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学八闽话知行

2017-02-08吴邦雨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先哲朱子游学

文/吴邦雨

游学八闽话知行

文/吴邦雨

从儿时起《弟子规》、《三字经》我已能倒背如流,到后来走进国学课堂,我对国学的爱好几乎是从懵懂到半懂而一路走来的。真正唤起我对国学的探究兴趣的,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这句老话。中华文明五千年,国学浩如烟海,当代中学生又该从何学起呢?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游学活动。八闽归来,方知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居然源于‘双世遗’的闽北武夷山,“程门立雪”的杨时、“格物致知”的朱熹等一批宋代著名理学家就生长于斯,并创立书院讲学数十载,福建之被称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都是同朱熹分不开的。被后世尊崇为“朱子”的朱熹,则是将《大学》、《中庸》单列之后,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的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游学行知,使我对“格物致知”有了一次特别的体会。我发现先哲朱熹所认为的“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应该是对“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的“知先行后”理性诠释。朱熹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主张知先行后的知行观,其二元论体现的是儒家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被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在闽南悟道“知行合一”之后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无论心学还是理学,毕竟都属于唯心论,与辩证唯物观有着本质区别,因而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但瑕不掩瑜,朱子理学一直以来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至于《四书》经典所倡导的“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则更富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自身素养与道德修为的提高,才是做事的第一步,正是践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理学知行观的第一步。

朱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虽处江湖之远仍忧其民。为了赈济灾民,他身体力行,创建了朱子社仓,并在仓壁上亲手题诗:“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劝诫社仓管理人员不可有私心、贪心,不做侵占百姓利益的仓鼠。朱子社仓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救百姓于水火,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

朱熹对传统家训最深远的影响,是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最精髓的思想予以哲理化,用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想的治家理论。《朱子家训》所倡导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等思想,强调人在谋求获取自身权利之前,必须自我觉醒、自我塑型,并处理好个人与社群、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朱熹倡导的仁义观、知行观、善恶观等至今仍然无声地滋润着后世子孙的心灵。

福建游学,受益匪浅。朱子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带给我极大震撼,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再一次增强了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青少年要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从先哲先贤修齐治平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又要知先行后知行合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作者单位: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先哲朱子游学
“高处”与“低处”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