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盾作品中艺术表现的时代性

2017-02-06刘逸丹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茅盾时代性

刘逸丹

摘 要:茅盾是中国伟大的共产作家,其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重现中国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他采用网状性结构形式,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探索社会心理因素,以更好地把时代特征熔铸到作品中。本文从文学结构、小说题材、艺术表现手法三方面探讨其作品中艺术表现的时代性。

关键词:时代性;茅盾;艺术表现

矛盾是现代文学著名的作家与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将现实人生真实的反映出来,刻画了各类环境的典型人物形象,不仅对现代文学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矛盾的作品中,非常具有艺术性色彩,这些艺术中,又具备突出的时代性色彩。以下就针对茅盾作品中艺术表现的时代性进行分析。

一、茅盾及其作品的基本介绍

茅盾生于19世纪末期,卒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茅盾出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县的一户思想观念新式的人家。茅盾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在战乱烽火的年代,茅盾带领着人们进行了文化改革,领导了伟大的“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作《春蚕》、《子夜》、《夜读偶记》等都为后世所传颂。上世纪80年代,在病榻中的茅盾将自己的毕生积蓄,用于“茅盾文学奖”的创办,可以说茅盾先生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热爱的文学事业。

二、茅盾作品时代性分析

(一)文学结构与时代性

为了给作品多增添几分时代感和社会性,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社会面貌,茅盾在文学作品结构方面努力创新。采用的网状式结构形式被广为称赞。这种结构以“一树千枝”为特征,将零散的元素整合为有机整体,虽然枝多叶繁,但是能够多角度深刻地表现时代现象。茅盾吸取《战争和和平》、《红楼梦》等中外文学作品,创作出代表作《子夜》,作品开始就以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为背景,让人物都出场,组成复杂的关系网,提前设下因果关系,作为伏笔。作品以30年代初,吴荪甫振兴工业为背景。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實力的人,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并最终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但吴荪甫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最终导致破产的结局为主干,茅盾从这条主干发出许多枝干,农民暴动、工人罢工、交易所、军阀混战、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等。在这种结构下的作品,展现的时代生活丰富复杂,展现出更广阔的时代风貌。

(二)小说题材与时代性

若要充分展现时代特征,选取的题材应当是有历史印记的重大代表事件,这些内容往往比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更有价值感与思想性。以中国民主革命为背景,茅盾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艺术展现能力将历史一幕幕重现于纸上。他一直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参与艰苦的民主革命斗争,使得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时代味道。通过重大事变,表现革命时代的复杂的社会面貌。412反革命政变后,茅盾完成了处女作《幻灭》,《幻灭》描述了小资产阶级静女士,怀着一颗憧憬的心参加革命,但每一次的希望都带来一次幻灭。《追求》描述了“五三惨案”,《蚀》描写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进程。可以说,茅盾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作家。在时代的气息下,以创作来回应时代的脉搏。他的题材与时代融合,作品紧跟时代的步伐,无不体现着时代特征。

(三)艺术表现手法与时代性

茅盾是一个擅长书写人物心境的语言大师。通常以血泪交加的形式描绘了各色小资产阶级人物,用心理描写表现出失望、苦闷、彷徨的心理,揭示了内心冲突矛盾的状态,使人物神形俱佳。还有其他的表型形式如象征、暗示、场景描写等,都为作品多融入时代性助力。《子夜》中用“夜半子时”来表示光明前的黑暗。《路》的主人公取“火薪传”为名,象征革命之火生生不息。《幻灭》中描写了恢弘的北伐誓师大会。其艺术手法的表现力更将读者带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增强作品社会性。

三、结束语

茅盾以包罗万象式的手法,高瞻远瞩地结合社会事件与现象,借鉴中外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绘制出一幅宏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史图。他力求艺术式地表现时代特征,让作品散发时代气息,展现时代精神,让思想和艺术都具强烈的时代感。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提供典范。

参考文献:

[1] 张奇志.真实的社会史诗——论茅盾小说的时代性[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 陈柏林.独特深刻的“一家之言”──评胡尹强《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J].浙江社会科学.1995(01).

[3] 马竹.我想那是带血的流泪(创作谈)——关于《父亲不哭》和小说艺术的感觉[J]. 长江文艺.2008(01).

[4] 管兴平.有缺憾的小说艺术——三论《天行者》[J]. 扬子江评论.2013(01).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茅盾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茅盾手稿管窥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