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开拓建学堂精准发力促培育

2017-02-09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滨海县学堂田间

滨海县地处江苏北部沿海,淮河贯穿全境东出黄海,是一个拥有44.6公里海岸线、140万亩耕地、130万人口、18万农业劳动力、区位优势明显、物产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多种称号。近年来,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谁来种地”这一主题,以精准服务现代农业,打造“智慧农民——田间学堂”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创新培育形式,提升培训效能,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滨海县累计开展省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2期共3578人,省级农机获证奖补培训362人,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主212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657人。

一、紧扣“三个导向”,创新教培方式,在拓展办学思路上求突破

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农机驾培、农业信息化及粮油、蔬菜技术指导等四大版块工作在全县高度融合的职能优势,以 “一专多能、互联网+、典型引路”三体联动的方式科学确立“田间学堂”的办学宗旨,用最接地气的实践教学方式,确保农民学有兴趣、看有新意、赶有典型、做有方向、干有实绩。

(一)把握“一专多能”导向

以“一个专业、多项技能”为终级培养目标,主动后移培训重心,通过课堂上讲、基地上学、观摩中引、实践中练等多种教学路径,扎实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不断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切实提升参训农民的技能水平和闯市场能力,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既能科学种田养殖,又能驾机下田作业,更能网上开店、线下营销、组织社会化服务的“多面手”、“全能”选手,致力培育掌握农业一、二、三产多种职业技能的新农民。

(二)把握“互联网+”导向

主动抓住“互联网农业”的良好发展机遇,把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培训环节的必修课,以全县78个“农业益农信息社”“建农蔬菜物联网示范点”“滨海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同城配送网”等“互联网农业”载体为教学样板,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及手段的媒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快捷化,深受农民关注与喜爱。当前,会上网、会微信、会查询、开网店、搞营销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群众讨论最激烈的热门话题之一,滨海县家庭农场主“交流群”、“大学生村官”农产品电商“创业群”等行业微信群“千人在线、万分活跃”,群内行业成员分享经验、交流频繁,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跟踪指导农民学技能的新课堂、新阵地。

(三)把握“典型引路”导向

典型示范至关重要,往往“点亮一盏灯,就能照亮一大片”,“培训合格一个人、就能带动数百人”。为确保学员“坐得住、学得进、会得广、用得上、赚得多”,我们重点选择了31名“农技土专家” 和“农民创业能手”加入师资团队,让他们以现身说法、现场交流的形式“手把手”“面对面”与参训农民进行互动,探讨技术要点,分享成功经验,复制成功模式,有力地提升了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趣味性与精准性。

二、突出“三个精准”,明确主攻方向,在学堂建设上抓焦点

紧紧围绕“三年教学能力跻身一流县级校,五年学校建设率先现代化”的总体构想,把“智慧农民田间学堂”作为阵地建设的主攻方向,致力打造功能强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平台,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需求相适应。

(一)精准切入主导产业

紧紧围绕 “优质稻麦”“无公害设施蔬菜”“高效畜禽”等优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以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依托,按照“培训围绕产业走、技能紧跟创业来”的建设思路,加快培训教育资源与主导产业、新型主体的资金、技术、信息、渠道等优势资源进行延伸和融合,以校企、校家、校合联建的方式,在最接近农民、最靠近田头、最有带动力的地方,大力推进了浦岗村高效粮油、申牧畜禽公司高效养殖、长丰公司新农机具、建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瓜果、秉义村党支部农产品电商等“田间学堂”和实训基地建设,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无固定实训基地的局面。

(二)精准定位建设路径

以随耕分校的“田间学堂”为例,具体建设环节上重点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建校的选点上,将规模大、品类多、生产技术好、经营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建农蔬菜作为合作对象,在设施蔬菜智能温室内专门划出200多平米专区建成了能容纳160人的固定教室;其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除常规的电脑、投影设备、实践场地外,还专门开发了一套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滨海县新型职业农民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了60台平板电脑及10部智能手机实行多媒体“同步互动式”教学,添置了10台套农机教具和模型进行情景式教学,专门开发了“滨海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同城配送网”进行顶岗式实习教学,促进农民“看、问、动”三位一体,有力地提升了技能培训的效果;再次在开发农民的智慧上,我们感到智能农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学堂建设必须与智慧农民培养挂钩,为此及时把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益农信息社、淘宝“村淘”电商服务站等新兴事物一一以实物的形式复制到了学堂现场,引导农民学会运用互联网去了解信息、学习技术,学会用智能手机去远程求解、对接产销,让智能手机成为时刻不离农民身边、引导农民创业的“移动农业学堂”。

(三)精准整合多种资源

创办“智慧农民田间学堂”和实训基地的实践告诉我们: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是关键,为确保“智慧农民田间学堂”顺利如期建成,采取县校挤一点、企业拿一点、项目凑一点、财政要一点的办法,先后在部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部级信息进村入户项目,省级农民培训、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省级农业信息化、省级农机获证奖补等项目中整合、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学堂建设工作。办学阵地的延伸,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往是讲给农民听,现在是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问、指导农民干,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的开阔、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创业的激情。

三、强化“三个注重”,优化服务推进,在作用发挥上谋提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催生了一代新农民,“田间学堂”引导了农技推广服务手段的不断优化,更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了一大批新农民在乡在土的勤奋创业;着眼当下,只有积极探索培育新机制、不断优化培训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一)注重师资锤炼

在学堂建设过程中着重对全县107名农民培训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教学方式进行了优化锤炼,按专业选聘了9名首席讲师,并组建了7个师资业务团队挂钩到全县11个田间学堂和实训基地教学点,定期进点、驻点进行项目实施、技术示范及技能演示;连续三年在“教师节”期间,组织师资进行“农民培训师资说课比赛”和“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评估教学推广能力,培训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在为农民授课以及评比交流中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注重指导创业

建立了“培训信息库”,对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坚持实地指导5次以上,对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实地指导及电话回访2次以上,专家到农民家门口、田间地头宣讲技术、对接产销、提供惠农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的农业生产需求和创业需要。目前全县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产销两旺,家庭农场主达65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816家,农业加工、营销小微企业达377家,农品电商快速爆发创办、开设网站(网店)1280多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率达95%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环境、创业氛围不断优化,农村返乡青年从事农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伸长。

(三)注重机制创建

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滨海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意见和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办法,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机构从事和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以财政预算逐年递增的形式列支了“田间学堂”专项建设经费;同时在县财政局、县农委、县农办等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先后就“农民培训讲师团能力建设及考核奖励”“ 农业项目投入与农民培训基层阵地建设统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专题会办,引导更多资源向农民培训倾斜,从保障机制上为整个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江苏省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 刘 健

猜你喜欢

滨海县学堂田间
古稀之年上学堂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国庆海报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江苏省滨海县老年大学校歌
江苏滨海县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及展望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森林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