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2017-02-06朱晨斓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朱晨斓

摘 要:在四个全面的目标部署和背景下,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面向大学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由于其重要性、可操作性、高回报性等因素而更受瞩目。但当前中国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西方意识形态侵蚀、国内非主流意识形态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庸俗化等现实。这给党和政府、高校管理层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都带来了极大挑战。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此外,总书记还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1]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早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的言论就曾引起各方关注。而在2015年下半年,香港一些自由派媒体也相继发出《论证共产主义的马克思犯了哪些错?》、《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还是宗教?》等文“证伪共产主义”。在当今中国,西方普世价值可信、气功大师可信,却没有人言之凿凿追捧共产主义。习主席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的问题,立场鲜明的反对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和噱头的行为。

一、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从特定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能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并表现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原则、行动纲领、价值标准和社会理想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等多种样态。[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从无产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核心地位并起主导和指导作用。

意识形态也提供给人们以看世界的视角,帮助大家认识这个“世界”。同时,国家也通过这种共同的认识来整合社会成员,保障社会稳定。而意识形态巩固政权的成本也远低于其他方式。当今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斗争的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过程。

从应对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原因出发,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同时,这也有利于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甚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思想条件。必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从思想上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坚决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武器去占领意识形态的思想阵地。建设一种复合时代特征和国家政权需要的意识形态本身就至关重要,而同时又由于意识形态教育投入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3]这种公共产品性的衍生属性则使得国家对此的投入会产出更多价值。

在一个国家之中,其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那个占统治阶级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府上。而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教育上的投入也将很大程度决定意识形态禀赋。[4]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统治阶级进行长期统治的基础就是利用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上起的作用。葛兰西同时指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是单单依靠国家机器就可以维持的了,需要的是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对人们的教化。[5]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管是东方的儒家还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都同样重视“文化天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就已经开始在青年群体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代,大学则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场”,中国共产党利用大学的意识形态课程作为主要工具,肩负起培育合格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借学校来发挥意识形态教育作用的主要依据在于:

一是学校聚集了大量知识分子,而意识形态的教育正是需要以大量知识分子传授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因而学校具有天然的优势。二是高校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对这一个群体进行教育有着更好的效果。这也为什么学校是最容易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最重要的部门的原因。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路易·阿尔都塞甚至创用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来说明当今社会学校如何取代教会而发挥巨大作用。

二、当前中国大学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和困境分析

我国大学阶段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基于两个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党的十六大后,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重要批示,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和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推进实施新课程方案、新教材建设兩大改革工程。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正式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05方案”规定本科阶段前两年中,要求上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课。这四门必修课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一些课程从过去的选修变成了必修,而思想政治课程在本科教育中时长的占比提高和大规模的集中教育也势必带来重大影响。同时期,教育部出版了《大学生行为规范》列出了大学生应该内化的8种价值行为。其名单所列的第一种有价值的行为就是“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除了学生学习的改变外,“05方案”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理论联系实际。而理论联系实际本身也是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05方案”至今已实施十年,在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发挥了长足作用,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总得来说,以“05方案”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教育这些年在高校取得了正面效果。在长期的集中理论教育和系统学习中,大部分青年学子都能较好认识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提高了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思政教育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形成对组织的认同,渴望加入党的队伍。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行为修养。但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从大的外部国际因素来讲,当代大学意识形态教育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日益严重。美国当代政治家亨廷顿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从未停止过用意识形态对别国的渗透,相对的,西方国家对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就有着极高的认识。现如今的美国,批量销售给我们的已经不是物质性的家用电器和小轿车,而是好莱坞的电影、星巴克的小资情调和苹果的品牌文化。高校学生是信息化的社会中适应能力最强的一批人,也是最直接和最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一批人。西方的影视作品、音乐、美术、文学等入孔不入的渗透进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认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能力,就会陷入盲目崇拜西方意识形态的迷障之中。而这种所谓“和平演进”也是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最大冲击之所在。一些学者甚至直接指出,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或排斥就是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破坏。有学者认为,西方各种思想和文化入侵的结果导致大学生开始怀疑和不信仰共产主义。例如当代大学生中间存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被谴责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通过大众消费文化和直接的意识形态渗透进来。

其二是从国内社会形势来看,现阶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也会对当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影响。例如前文提到的香港自由派媒体等发表的各种博人眼球的言论。当前国内社会各种思想充斥、自媒体的发展更是为言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而高校本身就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前沿,高校学子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就更在严厉拷问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高校中,社团等自由活动组织便利,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但也给一些非主流思想传播提供了路径。许多社会思潮乍看令人热血澎湃直击社会沉疴,但仔细分析却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言论而无核心的理论基础。但这也正是其容易影响青年学生的“魔力”所在。

三是要回到意识形态教育本身来看,当前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普遍存在理论庸俗化的现状。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天然存在着主客体不明晰的问题。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环境也给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更大难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其中,青年学子多存在年纪轻、理论功底薄弱和哲学立场不明确等问题,更因为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而认为理论学习是枯燥无用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一定的排斥,且相互之间容易影响,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错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良机,而不能很好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大学里流传着这样的话:专业课专听,选修课选听,思政课不听。这表明,学生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未来可能对他们有用的课程上,并且通过选修“好过分高”的选修课来达到学分要求。与之相对,政治课则是大家被迫不情愿的学习内容。因此,如果想培养可信赖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同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理论不扎实、理论实际不能结合等问题,导致无法系统性的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无法很好的吸引青年学生对此的兴趣。当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普遍采取大课形式,一个老师要同时面对好几个班近百人的授课体量。这在客观上使得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交流。除客观困难外,也有甚者,一部分思想政治课老师自己就对理论产生了怀疑或者错误理解,在课堂上大肆宣扬非主流思想。这些问题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萧墙之患。

三、当前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策思考

现代民主政治背景下,政府和政党所表现的意识形态需要得到人民的认可,特别是青年学子的认同。但是,意识形态教育不等同于思想灌输和政治强制,它具有双向性,需要民众的主动认知。因此,当下中国高校中的意识形态教育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以适应现实变化,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但对于我国来说,在意识形态教育上却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追溯历史,没有哪个社会真正实行过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认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也就是说,一个阶级如果在物质基础的表现形式中占统治地位,那么它同时也是社会精神层面的统治主导。”[6]今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现实并没有消解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根本性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本质上讲是相互排斥的,就像列宁所说:“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7]意识形态是一块前线阵地,它总是需要有人去占领的,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其他人去占领。不仅在校园中甚至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生怀疑和偏离。因此,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更迫切需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保持一元的意识形态教育。

(二)理论教育者要首先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

当前中国比较自由的经济环境导致各种非主流思想源源不断的进入高校。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没能完成自己宣传教育的工作,甚至是产生了背离,公开宣扬资本主义思想。例如认为苏联的失败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完结,认为中国应该改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等等。殊不知,大学阶段是许多青年世界观塑造的重要阶段,极容易受到传道授业之师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辨证的批评非主流思潮。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改进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方式

在堅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地位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不断扩大理论的受众,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结合生活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理论,让青年学子更容易理解并进一步被感召。除此之外,也要不断将理论运用与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中去,以此展现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新的信息社会中,除了理论本身的创新发展外,也要注重宣传形式的改进,运用新的媒体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理论。运用各种手段创新理论的表现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崛起都迫切需要忠实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曾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履行历史使命。高校是各种思想斗争的重要场域,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因此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显著,问题也颇多,党的干部、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队伍等都需要加入进这场帮助青年学子正确掌握理论知识的行动中来。

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中国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未来掌握在新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参考文献:

[1] 倪光辉.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N][J].人民日报,2013: 08-21.

[2]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 杜旭宇.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基于意识形态功能、特点的分析[J].求实,2004(8):85-87.

[4] 谈儒勇.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吗——从诺思和林毅夫的观点说起[J].甘肃社会科学,1999(3):60-62.

[5] 周宏.作为“软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12-13.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