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7-02-06李献军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体育教学培养

李献军

摘 要:当前,高校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文化素养、道德素养。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一、前言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定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和职能所在。既然担负着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的重任,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人文素养是个大课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是个大课题,需要用三年,或者四年的功夫去慢慢培养。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促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大学生走入到社会中后的核心竞争力。

(一)不可忽视的文化素质

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文化素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涵盖了大学生所掌握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既有文学、哲学,又有历史,地理。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说教,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解,以及在课堂后的自学、修习。

(二)核心灵魂是道德素质

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道德素质是核心灵魂。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各种有益的美德。除了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美好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包括大学生自身所需要的谦虚谨慎、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求知上进的欲望。拥有健康的体魄,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习效率。

2.对提议发展大有裨益的美德。当代大学生,虽然是独立的个人,更是集体的一份子,要想方设法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融入这个大家庭。在这种大环境下,团结、协作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融入到集体当中,并能发挥作用。

3.要有融入集体大环境的荣辱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体育教学是一个融入集体大环境的关键途径,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素养不能掉链子

在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人文素养培养这一块,更是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主要體现在三个方面。

(一)不要忽视体育本身

要想做好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块,一定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体育本身的项目,一定要有详细的规划和介绍,这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要认真细致

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大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动作。在完成这个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不断的鼓励大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锻炼的习惯。这样既是对大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学这个神圣职责的尊重。尤其是需要大学生团体完成的合作项目,涉及到大学生的彼此尊重、团结友爱等各种思想美德,老师通过认真细致的教学工作,就能有效的完成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体育竞技项目是最出彩的环节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竞技体育项目是最出彩的环节。身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灌输“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更主要的,要鼓励学生努力养成坚韧顽强、积极健康的道德风貌。[2]通过举办相应的集体竞技项目,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运动精神,也能真正的让阳光体育、健康体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人文素养培育离不开体育教学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并实地走访了商丘的兄弟院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日常的体育运动教学。

(一)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身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大学生的肢体动作的纠正。同时,还要不断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只有上通下畅,体育教学中的肢体动作才会流畅,一气呵成。注重手脑并用的时候,对当代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大有裨益,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这种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大有裨益。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

(二)增强集体认同感

作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应该通过集体互动,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开展集体项目的时候,可以适当穿插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观看视频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就想国人引以为傲的女排精神,除了要培养相应的默契,更主要的,让大学生都有一颗勇敢的心,都有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完成体育教学自然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至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就想顺水推舟一样,功到自然成。

(三)培养正确的三观

互联网时代,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三观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对三观的养成教育有好处,理所应当的收到追捧,自然能带来无数的光环;如果背离了初心,毁三观的说法就会铺天盖地,让人防不胜防。这就给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一个难题,除了要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肩负起思政老师的重任,客串起精神导师的角色,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主动追求进步,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拥有健康的思想品质和身体素质。

(四)帮人文素养增光添彩

在高校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虽然不是重点学科,但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却有着重要作用。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开展日常学习的基本功。拥有健康的体育爱好,就能让大学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的时候,通过与对手的合作,竞技,就能有效提升个人的修养。在保持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真正让体育运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三招提升人文素养培育

笔者认为,通过对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可以采取三点措施,力争让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打折扣、又好又快的完成。

首先,加强宣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身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想让切实做好人文素养培育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宣传大学生应当增强人文素养,更主要的是提出为什么要大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当前,由于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认知不够理解,总以为只要让学生多运动,能让学生有个好身体就行了。至于体育教学计划和体育器材发放,都是抱着凑活的心态。一旦走入这个误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就会停滞不前,先前所规划好的各种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因此挫伤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就可能前功尽弃了。

其次,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那些身体素质不好,或者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一碗水端平,甚至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矫正改正。因为体育课堂,是见证学生素质是否健全的重要时刻,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愿意融入这个大家庭,通过开展体育运动,就能检验出来。教育工作者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最后,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不怕麻烦的精神,多组织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在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时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或者是素质拓展训练、绑腿三人跑,通过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时候,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体育教学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