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渗透式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017-02-06唐乾敬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

唐乾敬

摘 要: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用渗透式教育,要从坚持渗透式教育主导性;强化教师应用渗透式教育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全面推进和应用渗透式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渗透式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一、应用渗透式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渗透式教育缺乏主导性

必须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加强渗透式教育的应用,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渗透式教育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们主要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在课程中的主导性,没有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进行思想和政治上的渗透,而在当下的课程体系中,恰恰缺少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不重视渗透式教育在这方面的主导性。

(二)渗透式教育得不到重视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是填鸭式教育,并非渗透式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它只把书本上的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渗透式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教师就叫学生去背诵,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背书,完全没有理解。而教师如果应用渗透式教育,学生则会更深刻地领会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知识点熟练地掌握,而且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应用渗透式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填鸭式教育的效果则会大大降低。

(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学生为主,以前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课程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主体性的发挥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远不及教师。课堂上,教师主动地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不利于渗透式教育的应用。此外,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用渗透式教育

(一)坚持渗透式教育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确保渗透式教育的主导地位,教师应积极利用有用资源进行渗透式教育。

首先,教学内容决定了它的的主导地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单单用灌输式教育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渗透式教育能把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案例,使教學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学目标任务决定了它的的主导地位。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需要渗透式教育来完成并取得最优的效果。渗透式教育符合了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正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任务之间的要求,才使得渗透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了主导地位。只有坚持渗透式教育的主导地位,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强化教师应用渗透式教育的意识

教师必须提高应用渗透式教育的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首先,教师可以寓教于境。在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育环境,来向学生渗透知识点。这里的教育环境可以是自然景点、文化景点,也包括无形的文化氛围和班级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可以寓教于情。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这样可以更好地渗透传统美德,使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在渗透式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师高人一等的错误认识,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参与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的首要特点的原则。这是因为主体参与是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你教我学的单向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不仅学生要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双方是一种相互学习的关系。渗透式教育必须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就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其次,当学生向教师学习时,学生就具有了客体性。当学生反过来对教师进行教育时,学生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因此,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更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变成教育主体,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