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迅在农民题材创作中的人物形象

2017-02-06何诗慧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鲁迅农民

何诗慧

摘 要:鲁迅的小说《故乡》借故乡人事、风物的描绘提出了“农民问题”,同时鲁迅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经历让他形成了强烈的“农民情结”。《故乡》中的闰土历经二十年的磨难,逐渐变成了一个服从者,一个依附于、维护着封建礼教的生存者,而这也是旧中国广大农民典型的共同生存困境。鲁迅在这泥土芬芳的“故乡”里逐渐培植起他的“为劳苦大众而呼号而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塑造出给人以无限启示和震撼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鲁迅;农民;闰土形象

鲁迅在对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现实状况的描绘中,形成了独立的人物谱系,其中包括了五个人物类型,其中的劳动群众和下层封建知识分子中的悲剧主人公是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全面受害者,他们缺乏与封建传统思想对立的新的社会理想和思想观念,同时缺乏维护自己的道德尊严所必备的虚伪。

一、“农民问题”与“农民情结”

(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鲁迅的小说《故乡》借助故乡人事、风物的描绘,提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问题——农民问题。小说从闰土这个有着半生的悲苦遭遇的普通农民身上挖掘和提炼出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中国广大农民群体所受的沉重苦难,真实地展现了半殖民半封建地中国农村的精神风貌。

“农民问题”始终是鲁迅关注并重视的中心,以农民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在鲁迅小说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鲁迅从现实的生活出发,在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凭借自身的社会理想与美学理想创造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真实地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农村的面貌,反映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广大农村的社会动态,起到了通过文艺创作作为中国革命探索着前进道路的作用。

(二)乡土生活的精神气质——农民情结

在《故乡》中鲁迅通过“我”回乡途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副萧条凄冷的中国农村图景,重点塑造了以“闰土”为典型的贫苦农民形象。闰土的形象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他质朴、善良、沉默、厚实,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苦痛与艰辛。这样的生活使闰土变得麻木。一种壁垄森严的等级观念己经注入闰土的身体里,于是他把童年时代的玩伴称呼为“老爷”,向主宰命运的“绅”低头并祈求保佑。《故乡》里,最使读者震动的,恐怕就是这一声“老爷”了。

二、“农民转型”与“农民困境”

(一)“二十年”——农民的精神转型

《故乡》中,闰土代表了旧式农民的形象,他凭借有限的生产资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劳作。水生是闰土的第五个孩子,多子成为了这个家庭的负担。再加上饥荒、背税、经济破产等社会原因,导致这位旧派农民的生活过的异常心酸和窘迫。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压迫之下,在经历了二十年的苦难之后,闰土无论是外貌还是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闰土的形象是广大中国农民的典型,勤劳质朴而又坚忍。而这二十年的时光硬生生地把当年的淳朴善良的闰土变成了一个服从者,一个依附于封建礼教的生存者。“吃人”的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制度已经完完全全地扼杀了闰土的个性,导致了闰土的精神转型。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制度在闰土的潜意识中始终引导和规范着他的一举一动,压抑其个性从而使其变成了“木头人”。

(二)“生活难”——农民的生存困境

闰土口中的“生活难”,恐怕也是旧中国广大农民典型的共同生活感受。闰土的生存困境并不是由他自身的因素造成的,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庄稼汉,朴实能干,却依然养不活家人,时时面临着饥饿甚至死亡,这不就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句古诗的真實写照吗?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把农民逼得走投无路,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三、总结

鲁迅先生之所以喜欢关注那些始终处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人们”,就是因为他们失去的发言权,这让他们时时刻刻处在被掩盖、被抹杀的位置。但是,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人们”,他们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鲁迅先生凭借着高度的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理论知识,致力于解放国民的思想,挽救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在鲁迅的创作活动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己成为他审美主体的精神特征。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五四”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人和事:麻木的农民,悲惨的妇女,療倒的知识分子,平庸的市民……些人物典型超越时空,能够传达出深广的审美意义,是能够给人以无限启示和震撼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J].文学评论,1985(3,4).

[3].汪晖,钱理群.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论鲁迅(二)[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李继凯.略论鲁迅农民题材小说的发展和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猜你喜欢

鲁迅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