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暗合

2017-02-08余建霞

文学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殖民爵士

余建霞

《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暗合

余建霞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这部经典艺术文学作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从简·奥斯汀的大量前期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一代伟大女文豪,就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从该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所体现出来的帝国主义情怀,读者经过细细品味,也可以体会到强烈的英帝国海外殖民主义情怀。本篇文章就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为研究主题,从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视角下来剖析与探究简·奥斯汀那种隐藏背后、隐藏小说中的强烈的帝国文化主义思想。

简·奥斯汀 《曼斯菲尔德庄园》 帝国文化 殖民主义

简·奥斯汀是处在殖民扩张时期的英国著名的一位女性小说家,在她一生中所写的大量的小说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贵族、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生活为主,简·奥斯汀往往可以以她那独特的女性观察力、稠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进行观察,将其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其作品也能体现出她自身的思想情怀,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幽默、风趣、活泼、忧郁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在前期创作生涯中,主要写了三部代表作品,分别是《最初的印象》和《埃莉诺与玛丽安》、《诺桑觉寺》,由于种种原因前两部作品没有出书,后来分别更名为《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她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有《爱玛》、《劝导》和《曼斯菲尔德庄园》。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中,她极大地摒弃了以往以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色调的思想主义,作品虽然还是延续了传统的男女青年恋爱题材为主题的创作思想,但是,相对于其它作品而言,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简·奥斯汀作品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其中到处弥漫、充满着浓厚、强烈的社会讽刺意味,隐隐约约地折射出简·奥斯汀的帝国海外殖民扩张主义。

一.简·奥斯汀与“英帝国”

在谈及简·奥斯汀与英帝国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作品的主要情节内容。在一个到处充满新思潮的庄园里,那些小孩子都渐渐地长大,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范妮(Fanny Price)和埃德蒙(Edmund Bertram)。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是一位叫托马斯的爵士(Sir Thomas Bertram),因为他在安提瓜岛上农园生意的缘故,所以需要离开庄园两年的时间,故事就由此展开。虽然《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极具时代意义、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它却是简·奥斯汀小说作品中最有争议的一部,就目前来看,也是她最不受欢迎的一部小说作品。欣赏过《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的都应该很清楚,虽然作品中表现出来了时代新思潮、讽刺社会低俗的一面,在我看来,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正统道德观念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些传统、守旧、以及种族歧视、奴隶制度、帝国主义物质享受的一面也是当今学术界批判的主要缘由。

十七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到十八世纪中叶,随着英帝国的全面崛起,世界上第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也随之诞生。随着英帝国的崛起,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文化思想、社会思潮等方面的演变,就像以简·奥斯汀为主要代表的英国文学家们,基本都是通过文学作品、小说故事的叙事形式来抒发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英帝国主义文化的一种推崇。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英国的许多小说叙事作品中都能够体现出这一思想观念,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来印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作品中,无论从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方面,还是从故事内容及其情节设定方面,无不包含着资本主义殖民文化的扩张力与欲望,也就是说,这部小说在无形之中就与英帝国达成的一种共谋关系。

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经常是经过帝国话语来表达出来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从作品的内容情节就能够隐隐约约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内部体制,基本囊括了英国对内的宪政改革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海外的殖民主义扩展。简·奥斯汀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中为大家描述了她心中的英帝国,正所谓要想理解一部作品,首先得了解它的作者,要想了解作者,那就必须得先探究作者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时期。简·奥斯汀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她生于1775年12月16日,逝于1817年7月18日。在她这短暂的一生之中,她亲眼目睹了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的建立,在她生活的42年间,英殖民帝国出现过两件大事,一是印度殖民归属于英帝国,二是另一块殖民地的丢失——美利坚合众国宣告独立。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的家族关系,她有一位亲戚在法国大革命中上了断头台,同时她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在英帝国的海军中担任着重要职位。虽然她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英国的乡村生活,但是在她的作品中,她经常构建自己理想中的乡村世界,通过她所构建的乡村世界体系,影射出帝国主义的身影。

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人物形象的剖析

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除了两位代表简·奥斯汀性格形象的主人公之外,还给我们呈现出许多各具形象特色的人物角色。剧中的主要角色有:托马斯爵士——范妮的姨父,也是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形象表现为严肃、正经;汤姆·贝特伦(TomBertram)——托马斯爵士的长子,年龄比女主角范妮大七岁,喜欢在伦敦和好友寻欢作乐,欠下大笔债务,最后得了热病差点死去;玛利亚·贝特伦(Maria Bertram)——托马斯爵士的长女,她比范妮大三岁,在作品中的形象表现为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朱丽亚·贝特伦(Julia Bertram)是托马斯爵士的次女,也是玛利亚的妹妹;玛丽·克劳福特(Miss Mary Crawford)是一位观念比较先进新潮的漂亮小姐,比较喜欢埃德蒙。故事的两位主角,埃德蒙是托马斯爵士的次子,而范妮是托马斯爵士的外甥女。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体系的体现,而这种文化又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呈现的,作品中的小说人物往往是一种象征,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读。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托马斯爵士,他是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建立者,也是实际生活中的统治者、管理者,他离开庄园之前,庄园一直处于一个平静、甜美、和谐的环境之中,作品中托马斯爵士是作为一个相当严肃、正经的形象角色出现的,也是庄园关系的维系者。在他统辖、管理下的庄园,每个成员都行为规范,他用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在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之所以财富庞大,主要金钱、物质都是来源于殖民地安提瓜岛的地产、财富,总体来看,托马斯爵士象征着英殖民帝国的统治阶级。

埃德蒙天性忠厚,对人友善体贴。他服从于父亲对自己的安排,并真心热爱牧师这一职业。他是唯一平等亲切地对待范妮的人,帮助范妮成长,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代表着曼斯菲尔德庄园固有的顺从精神,可以说他是真正理解并发自内心地尊重父亲的道德观的人。他维护着父亲利用宗教和道德原则构建起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秩序,虽然他的次子身份决定了他的分量,但他确实象征着帝国殖民扩张主义的忠实贯彻者和护卫者。

另一位重要的主人公范妮,她不是爵士的亲生女儿,而是爵士的外甥女。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范妮的性格形象,就是一个默默无闻、胆小怯懦的孤儿,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威胁、压力之后,在托马斯爵士的调教、庇护和支持下,逐渐地成长为一名成熟干练而又不失稳重的女性,最终她继承了托马斯爵士的庄园,实际上就是成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精神主人,是一种象征。从最初的对新环境的恐惧、反感到对该环境的适应、占有和控制,范妮的成长也就是一个新殖民者的成长史。她的这种庄园精神主人的象征体现,从侧面影射出了英帝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及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文化的价值观。在范妮成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之前,象征着英帝国正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实践活动,而范妮成为庄园的女主人之后,里面所提到的“精神”,实质上就是指英帝国进行殖民扩张、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下的社会道德规范与秩序、体制。

《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整篇围绕着曼斯菲尔德庄园展开,简·奥斯汀通过运用大量的笔墨在小说中来详细地描述了代表、象征宗主国(英殖民帝国)意味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而曼斯菲尔德庄园里那些奢侈、安逸、舒适的生活,其经济财富、物质上的享受基本都是来源于托马斯爵士在印度殖民地安提瓜岛的地产和财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殖民地领域,那些被奴隶的人们不管怎样的反抗、抗争,都会被托马斯爵士轻松自如地应对过去,在这一点上,完全表现、暴漏出了英殖民帝国主义极度扩张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丑陋形象。英帝国利用海外殖民实践来满足于国内的资本发展需求,在践踏殖民地人民尊严之上成全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在作品中,托马斯爵士通过殖民地安提瓜岛经营的地产来满足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舒适、安逸、奢华的生活。

三.结语

在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曼斯菲尔德庄园》就像是一艘正在海洋中不断航行的小船。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迅速走向了发展崛起的道路。通过与荷兰、西班牙、法兰西等殖民国家争夺海上霸权、殖民属地等,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我看来,简·奥斯汀就是被航海扩张时代英国海军那种具有英雄形象主义的色彩所吸引。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我们不难发现,整部小说到处隐喻着作者对英帝国主义的赞美意味。作品中托马斯爵士与范妮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思想观念,就是简·奥斯汀内心所要抒发与表达的思想价值观,以女主人公范妮的性格形象来展现自己对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赞美之情,而范妮的形象恰恰代表了贪婪、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思潮。

[1]张宝国.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解读[J].电影文学,2010,(21):41-43.

[2]张素玫.庄园之爱:论《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空间隐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2):107-110.

[3]米蕾亚·阿拉加伊,章杉.把握简·奥斯丁:忠实性、作者功能与帕特里夏·罗泽玛的影片《曼斯菲尔德庄园》[J].世界电影,2007,(3):15-24.

[4]郭方.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曼斯菲尔德庄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94-95.

[5]赵丽莉.梦境中的女主角--小议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的形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81-82.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殖民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殖民岂能有功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讽刺艺术赏析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