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辩论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7-02-09徐红梅

魅力中国 2016年1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活动

徐红梅

摘 要:辩论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智略发展形式,有助于提升辩论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今天信息化环境中,在借助技术手段便捷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更需具备信息深层次加工与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媒体技术变革的常态化决定需及时关注并探讨新媒介及其应用问题,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为例,班级组织形式满足了课堂辩论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主题辩论活动包含选题、设计、准备、实施、总结五个环节。在其基础上,可就加强对学生辩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量化评价、更好地引导并支持学生有效学习的思维状态做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主题辩论;媒介素养教育;设计;活动;评价

Abstract:The debate is an ancient form of intelligence strategy development; thematic debate is offered to apply to the 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he information age based on conveni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need more training and enhance learn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thinking ability; the Regularly update of media technology determines some course content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eed to timely update and supply; natural class organization form to meet the basic elements of classroom debate activities. A complete classroom debate activity includes five aspects: topic choice, design,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summarizes. On the basis of it can strengthen the object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students debate activities to better guide and support students to learn effectively thinking stat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further.

Keyword:thematic debat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design; activity; evaluation.

辩论作为人类古老的智略发展形式,是人类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在言语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中逐步将对问题的认识引入更深层次,辩论这一形式应用至今,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展开,如学术辩论、法庭辩论、政治辩论等;此外,辩论还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辩论主体而言,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辩证批判能力等方面见长。除了对辩论主体而言具备的自主学习涵义之外,对于学习集体(辩论团队及观者)而言,还兼有协作学习涵义。主题辩论教学法广泛应用于语言、法津、思政、经贸类专业教学中。笔者尝试将主题辩论这一教学法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教学中,期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探究主题辩论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在所在学校本、专科层次、文、理类15个师范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了主题辩论法。主题辩论活动贯彻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以问题为纽带、以任务为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联通信息收集、甄别、分析与加工、应用等信息能力训练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辩证批判思维。

一、辩论法应用的考量

(一)培养目标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辩论在本质上是针对特定问题的思考过程的模拟,并将思维过程以语言这一外显形式呈现,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辩论双方都在积极寻找对方思维或语言的漏洞进行辩驳。辩论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言语行为,在信息获取便利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辩据的真实准确性,离不开对获取信息的甄别、分析、与应用。此外,辩论思维的严密性及其辩驳的准确性与适时性则对发展学生思维是有帮助的,如辩证思维、类比思维等。

此外,媒体技术变革的常态化决定了需要关注并探讨新媒体及其应用问题,在涉及新兴媒体,如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这些在当前大学生中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在学生前期准备辩论材料时,在已出版的书籍资料中是很难找到相关的资料,因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搜索获取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在海量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再进行信息搜索、加工、甄别、取舍、加工、分析、整合信息,有助于训练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素养的提高落到实处;此外,就这些主题的辩论结果而言,则使学生体验到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新兴媒体,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倡理性、有节制地使用这些媒体。

(二)辩论的基本构成要素

构成一个完整的辩论活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辩论者由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组成;(2)辩论主题确定,即辩论围绕同一主题展开;(3)辩论者具备或多或少的共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推理方法等。[1]在选定辩论主题后,一个正常的班级(以我校为例,一般在40,50人左右),按角色划分辩论准备任务,同专业班级的学生学习者学习特征较为一致,可以满足基本的辩论三要素,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论辩主题)组织并开展辩论活动。

综上所述,主题辩论法符合其课程设置的目标,也能满足对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更新,班级授课的组织方式满足主题辩论的基本构成,主题辩论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平衡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增强课堂交互,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领略并体验传统教学法的魅力并从中受益。

二、主题辩论的设计与实施

一个完整的课堂主题辩论活动一般包含选题、设计、准备、实施、总结五个主要环节。

(一)辩论选题——教师主导

选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主题辩论成功与否,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世界、任务量合适、又充满兴趣的主题从开始就决定学生的参与程度。从引发学生关注新兴媒体的视角切入,以启发学生思考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适用与如何合理应用来选择辩论主题,曾选择过两个辩论主题:

1.电子课本进中小学课堂的利与弊

2.大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的利与弊

(二)活动设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首先,需向集体学生准确表述辩论主题,如界定新媒体类型、限定新媒体使用的主体及其场合等,使学生明了辩论主题;

2.其次,为求能够多视角探讨辩论主题,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学生、老师、家长;随机以学生学号划分不同组别即可,不同的角色在准备辩论材料时立场与出发点有所不同,可以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看待并分析问题,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如下图为学生展示的各自角色分配表(该样本班级44名学生),若不能平均分配人数,一般学生角色偏多;

3.在角色分配完成后,布置具体的准备任务——为上述主题按各自角色立场准备辩论资料;

4.提示准备方法:以网络检索为主、并提出辩论材料准备的要求——如论证陈述清晰,有说服力,最好辅以事实佐证;

5.此外,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准备的建议——例如建议学生“先从了解电子书包(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入手,先将这一学习媒体的原理及特征等搞清楚”;

6.最终,要求准备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检索信息的整合,并形成辩论准备资料的word文档。

(三)论据准备——学生主体

在学生明晰各自角色与具体任务后,一般会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准备辩论准备,而在多媒体教室布置辩论准备任务后,学生可以登录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为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迷航,老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网站清单,如搜索引擎、IT专业网站、知名的电子购物网站、学术期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帮助者与促进者,可以巡视机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监控系统了解学生的准备活动情况。为使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感,要求学生将最终的word文档提交到FTP服务器的个人学习档案袋中,然后以笔记或拍照等方式记录学习结果,以备辩论时用。

(四)组织辩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多媒体教室内组织并实施辩论会,可以选择两种组织方式:(1)采用执行辩论规则、履行辩论流程的辩论赛方式,挑选部分学生,担当辩论主席、参赛选手(正、反各四名辩手),其他同学则担当辩论赛的观众;(2)也可以选择采用“众多”辩手参与的自由辩论。即不固定两方各四名辩手,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均是准辩手,以准备阶段所划分的不同角色自由发言,教师则充当主持辩论会的主席角色。

上述两种形式各有利弊,正规的辩论赛方式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有固定的比赛流程,严格规定时间,对抗意味更重,“观赏”性更强,但局限在于主要由四名辩手参与,其他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此外,学生未经过专门辩论训练,较短的准备时间都影响了辩论赛的精彩程度。第二种方式,允许全体学生参与发言的自由辩论则在较大限度上保障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愿意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攻辩对方思维或言语上的漏洞,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即无具体辩论规则约束,辩论过程中易发现“跑题”现象或纠结于无关话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引导回正题。

作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方法,结合现今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特征,如个性张扬、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等,笔者倾向于选择能保障全体学生参与性的自由辩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辩论总结——教师主导

这样的辩论活动一般一节课(45分钟)左右即可结束,在论辩焦点集中并进一步明晰的时机,老师可以宣布辩论活动结束,并做必要的总结。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辩论主题本身——归纳并提炼学生主要论点,就辩论主题内容做进一步说明,阐述并详细分析学生最终的“论题焦点”,并尝试使学生理解并认同“技术应用终是以人为本”的道理,在(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主体,需理性看待与应用之。

2.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准备阶段,可以选择依托学生准备阶段所做的word文档并“随机抽取”若干份(教师需提前查阅并有意识选择学生在信息准备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从信息能力的视角,如信息的获取是否完备,信息在辩论过程应用的时机是否合适,信息可否进一步整合加工等方面,师生共同评价所选学生的信息准备情况;(2)辩论会表现,表扬并鼓励辩论过程中表现活跃的学生,有条件时,教师也可以奖励小礼物以强化;(3)根据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做必要的说明与探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辩论的学习意义。

三、主题辩论法的应用总结

1.重视辩论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前期准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能直接从教师或技术中学习,学生只能从思维中学习(learning from thinking)。思考是学习的中介,学习的结果源于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活动/技术来培育或支持。[2]教师精心设计辩论活动(宏观)是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的首要保证,学生的前期准备为后期的辩论完成必需的信息储备,而最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协作,共同实施辩论活动(微观,指课堂上的45分钟辩论)是维持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过程载体,保障在辩论活动中使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的思维状态。

2.信任学生,相信其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组织过课堂主题辩论的所有班级均未发生点名发言的现象,学生对辩论活动抱有很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做准备;还有学生主动反思,以自身为例证来说明问题:在辩论准备阶段,大家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第一步就是直接登录“百度”搜索信息,并没有有效的思维活动参与这一时期——即根本没有思考此主题与任务本身就开始进行信息检索,以警惕同学信息时代思考问题少了;辩论后期,有学生主动从正方 “叛变”至反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提示我们:学生正在进行批判性思考——反思自已是如何使用现代媒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双,何雪燕. 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辩论式课堂教学研究[J]. 信息技术教育,2007,02:52-54.

[2]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19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