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方法与其作品研究

2017-02-09桑雨岑

重庆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筑创作扎哈哈迪

桑雨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方法与其作品研究

桑雨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引领时代的先锋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凭借其充满张力的设计草图和富有流动感和动态感、线条张力十足、空间锐利多变的作品令世界震惊.哈迪德勇敢创新,她的创作思想与设计方法独树一帜.该文通过对哈迪德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的分析,总结哈迪德从苏联先锋艺术得到的创作灵感,并以其作品为例,试析哈迪德独特的设计方法.

扎哈.哈迪德;苏联先锋艺术;创作思想;设计方法

0 引言

建筑才女扎哈.哈迪德(图1)创造出的"绘画式建筑"以其非凡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未来世界的画面.其动感的建筑外观形态和流动的内部空间不断超越和突破以往的建筑传统和秩序,为人们带来了视觉震撼的同时也为当代建筑发展注入了新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本文将从时代的背景中解读哈迪德的建筑创作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 家庭背景及教育经历

1.1 出身及家庭影响

哈迪德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来自于一个开放民主的家庭,父亲在她的价值观形成与创造力培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让哈迪德接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受制于传统穆斯林的教育,父亲早年将女儿送到英国修道院和瑞士接受国际化教育[1].扎哈.哈迪德第一次接触"建筑"是11岁时,当时小哈迪德被一个别墅模型所吸引,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此以后他父亲为了增进她对建筑的兴趣,每年夏天都会带她到欧洲旅行,参观建筑和展览.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经历,使哈迪德形成了开放、自由的思想,以及敢于挑战冒险充满想象力的性格,也为其后来的建筑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教育的影响

哈迪德青年时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美国大学读数学专业的教育背景培养了她的逻辑思维,使她更善于把几何学创新地运用到建筑中.这为她日后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的深造奠定了基础.

哈迪德于1972-1977年在英国AA School学习,开始了其建筑生涯.AA学院的首任主席阿尔文.博雅尔斯基(A1vin Boyarsky)的实验性教学和先锋意识对哈迪德建筑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2].这种影响从哈迪德的学生时代一直延续到了其日后的建筑工作中,从而形成了她建筑创作中的先锋意识和实验性态度.

2 创作思想的灵感来源

扎哈.哈迪德在AA School学习期间,接触到了苏联20世纪初先锋艺术,包括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Supermatism)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Constructionism)等.这些思想奠定了哈迪德的建筑创作理念的基础,是哈迪德建筑创作思想的理论源之一.

2.1 感性的逻辑

哈迪德曾说过,她的建筑风格更偏向于"建构主义",即"至上主义".至上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之一,是20世纪初俄罗斯抽象绘画的主要流派,1915年由马列维奇提出(图2).苏联建筑师罕.马戈麦多对至上主义这么评价,"至上主义强调与人的视知觉相联系的感知逻辑.通过对形和色的几何化的探索,创造新的形式体系,进而形成新的艺术风格.[3]"哈迪德受至上主义的启发,形成了独特的感性的思维,其创作设计的构思方式是以感性的逻辑为基础,把对建筑的表达糅合进一张张抽象画(图3)中,建筑的内容则成为抽象画的构成要素,以此表达其设计意图.只有以接受哈迪德的感性随意的构思与表达为前提,才会理解她的设计作品的内容.就建筑创作的广义性开拓而言,是十分可贵的.

2.2 抽象

图2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

图3 扎哈.哈迪德手绘建筑作品

马列维奇在康定斯基所开创的抽象风格的影响下,探索发展出来一套几何抽象画风,使绘画成为更纯粹的形式表达. 1993年,哈迪德设计的维特拉消防站灵感来源于马列维奇的抽象主义绘画(图2),运用板片、楔形物、刀锋等造型进行构成(图4).维特拉消防站一竣工,就因其几何形态的建筑造型受到世界瞩目.这恰恰说明了"抽象主义"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创作的自由性,在现代发挥着特有的魅力,为建筑创作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图4 维特拉消防站

2.3 "动态构成"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1920年,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Proun"."Proun"利用变化的轴和多样透视来进行构成,表现为一些形状各异的几何体在平面及空间的造型构图[4](图5).它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念从二维转向了三维,从而得出了新的造型、构建逻辑和空间感知.李西斯基设计的列宁讲台完全体现了"Proun"概念.列宁讲台类似于一个构筑物,以动感的曲线形体盘旋在空中,曲线的曲率不断变化,表现出一种非匀质的强烈的流动性.哈迪德设计建成的博金斯滑雪台(图6)与列宁讲台在形态上有惊人的相似,是哈迪德在设计中运用并发展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所提出的"动态构成"的经典实例.

2.4 反重力、漂浮的思想

图5 《红色楔子攻打白军》

图6 博金斯滑雪台

1918年,马列维奇著名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块》(图7)彻底抛弃了色彩,白色方块在白色底上,朦胧得难以看清,他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或涅槃的状态.这是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而李西斯基进行了更深远的探讨,他在"Proun"绘画中的形体与马列维奇的抽象画相比较,可以看出李西斯基的绘画已经具有了某种建筑特性,那些具有体积感的几何形体漂浮在空中显得毫无重量(图8).哈迪德继承了这种精神,并以此作为创作的灵感.反重力、漂浮等概念经常成为哈迪德建筑创作中的主题.如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6层由混凝土、钢与玻璃构成的建筑像是悬浮在底层休息厅之上.建筑好像从存在的秩序中获得自由,摆脱了地心引力,悬浮在空中(图9).哈迪德说:"过去我认为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5]"

图7 《白底上的白色方块》

图8 李西斯基构成

图9 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3 设计方法及作品实践

哈迪德的作品往往带有其强烈的个人风格,线条富有张力,形态夸张多变,极具辨识性.但是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在某些形态上具有共性,这与她在创作时最初所选的建筑原形与建筑设计手法有关.以下是对其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分类分析.

(1)爆炸.哈迪德的早期设计中经常使用爆炸式的空间形式,建筑形态像是由爆炸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各种点、线、面、形状、景观等组合而成的.锐利的角度显示着不稳定性,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如爱尔兰首相官邸,四周呈三角形的壁面向天空爆裂和炸开的建筑碎片向外发射的景象呈现在了设计图纸上.

(2)梁、板片、楔形物、刀锋.这些是早期设计中哈迪德比较喜欢的形状.长方体演变为楔形,然后将弧形的路或墙切入建筑中,形成刀锋状.这种形态所表达的动感很强.如香港之峰俱乐部(图10).

图10 香港之峰俱乐部手绘

图11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手绘

图12 曼切斯特美术馆音乐厅

(3)书法.哈迪德有时会把阿拉伯书法艺术融入其草图素描中,使线条充满活力与动感,简练地勾勒出空间的效果.如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图11),在草图方案中,一串连续倾斜的建筑屋面被哈迪德用类似书法的潇洒的线条勾勒出来,形成了建筑的初步意向.该方案似书法线条的屋面,为其提供了与景观结合的场所,使建筑很好地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回应. (4)线性变换.在哈迪德的设计中,经常会有由"线条"转化而来的各种形状,这些线形或扭曲或缠绕,从外部的表皮一直延续到室内.使建筑产生更为丰富的效果.如曼切斯特美术馆的音乐厅(图12).

(5)错位、扭曲、盘旋.由错位、弯曲、扭曲、盘旋转化而来的混合体适应性很强,打破了功能空间范式先入为主的设计方法[4].如巴塞罗那设计的第一座螺旋石塔(图13).

图13 巴塞罗那螺旋石塔

(6)表皮.表皮连续又相对独立,有着强烈的逻辑性,其本身就是设计概念的表达者,也是形式的开创者.如斐诺科技中心,功能空间合理地被包裹在建筑物巨大而连续的表皮内.既对室内外进行了分割,又使城市空间得以延续(图14).

图14 斐诺科技中心

图15 上海凌空SOHO

(7)一体化.这是哈迪德关于建筑形式和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设计倾向,即建筑形态设计与周围景观呈现出一体化.如上海凌空SOHO,此案特色是拥有超前卫的流线型外观和丰富的空间变化的同时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城市里面(图15).

4 总结

2004年,扎哈.哈迪德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近年来,哈迪德和她的团队赢得了不少世界顶级建筑项目:伦敦水上运动中心、埃及开罗石塔、迪拜Opus大楼、北京新机场1号航站楼……她获得的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她无论在建筑形式或表达方式上都不拘泥于任何传统和习惯.虽然扎哈.哈迪德已经离开了,但她以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为当代西方建筑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6],值得我们继续学习.

[1]左琰.艾琳.格雷与扎哈.哈迪德---两代"超女"建筑师成才轨迹评析[J].建筑师,2011(02):98-102.

[2]伍晖虹.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实践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苏)罕.马戈麦多夫.两种前卫派观念: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J].世界建筑,1991(6).

[4]杜倩.扎哈.哈迪德建筑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

[6]李静薇,刘松茯.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下)[J].城市建筑,2009(03):136-137.

图片来源:

图1:http://men.sohu.com/20130412/n372522186.sht图2: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1605100102v4xh. html

图3:http://www.edujianzhu.com/news/00097390.html图4: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566.html

图5: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50335405/图6: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12573.html图7: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3b84120100pmf5. html

图8:http://yazi-yong.blog.163.com/blog/static/

59965190201102611850383/

图9: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269.html图10: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12386.html图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ff24cd0100n5ud. html

图12: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30473.html图13: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30664.html图14: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25050.html图15:http://baike.baidu.com/pic/凌空SOHO/7696240/0/ cc11728b4710b9124d018395c0fdfc039345229c?fr=lemma&ct= single#aid=0&pic=cc11728b4710b9124d018395c0fdfc039345 229c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s,Methods and Works of Zaha Hadid

The pioneer architect Zaha Hadid gives the world a shock with her tensional design sketches and dynamic works.Hadid is brave and innovative, and her creative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are unique.Through the analysis on Hadid's family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this paper summarizes Hadid's creative inspiration from the Soviet avant-garde art,and takes her work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adid's unique design methods.

Zaha.Hadid;the Soviet avant-garde art;architecture design idea;design methods

TU201

:A

:1671-9107(2017)01-0020-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7.01.020

2016-11-16

桑雨岑(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建筑创作扎哈哈迪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结晶之美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