若仅靠有限的自有资金,未来将会资金短缺,从而业务规模受到制约。融资租赁公司C将融资租赁业务的应收账款进行保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D,保理商D按融资租赁业务本金比例收取保理手续费。在保理业务中,原来融资租赁公司C固定期限收取的应收账款的期限改变了,将固定付款的限制突破。融资租赁公司C将应收账款管理的工作转交给保理商D资金迅速回笼,提前获得流动性,成功地动员自身业务的信贷资源。融资租赁公司C的业务扩张不再局限于自有资金,能顺畅地在资本市场上继续开展下一个潜在项目,更有效地动员资源扩大业务规模,且无需耗费资源管理应收账款。

在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到,二类基础牌照联合业务在资源动员过程中比传统金融机构有效。中小企业A获得了原本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当中获得的资源,融资租赁公司C成功地拓展了市场的边界。租赁保理模型将指出在这个机制当中,各个角色将如何决策。

(二)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产品生产企业)-保理商模型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租赁”为表,“融资”为里的交易机制,交易涉及出租人、承租人、供应商三方或多方机构。融资租赁的交易类型多样,实务当中可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来设计交易结构,常见交易类型有:普通融资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项目融资租赁、销售融资租赁等。为更好地简化问题,本文以普通融资租赁作为模型的基本假设。

保理在本文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业务的基础上,将融资租赁业务中获得的债权即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与保理商对接,动员信贷资源,提前获得流动性。实务中常见的两种保理业务形式分别为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以及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

1、模型设定背景

本模型假设一个由: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即制造企业与保理商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承租人为了制造产品在市场上贩售,或由于业务扩张需要,必须购入固定资产即机器或其他在生产上所需要的设备,由于设备价格较高,无法以现金一次性购买,故融资租赁公司为制造企业提供融资租赁的金融服务。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设备所有权归融资租赁公司所有,制造企业仅有设备使用权,在期末设备所有权可选择性地转移给制造企业,并且制造企业有优先购买或以优惠价格购买设备所有权的权力,即常见的融资租赁业务。

提供融资租赁的企业有可能本身就是设备生产商,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扩大产品销售,也有可能是本身不从事任何生产而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但无论融资租赁公司自身是否从事设备生产,都不会影响模型的构造。

融资租赁公司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合同,原因可能为:(1)为了管理融资租赁环节当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2)为了在跨国贸易上减少外汇风险以及收款便利;(3)由于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的企业本身自有资金不足;(4)融资租赁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范围而提前贴现应收账款获取流动性。

图6:融资租赁保理模型关系示意图

2、模型变量设定

对于保理商:资本市场平均回报率θ;提供给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利率为r;保理商进行保理业务所收取的保理服务管理费率为f;保理机构审核融资租赁项目后,给予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款项,其融资额占应收账款之比率为l;给予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款项总额为lwk;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自有资金为B;获得的融资总额为lwk;剩余融资额lwk-(ck-B)(即所获得的融资扣除了成本减自有资金部分,表示填补资金“缺口”后所剩余的融资额)剩余融资额度的收益率μ(即所获得的融资在扣除成本之后,由于其他项目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之收益率);

对于承租人(制造企业):市场上产品的售价为p;将市场需求的函数设定为X(p) = y(p)ε的形式,其中ε为取值为正的随机变量;f(ε)为随机变量ε的概率密度函数;F(ε)为随机变量ε的累积分布函数;为简化分析,假定需求函数形式为 ,即乘法形式,其中a为常数,且a>0,-b为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若该产品富于弹性则b>1;制造企业观测市场需求所得出所需的设备数量为k;最终产出的产品数量为设备的线性函数,设产出为q,产出与设备数量的关系则可表示为q = q(k);

当制造企业销售状况不佳时,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承担“租金”即合同违约的情况,销售状况不佳的销售数量临界点可表示为:U=α*y(p)ε,其中α为制造企业销售数量达到违约临界的比率;

由于刚购入设备的制造企业收益波动可能较大,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可能与其签订收益分配方案,其留存收益比率为φ,当φ=1时表示制造企业的收益并不与融资租赁公司分配,即制造企业只向融资租赁公司缴纳固定的“租金”。

资本市场平均回报率θ受到宏观投资环境影响,在此模型中将其视为外生变量。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需求随机变量ε,受到季节或景气等因素影响,在此模型中也视为外生变量,并假定其服从某种分布,本文将其假定为服从正态分布。

3、模型其他说明

由于本模型着重于探讨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制造企业)-保理商的决策与运作机理,故制造企业的其余成本,如:产品的销售成本、库存成本、由于设备或材料订购不足造成损失的机会成本等,本文认定其都已经体现在制造企业销售产品的市场售价里,或可认为将其忽略不计。

本模型中保理商、融资租赁公司、制造企业为风险中性(risk-neutral)效用为期望收益,故为利润最大化问题。

对于提供融资、贴现服务的保理商而言,期望收益与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相等,此条件为本模型的约束条件。

4、融资租赁—产品生产企业—保理模式下的决策机理

由于融资租赁企业或设备制造企业自有资金B不足;或为了扩大业务将应收账款提前贴现,用以为市场上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或是在国际贸易当中为了减少外汇损失。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将未来与产品制造企业签订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机构,并获得的融资总额lwk,本模型认为lwk>(ck-B)即可以填补资金缺口。

(1)对于保理机构:

保理机构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账务管理服务,期末保理机构通知产品制造企业归还应收账款wk至保理机构指定账户上,制造企业付款后保理机构扣除向融资租赁企业所进行的融资之本息、保理业务管理费用等,然后将所于款项转入融资租赁企业的账户,若产品制造企业期末未将应收账款票面价值全额偿还,余款将由保理机构承担还给融资租赁企业。

本模型假定为无追索权的保理,可以说保理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还降低了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认为保理机构是风险中性的,那么其效用即所获得的利润。

保理机构所获得利润如下所示:

当X(p)

即有,

由于 是取值为正的随机变量,故

整理一下,可得:

其中,U=αy(p)Z,当X(p)

表示保理机构面临产品制造企业违约带来的损失。

保理机构是否提供保理金融服务取决于,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益率是否高于资本市场的平均回报率θ,故有式:

将 ,代入,则有:

提供融资服务的利率r,是保理机构的决策变量。由上式可以看出在这个机制当中保理机构的决策模式:(1)保理机构提供融资的利率随着资本市场的收益率增大而增大。资本市场收益率越高,保理机构要求的回报率也越高,否则保理机构就没有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融资的激励;(2)保理机构提供融资的利率随着管理服务费率的增大而减小。提供融资的利率与管理费率同为保理机构的收益来源,若两者皆无节制地上升,企业对此服务的需求将会降低;(3)保理机构提供融资的利率,随着融资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可以认为这是“借钱的折扣”;(4)保理机构提供融资的利率,随着违约率的上升而上升。越容易违约的项目就应当用越高的“代价”来作为“补偿”,这也是保理商用以控制风险的方式之一。

(2)对于产品生产企业:

对于产品生产企业而言,产品生产出的数量并不会总是与实际销售的数量相等。生产企业的产出与所拥有的机器设备有关,即产能。假定产品生产数量是机器设备的线性函数,记为q=βk。实际产品的销售数量取决于市场,其中产品的需求函数形式为X(p) = y(p)ε,故令产品销售数量为q=y(p)z,其中z表示随机变量ε实际的值。两者之间的缺口记为c。故βk-c=y(p)z,即有

企业的期望效用即为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获利润,企业的利润如下式所示:

将 ,与 ,代入上式,可得:

将上式对p求导,其中 的经济学含义为价格变动一个单位利润变化的情况,可得

将 代入上式,可得

当 ,求极大值,即求得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最优的价格决策,有:

对z求导, 表示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决策,即产品生产数量变化一单位利润的变化情况,可得:

当 ,求极大值,即求得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最优的产品数量生产决策,有:

由 可推知 即可得知生产应购买的设备数量,即生产企业所作的决策。在这个机制当中生产企业的决策是根据产能需要来添置设备,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资本以扩大生产。

(3)对于融资租赁公司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而言,每期应收账款w越高,收益越高,但应收账款的提高还应当考虑生产企业的偿债能力,若无力承担将会违约。融资租赁公司比起传统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租赁服务时,更倾向于考虑项目之前景。故本文假定融资租赁公司将理性地考虑机制整体的利润分配问题,在此将其简化为机制整体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机制整体的利润表示如下:

将 代入上式,并分别用p、z求导,可得:

当 ,则有

当 ,则有

对于机制整体而言,有

对于产品生产企业而言,有

在均衡情况下,满足 ,以及 ,可得

当φ=1时,有

表示产品制造企业每期的应付账款为固定的数额,并不将自身的收益与融资租赁企业的服务项目挂钩。制造企业每期的应收账款是否为固定数额,还是按照实际销售成果来支付取决于融资租赁业务期初所订立的合同。体现了融资租赁这种金融服务模式的灵活性,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的前景来制定合同,让资源能更有效地动员。并由这个简单的模型可以看出融资租赁企业决策机理。当设备供应成本 ,资金成本l,支付给保理机构的管理成本f越高,融资租赁企业w即应收款也越高。

五、结论

(一)结论

由此模型可以看出“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产品生产企业)-保理商”三方在此交易机制当中的决策。同在资本市场上提供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更关注于能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及信用记录,反观之下融资租赁企业更关心项目前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动员资源。企业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当中动员资源,而通过融资租赁的交易机制,企业以自有资金即可获得设备使用权,有效地动员资源使得企业得以扩大生产以及更新改造设备。

融资租赁公司设计交易结构的灵活性高,并且能配合项目本身以及项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来订立合同,相比传统金融机构能更快速且灵活地与实体企业对接,更有效地动员资源。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业务获得的信贷资源与保理公司对接,将期限固定的信贷资源转化为流动性,为更多制造企业提供服务。保理公司在跨国融资租赁、国际贸易上提供应收账款管理的服务,其通过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以及应收账款贴现利率获得收益,其收益需大于资本市场上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融资租赁与保理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则更加灵活,使资本更加有效地运转。

2012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开始爆炸性地增长,但在地域上分布存在巨大的差异。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说明融资租赁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将基础金融牌照发放的权力下放,将有利于地方融资租赁以及保理等传统金融机构较不重视的金融业务之发展。发展地方融资租赁行业,促进地方实体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融资租赁业务当中的“租金”,是一种信用资源,是联系融资租赁与保理融资的桥梁。通过信用资源的联系,两种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无缝对接,起到动员更多金融资源的作用。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融资租赁的超常规增长将带来整个行业的强制性调整,无法抵抗经济周期带来的震荡者将被淘汰,影响行业的健全发展。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融资租赁结合保理融资,将可为融资租赁行业起到缓解经济下行时带来的阵痛。租赁保理模式不仅为我国保理企业开展业务提供新思路,还起到经济周期波动中平滑行业发展的作用,可见二元金融牌照联动带来的效益。

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为商业保理试点地区,紧接着更多地区开展了商业保理试点。在试点区商业保理基础金融牌照颁发权力由商务部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得我国商业保理公司数量急速增长。说明将融资租赁、保理等基础金融牌照发放权力下放,能更有效率地促进行业发展。

综上,融资租赁业务的作用是在于让承租方能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保理业务的作用则在于,转换撬动大资源所需流动性的期限,对融资租赁起到“疏导”的作用。本文的模型旨在分析融资租赁的出租人、承租人以及保理商,在业务当中的决策机理,即金融活动当中是如何进行合同的设计。发挥“协同”作用,是目前金融创新的热点,许多金融集团都在致力于成为“全牌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将股东利益最大化。“全牌照”、“多牌照”的优势在于更易于进行客户资源、渠道资源等的整合。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当中合同的形成机理。本文则通过简化了的模型,来阐述金融牌照之间如何“协同”作用。融资租赁与保理两类金融牌照协作,横跨非银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更加丰富了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

直观上来看,“双金融牌照”联合的有效性体现在于,通过保理业务提升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性,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保理业务,保理机构提供的资金流具有业务与固定资产的信用背书,且经过融资租赁公司尽职调查后进行的业务,其风险有一定的保障。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阐述了双金融牌照协同作用的机理,并以直观的方式探讨其有效性,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手段准确地度量出其有效性的程度,这也是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

(二)政策建议

1、牌照发放权力适度下放

除了部分试点地区,目前我国金融租赁牌照由中国银行业监督协会发放,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则有商务部发放。许多有意从事该业务的公司,都需使上“洪荒之力”才可取得相关业务的从业资格。从试点地区的情况上来看,一开放试点,当地从事该项业务的公司数量增长迅速,业务量也快速扩张。故应当逐步扩大试点区域,逐步将基础金融牌照发放权力从单一机构下放到当地政府,以促进行业蓬勃发展。

2、金融牌照业务辅导与监管

试点地区获得基础金融牌照的机构,有些并没有很好地开展业务,业务范围有所局限。故当地政府不仅仅是批准与发放牌照,还应当起到对新牌照新业务的指导作用。且由于当地政府拥有更多当地企业的相关信息,比起中央监管部门,其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低,应起到更全面的行业监管作用,确保企业将业务落到实处。

3、企业应当不仅是牌照“收集控”

“全牌照”、“多牌照”对于机构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很多企业集团却为将各金融牌照业务与公司发展深度结合,业务之间的联动性并不高。本文所阐述的一种“双金融牌照”联动的金融业务,实为多金融牌照机构将自身业务循环联动的一种可能性。金融企业集团不应当仅仅是砸下大量资本获得牌照的牌照“收集控”,应更大程度地思考各金融业务联合、整合的可能性。租赁保理模式不失为一种二元基础金融牌照在业务序贯性上,联动发展的有益选择。

参考文献:

[1] JF Weston,R Craig,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60, 2(2):67-75

[2] Callimaci A, Fortin A, Landry S. Determinants of leasing propensity in Canadian listed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rial Finance, 2011, 7(3):259-283.

[3] Myers S C, Dill D A, Bautista A J. Valuation of Financial Lease Contracts.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6, 31(3):799-819.

[4] Franks J R, Hodges S D. Valuation of Financial Lease Contracts: A Note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8, 33(2):657-669.

[5] A. R. Abdel-Khalik. The Economic Effects on Lessees of FASB Statement No. 13, Accounting for Leases.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Standards Board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ition. September 1981:303-311.

[6] 王艺华. 设备融资租赁—一种新型的信贷、贸易方式. 金融研究,1982(06):P.52-55

[7] 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 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05):P.100-104

[8] 来明敏. 我国企业融资租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logic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7):P.62-66

[9] 黄玉英, 上市公司融资租赁障碍的实证分析. 经济论坛,2007(19):P.115-118

[10] 文斌. 上市公司租赁影响因素研究,2011,暨南大学

[11] 崔佳宁, 史燕平. 我国融资租赁交易动因——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技术经济, 2014, 33(4):123-130.

[12] Kalyanasundaram Committee. The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Convention[J].1988.

[13] Leora Klapper. The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 [J].2004.

[14] 史燕平. 融资租赁原理与实务[M]. 2005,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P.267-288

[15] 中国银行业协会 保理专业委员会编著. 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M]. 2013,中国金融出版社 P.15-20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e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alysis of Leasing-Factoring Model

Yuanyuan Zhuang Heping Cao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has grown rapidly in China since 2012, but huge potentialities remain to be discovered. This paper uses the diagram of leasing institution tree to illust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fering leasing service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The leasing-factoring model formulates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of two kinds of non-banking institutions in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of the case and model show that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obilize r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than traditional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ight of granting financial basic license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local governments.

Keywords: non-banking, leasing, factoring

猜你喜欢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会计国际趋同化研究分析
出租人视角下装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发展研究综述
融资租赁创新业务模式
融资租赁的资金管理
融资租赁的资金管理
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税收问题探讨
发展中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分析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税收政策研究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与完善方式研究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