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媒体“微平台”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2-09李旭宗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问题和对策

李旭宗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等一些“微平台”逐渐受到高校学生的欢迎,同时也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运营下的“微平台”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微平台的运行,因此,文章主要对高校新媒体“微平台”运行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新媒体;微平台运行;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3-0054-02

新媒体背景下的微平台运行,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成为扩大朋友圈和交际范围的主要途径,在微平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此外,为学校思政工作也带来了便利,但其中不乏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高校新媒体微平台存在的不足

1.1 学生方面

1.1.1 学生缺乏主体认知

所谓的主体认知指的是,人在活动中,展现的能力、地位。换句话说,人的能动反映、有目的的特性、地位。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使用微平台关注朋友的动态,占70%,由于无聊而使用微平台的学生占65%,从而可以看出,关注朋友的学生,更多的是将其当作与朋友互动的方式,进而结交更多的朋友,而通过微平台,去关注时事的学生,相对较少,只占40%,由此可见,学生缺少主体意识,从以上意识形态分析,很多学生没把新媒体看作一种媒体形式,更多的是将其当作打发时间的途径。

1.1.2 学生缺少媒体素养

所谓的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媒体渠道,进而获取信息,以此根据主观意识判断,并且通过媒体信息,扩展至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开始出现,并且发展迅速,因此,不乏存在一些低质量的信息,影响着人们判断。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出现的一些信息,有80%的学生表示,站在观望的角度,持怀疑态度;有5%的学生表示,会相信这些信息,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以做出正确判断,相反,则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而产生消极作用。

1.1.3 学生受新媒体负面影响较大

微平台具有互动性强、多样化、方便快捷等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微平台之所以会受到学生的青睐,更多的原因是,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多数学生未能够正视新媒体的真正意义,更多的是视作娱乐工具,在平台中,寻找乐趣,所以,微平台中一些正能量、积极的信息,对学生并未有积极的影响,而消极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在微平台中,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学生的思想游走在现实和虚幻中,思想意识容易产生偏差。

1.2 学校方面

1.2.1 学校微平台内容缺少多样化

学校的微平台内容设置较为重要,根据调查发现,现如今,学校的微平台内容较为单一、死板、枯燥,学校利用微平台更多的是发布学校规章制度、新闻等,其内容过于官方,因此,学生表示没有过多的兴趣观看,一些信息来自于网络,内容重复,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导致学生没有较高的关注点。

1.2.2 过于形式化

微平台的设立,更多的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因此,要注重实用性,这才是微平台存在的关键作用,现如今,一些学校的微平台查询功能缺乏完善,例如:山东某学校,在微平台中,不能进行成绩查询,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未对学生提供实用性的帮助。反之,学校发布更多的教务信息,过于形式化,这也成为学校功能完善的当务之急。

1.2.3 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各高校中,存在一些非官方性质的新媒体微平台,其运营商或许是学校周围的培训机构、商家、学生群体等,而这些运营商能够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更受学生的关注,但由于运营商素质不一,因此,在发布信息时,缺少过滤,进而影响学生思想发展,而学校方面,对于这样的现象,装作视而不见,表示无奈,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3 运营方面

1.3.1 缺乏优惠和支持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群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微平台运行上,也要格外注意,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较为敏感,据调查,现如今,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的群体较多,而它们都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所以,运营商要对学生群体,采取更多的政策,但实际情况是,在申请认证时,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即可,加之技术的制约,使学校在微平台中的功能,不能实现,这也是对学校微平台的一种制约。

1.3.2 运营商缺少学校合作

据相关调查,目前市场新媒体中,只有微博的运营商与学校党委有相关合作,而其他商家没有这方面的合作。但其合作内容,只是线上推广,以及学校活动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2 解决新媒体微平台运行问题策略

2.1 学生方面,提高主体性

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当代学生是国家强大的希望,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媒体发展,壮大国家。其媒体素养包含:网络资源的分享、理解,正确的判断价值,自身的进步。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设置专业课程等形式,让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和规则,有基本的认知,进而提高媒体素养,在网络世界中,能够正确的进行判断,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谣言。

而学生也应该自主的投入微平台中,通过自身的理解,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科学、有价值的信息,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微平台网络环境,充分发挥主体意识。

2.2 学校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想要有效的经营微平台,就要建立专业的微平台团队,无论是在人员、制度、经济,都应该全力的支持,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以在微平台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各系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建立网络审核队伍,保障传播信息的积极性。

学校方面,也要扩大宣传,其目的是提高知名度,让学生对学校的微平台,有充分的了解,另外,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特色化微平台,笔者建议:可以从办学理念和文化上入手,将其作为微平台的特色,进而吸引学生、教师的关注,结合宣传的力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学校发展中。

学校改变单一的信息内容形式,采取多样化方法,在发布学校相关制度的同时,加入学生近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学习资料、娱乐报道等,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想需求,但要注意内容语言的使用,幽默风趣、但切不可失真。

注重实用性。新媒体形式下的微平台,不仅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才能让学生长久的关注下去。例如:学生可以查课表、成绩、充值等功能。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控制微平台的数量,坚持不求数量多,但求内容精的运行理念,进而提升平台运行效果。

2.3 运营方面,给予技术和优惠政策

学生群体在新媒体微平台使用中,占据较大的组成部分,因此,各运营商通过与学校合作,对学校微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微平台效率,另一方面,运营商对学校给予适当的技术支持,实现新功能开发,进而提升微平台实用性。

加强合作,扩大学校管理权力。使学校有权对周围微平台进行管理,例如:含有学校名称的微信号,要经过学校的审核,信息过滤等功能,这样一来,就能够较好控制信息传播内容,此外,学校和运营商,可以举办线上校园活动,进而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同时,提高微平台使用效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新媒体下的微平台运营,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考虑而完善的,笔者分别从学生、学校、运营商三个方面进行多样化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并且笔者也相信,微平台的运行问题,也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之得到解决。其目的是希望学校完善微平台建设,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中,正确地使用微平台。

参考文献

[1]明卫红.媒体时代高校“微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52-54.

[2]郑汉杰,黄琬钦.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15.

[3]王亚强.运用微博和微信创新党的群团工作[J].发展,2015(12):78-79.

[4]应莹.辅导员依托微平台在育人工作中的提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5):210-211.

猜你喜欢

问题和对策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探析
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