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7-02-09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原州区劳动力培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原州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结合原州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类型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从事农业产业类别,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是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三是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沼气工、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需求

目前,原州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现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业人群中出现了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严重的现象。

(一)原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 培育对象总量相对不足

据统计,2015年原州区乡村人口28.03万人,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8.83万人,除去8.2万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仅有10.63万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37.9%。而这部分人中,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还不足农村劳动力的20%,技能型人才偏少。

2. 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

2015年,原州区常住农村劳动力中25岁以下的占12.4%,25~50岁的占59.2%,51岁及以上的占28.4%。具有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0.1%、35.8%和54.1%,而留守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为51岁及以上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3. 农村劳动力持证率低

截至2015年底,原州区家庭主要劳动力中参加过各种技能培训、获各类技能证书的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0.8%,而无证的占99.2%。2011年至今,原州区农培中心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创业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新型农民2732人,新型职业农民870人,创业农民120人,其他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086人,共计18806人。参加培训的这些人员中,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新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为1200人,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创业农民为120人,累计持证人员占总培训人数的7.02%,这些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

通过调研和各种培训的综合统计分析,目前,原州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求如下:

1. 培训内容要求多元化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原州区38%的农民对种植业方面的培训感兴趣,41%的农民希望参加养殖业方面的培训,21%的农民渴望参加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具使用与维修、计算机、建筑、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旅游等技能、技术培训。

2. 技能培训多样化

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中青年农民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希望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二是创业培训。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想凭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立足,因地制宜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却不知道怎样去创业,有资金,但不知道干什么项目合适,他们需要如何创业和创业项目选择的引导培训。三是农业科技短期培训。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农民,他们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只能热衷于短期培训和“一事一训”的培训。

3.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一是面授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二是采取农闲与农忙培训结合。三是根据农事季节安排培训。四是专家教授面授与生产能手联手举办的培训。五是到区内外典型的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交流学习。

四、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认识不够

原州区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慢,同时,还要照顾农事、家务等日常琐事,参加培训的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与发家致富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如:留守妇女认为发家致富是丈夫的事,留守老人认为发家致富是子女的事。正是因为这类想法,他们还停留在被动学习层面上,缺乏主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必备的硬件设施

原州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农广校)作为原州区唯一一家专门开展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办公场地、教室、教学设备等培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

(三)资源整合不力

就原州区而言,农业、人社、妇联、共青团、扶贫、工会等部门都在搞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的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造成在容易组织开展培训的乡村扎堆培训,不易组织开展培训的乡村无人问津,既浪费培训资源,也增加培训成本,使培训无法形成一项系统的工程,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各乡镇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

在对待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原州区大多数乡镇政府对此很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但个别乡镇政府还存在应付差事、组织管理涣散的现象,个别乡镇政府以工作繁忙、缺乏组织管理人员或农务繁忙无法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等原因加以推托,还有个别乡镇政府以此为由向培训机构索要管理费用。

(五)农民培训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原州区政府至今没有制定统一的农民培训质量评估控制体系,也未成立相应的农民培训监管机构,加之参与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部门和社会民营培训机构较多,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自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由于原州区政府至今尚未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相对滞后,一些强农惠农项目也无法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由于服务内容仅限于培训后期技术指导,难以激发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层次有待进一步细化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和其它培训大多采用雨露均沾的形式,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从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进行了分类培训,但仍未按照各类参加培训人员在学习、生产中的实际能力和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加以精细划分,以至出现饥饱不均的现象。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按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为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农民队伍,以推动原州区现代农业发展,亟需原州区政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同时相关部门制定出具体强农惠农项目倾斜实施办法,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确保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成效。

(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根据农业、人社、妇联、共青团、扶贫、工会等部门所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和内容,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互通有无,实行各自为阵与联合办学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各类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和就业培训人员的持证率。同时,加大对持证人员的强农惠农项目倾斜力度和管理力度,从而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监管机制

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评估控制体系,一方面对培训机构从培训计划制定到培训工作实施完毕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后期回访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另外,加大培训期间的巡察力度,确保培训工作不缩水、不走样,切实促进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改进培训手段,优化培训模式

一是认真调研,不断丰富、深化培训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将培训内容与当地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切实从农民创业致富的角度开展培训。三是做好充分的调查摸底,根据培育对象在所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等差异,实行分类培训指导,即:开设初级(普及)班、中级(提升)班和高级(进修)班,根据级别的不同,对培训内容、培训资金等培训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四是在培训模式方面,进一步做好“八结合”,即: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土专家”培训与“洋专家”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观摩交流学习相结合;长中短期培训与农时季节相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农业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固定课堂与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相结合;技术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五是拓展协作办学范围,充分利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协会、合作社等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抓手,有效组织学员在生产中操作和训练,加深理解和应用,提高培训成效。六是丰富交流合作方式。一方面,组织学员开展零距离实地观摩学习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促进学员与专家或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达到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享资源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解决未来“无人种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问题,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来,让他们真正成为有作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步伐。

猜你喜欢

原州区劳动力培育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启示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20160731”暴雨洪水分析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西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