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探

2017-02-06李中顺

价值工程 2017年2期
关键词:转换层梁式施工技术

李中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高层建筑中部分楼层间结构布置差异很大,需要在楼层间设置转换层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及结构的需求。而梁式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常都非常大,施工难度高,梁式转换层技术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学习之处。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igh-rise build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loors of structure layout in high-rise buildings, it needs to set transfer floor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building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The weight and construction load of the girder transfer floor is usually very large,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difficult. The girder transfer floor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transfer floor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in high-rise building,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s.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

Key words: girder;transfer floor;build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114-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密度的骤然增长,使得在城市建筑和规划过程中,对高大建筑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也逐渐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中,当上下楼层的结构形式不一样时,这时候,转换层应运而生,通常都是通过转换层转换的,它的作业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承上启下。受力十分复杂,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1 转换层的分类

转换结构的构件所位于的楼层即为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转换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将其进行分类,按照结构转换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上、下层的结构之间的转换:运用这种转换方式,通常上部分的结构和下部分不同,上部分是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它把上部剪力墙转化成下部的框架,这样的好处是里面可以腾出比较大的自由空间。②上层和下层的柱网还有轴线的改变:采用这种方式,转换层上层和下层的结构形式不会改变,但是会有比较大的柱网出现,它是由于按照转换层,增加下层的柱之间的距离,经常用到的地方在外框筒的下层,这样可以形成相对较大的入口。③结构的形式和结构轴线的位置进行同时转换:把上面部分的楼层的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的轴线错开分布,这样就自然形成了新的结构方式——上、下结构不对齐。

近年来,梁式转换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以及对梁式转换层支撑及荷载的结构形式进行改善。这种对梁式转换层支撑结构的改善包括三种形式:斜向支撑、多道转换、转梁加腋。如图1所示。

2 梁式转换层框支柱及框支梁的特点

2.1 构件截面尺寸大,主筋及箍筋种类多且直径较大

直径很大的钢筋,十分笨重,运输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在加工的时候,机器因其导致的磨损伤害非常大,所以要安排好人力及设备以保证钢筋下料的及时性。

2.2 直螺纹连接技术要求高 因为钢筋直径很大,而且笨重,所以,不管是用对焊还是电弧焊,都不是很适合,操作起来很难而且施工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不是传统的方法,而是一种新技术: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1级接头被用在框支柱和梁直螺纹的接头上。第一层到第四层的层高相对较高,并且框的支柱,他的主筋也相对较长,必须合理安排好原料堆放场地与各种钢筋机械设备的位置,避免重复倒运。

3 工程案例

在一幢市区内的高层建筑中,其建筑功能要沿着房屋高度进行变化,上部楼层应安置居民住在或者休息旅店;中部楼层可用于各种商务办公使用;下部楼层则作商场、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之用,然而这样的楼层建筑功能安排却与常规的楼体结构需要下部楼层结构刚度大,墙体多、柱网密,到上部楼层墙、柱的数量逐渐减少,以扩大柱网的布置相违背。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各种复杂的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必须进行“反常规设计”,即让上部结构呈小空间,下部结构则布置成大空间的形式。为了实现这种结构的改变就必须在进行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水平方向的转换构件(梁、板等),即转换层结构。本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案如图2。

3.1 施工工序

①在施工顺序方面,先对竖向结构进行施工,然后再对水平结构进行施工,并将水平结构荷载转移到竖向结构上,以此来减轻对转换层下层楼板的竖向荷载。②梁和柱的主筋采用滚轧直螺纹的方法进行连接,其余钢筋全部以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③混凝土采用分区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在不同的浇筑区段内,以钢丝网和钢筋网进行拦截,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浇筑完的混凝土均采用保温的方法进行养护,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内部预埋钢管的方式进行温度测控。④为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上浮的情况发生,吊模位置采用盖板施工,板筋的高度用板凳铁进行控制,间距按500mm进行设置。

3.2框支柱钢筋的施工技术 ①框支柱箍筋绑扎。因为框的支柱,主筋多数都是需要弯锚来进入框支梁或者是楼层的板内,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纵筋,延伸原则是能通则通,一直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的顶部。所以,所有的柱箍筋全部都必须要在工作前准备好,全部戴齐,之后才可以和主筋进行连接,等到所有柱主筋都连接完成好了,再把箍筋一个个的分开,按照间距绑扎到位。②框支柱纵筋的绑扎。因为主筋的根数很多,而且锚入梁里面或者是入板的里面,所进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这样结果就是框的支柱,所以的纵筋,他们的高度都各不相同,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在设计施工时,必须要对每根框支柱他的每一根纵筋编号处理,不止如此,还要有必要的图解,最好是详细的图解,方便施工人员操作。现场在进行绑扎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就是按照钢筋的料单,还有之前对钢筋的编号,按照图纸要求,一一把柱筋连接到位。施工人员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要求,十分规范的进行操作,有效的执行,对于框的支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要相互错开来。按照要求,框的框支柱纵筋必须要精确的锚入转换层梁里面和板的里面,等到三层顶板都施工完了之后,柱纵筋上的50线要确保及时的弹好,完成了之后,按照50线,进一步然后确定即将接纵筋的垂直长度。

3.3 支撑工程 梁模板采用1800*905*l5mm的七夹板配制,两侧腹板模板使用15*400的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垫木及竖楞采用50*l00*2000mm的木枋;将大梁底模铺于间距为200mm的木枋上,再由间距7m的钢格构柱和0.4*3.5cm的钢管脚手架支撑。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进行拆除,而从地下二层向上到首层的转换大梁处的模板支撑架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力进行完后才能拆除,并且根据转换大梁的支撑形式相应地增加楼板下的回顶支撑。依据设计要求,内腹板下的格构柱间的钢管立杆间距是500*500mm,而在腹板投影面积之内一定要保证有4排立杆;在立杆下安装与其相配套的钢制底座,从而使钢管的受力面积得到扩大,避免了荷载过于集中的问题。外侧腹板下的立杆间距设置为500*500mm,其腹板的投影面积内要保证有3排立杆,立杆下同样配有钢制底座。箱梁的200mm厚顶板处的立杆间距则采用800*800mm,而400mm厚底板处的立杆间距则设定为900*900mm。所有立杆的连接方式不允许采用搭接,需要全部采用对接。为了增加立杆的稳定性,离楼板110-160mm处需要搭设扫地杆。大小横杆的水平步距采用1600mm,要求每隔4排立杆安装一道落地剪刀撑。钢管立杆与抄平杆的交接处要配备双扣件,目的是防钢管上下滑动,保证施工安全。

3.4 模板施工和支架施工 作用于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中的模板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模板方面的施工,必须和现场结合,结合实际情况,看似简单,但这对施工十分重要,千万不可马虎。模板施工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如果某一个环节没做好,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范围的出现问题,所以每一个步骤都要引起重视。

①斜撑施工。斜撑施工对斜撑杆的要求很高,非常的严格,斜撑杆的杆角度,在对其设置的时候,所有的角度都必须保持在45°以下,不仅如此,必须还要沿着柱面的竖直方向,一步步排距,保持每一个杆之间的距离是1m,除此之外,梁底位置的斜撑杆,必须和梁底部位的模板外钢楞相适应,还要把之间的距离控制在400mm,支撑杆的上面部分要延伸到模板的底面部分,和钢楞扣接在一起。梁的底部的斜撑支架,在设计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搭设梁下排架的同时一并把它搭设好,如果搭设的速度赶不上排架的搭设,最少也必须在大梁钢筋骨架完成之前,完成搭设任务。此外,还要保证斜撑杆可以和梁下的排架完美的衔接起来,整个的楼层形式上连成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升整体的稳定性。②立杆和扫地杆施工。为了保证支撑杆的稳定性,不让它出现滑动移位的状况,使它的安全性提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立杆上面部分直接和梁底的外楞以及内楞连接在一起,同时,必须在钢垫块的地方,安装好上立杆的下面部分的支撑。把扫地杆安装到梁下排架位置上,而且还要在梁下排架的中间地方设置大小不一样的两个横杆,除此之外,在梁底排架横向的位置上,还有两侧的位置上,都要有已经安装并调试好的斜撑杆。

3.5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本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分为以下两个环节,即竖向结构和梁板结构。前者主要是墙、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若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振捣密实,不过振、不漏振,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借此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浇捣完毕,并完成二次收平拉毛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按规范要求,采用覆盖保湿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并在混凝土浇筑24h后,对其进行洒水养护,需要注意在洒水养护时,不得将覆盖在混凝土上的覆盖物全部掀开。梁底、梁侧及底板可采用带模自然养护的方式,这样可降低水分散失,当连续覆盖养护达到7d后,可将混凝土表面的覆盖物全部揭开,并进行洒水润湿,同时将梁侧模拆除,对梁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d。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在这个城市化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由于人口拥挤,必须建造很多的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结构存在着多样性,这样必然会导致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在转换层的施工上,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并且详细的方案,并且按照计划,保质保量严格的执行下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成本,降低难度,提升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凡深.钢骨混凝土转换梁的受力特征与构造[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

[2]杜曰武.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2014(14):54-55.

[3]贺勇全.探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广东建筑,2015(20):13-26.

猜你喜欢

转换层梁式施工技术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工程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步进梁式加热炉炉压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双塔连体高层梁式转换结构的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