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

2017-02-06陆允昌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世系孙武左传

陆允昌

再谈“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

陆允昌

本文通过对《左传》《世本》《史记》三部古籍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记陈(田)完家世及其传承的进一步对比和分析,认为后两种古籍所记明显有误,再次得出“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的观点,并认为这是破解众多孙武世次之谜的一把钥匙。

陈(田)完 孙书 孙武 世系传承

2002年7月,拙著《孙武研究新探》出版。书中收入文章22篇,内容涉及(孙武)“家世”“故里”“入吴”“著书”四个方面。其中《家世篇》第三部分“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受到读者格外关注,有赞同此说者,也有提出反对的。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在孙武本事史料匮乏且语焉不详的情况下,产生歧见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开展学术争鸣,推动学术进步,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十多年来笔者对这一命题总有言犹未尽之感,思考再三,特撰《再谈“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一文,以进一步阐发个人观点。与原文比较,本文更多的是以现存各种史籍所载资料为基础,并借鉴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辨析和论证。文中如有不妥甚至错误,敬祈教正。

关于孙武家世,《左传》《世本》《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简称《唐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简称《姓氏书》)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左传》,相传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撰;《世本》,亦为先秦典籍,惜原书已佚,现存《世本八种》,系清代秦嘉谟、张澍稡等八位学者分别所作之辑本;《史记》,为史学巨匠司马迁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界誉称“实录”。《唐世系表》和《姓氏书》成书于宋代,距今不足千年,前者为吕夏卿撰,后者为邓名世、邓椿父子撰。此外,可资参考的史籍尚有《元和姓纂》(唐人林宝撰)和大量民间孙氏“族谱”“墓志铭”,其中尤以河南洛阳邙山出土的一批唐碑为著。

就上述五种古籍而论,对孙武家世的记载既“同”又“不同”。相同之处有三:一是姓源出自“妫姓”,以示与“姬姓”“芈姓”等姓有别;二是都奉陈完(陈国国君厉公子,奔齐后改姓田,称“田完”)为始迁之祖(第一世);三是陈(田)完至陈(田)无宇的五代世系传承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宇以后的世系传承,《唐世系表》和《姓氏书》提出了与《左传》《世本》《史记》截然不同的说法。当今有两位专家囿于旧规,认为“现存孙氏族谱不过是唐宋孙氏族谱的继续。其中凡是和《新唐书》一致者,只能补充说明《新唐书》的正确;凡是和《新唐书》不一致者,要么早已是被《新唐书》否定过的观点和材料,要么是后世的伪托之作”,使“陈(田)无宇—→孙书—→孙凭—→孙武—→孙明—→孙膑”此一世系传承成了不可撼动的定论。

为直观地了解陈(田)无宇后的世系,笔者先列表作一展示,辅以《史》《传》,以供读者比照和评议:

世次史籍一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左传》陈完陈无宇陈武子陈僖子(乞)陈 书陈恒《世本》田完田无宇田武子开田僖子乞田常田班《史记》田完田无宇田武子开田僖子乞田常田盘《唐世系表》田完田无宇田恒田书(孙书)孙凭孙武《姓氏书》田完田无宇田常田书(孙书)孙凭 孙武

《史》《传》有关陈完等人记载如下:

1.陈完(即田完,陈厉公之子)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记曰: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亦陈国公子)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国)。齐侯使敬仲(《世本》:“敬仲”为陈完之谥)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齐侯)使为工正(注:管理百工之事) 。

《史记·陈杞世家》记曰:

厉公二年(前705年),生子敬仲完。……二十一年(前672年),宣公(厉公弟)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担),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齐懿仲欲妻陈敬仲,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子孙繁育)于姜(姜姓齐国)。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曰:

完卒,谥为敬仲。仲生稺孟夷。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田稺孟夷生湣孟庄,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田文子事齐庄公。晋之大夫栾逞作乱于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晏婴(齐相)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文子卒,生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无宇卒,生武子开与釐子乞……2.陈须无(陈完重孙)

《史记》称“文子须无”(《世本》:“文子”为陈须无之谥)。《左传》五次提及。首次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末次是在(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

栾、高、陈、鲍之徒介庆氏之甲,……陈须无以公归,税服而如内宫(掩护齐景公,脱去祭服安全进入内宫)。

3.陈无宇(陈完曾孙)

陈须无子,《史记》称“田桓子无宇”(《世本》:“桓子”为陈无宇之谥)。《左传》八次载其事迹。首次在鲁襄公六年(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小国),莱恃谋也……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宗庙礼乐之器)于襄宫。”末次在鲁昭公十年(前523年):“公与(赐)桓子莒之旁邑,辞。穆孟姬(齐景公母)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

4.陈武子(陈开, 陈无宇子)

《史记》称“田武子开”。(《世本》:“武子”为陈(田)开之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记曰:

(鲁)师及齐师战于炊鼻。……冉竖(季氏家臣)射陈武子,中手,失弓而骂。(冉竖)以告平子(鲁大夫)曰:“有君子白皙(皮肤白),鬒鬚眉(眉毛、胡子黝黑而稠密),甚口(骂不绝口)。”平子曰:“必子彊也!无乃亢(抗)诸?”对曰:“谓之君子,何敢亢(抗)之?”

5.陈僖子(陈乞,亦称“田乞”, 陈无宇子)

《左传》又称“陈乞”。《史记》称“田釐子乞”。(《世本》称“僖(釐)子”为陈(田)乞之谥)。陈僖子是“姜齐”易帜为“田齐”的一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曰:

田釐(僖)子乞事(侍奉)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粟)〔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齐)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悼公)四年(前485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6.陈书(陈无宇子,陈乞弟)《左传》哀公十一年(前484年)记曰:

为郊战故,公(鲁哀公)会(联合)吴子(夫差)伐齐。……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甲戌,战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南),……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

7.陈恒(亦称“田常”,陈乞之子)

《左传》又称“陈成子”。《史记》称“田常”,亦称“田成子”(“成子”为陈(田)恒之谥)。《左传》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记曰:

庚辰,陈恒执公(齐简公)于舒州。公曰:“吾早从鞅(御鞅,齐相)之言,不及此。”……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简公之名)于舒州。孔丘三日斋而请伐齐三。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曰:

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简公立四年而杀。于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前480年),田常为相。

8.田襄子盘(田常之子)

《世本》:“襄子”为田盘(班)之谥。《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曰:

田常卒(注:卒于公元前455年前后),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田襄子既相齐宣公(宣公在位:前455—前405年),三晋(晋国韩、赵、魏三家贵族)杀知伯(晋国执政大夫。时在前453年),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襄子卒,子庄子白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

《史》《传》上述所记,言之凿凿。而最值得关注的是:所列众人事迹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无疑是研究孙武家世及其传承关系的最早亦最为可信的史料。

再看《唐世系表》所记:

(孙氏)又有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明生髕……《姓氏书》从其说,仅将“恒”改为“常”。与《左传》《世本》《史记》对照,《唐世系表》和《姓氏书》对陈(田)桓子无宇至孙武的世系,有以下五处明显错谬:

第一、无宇之子“武子开”,《左传》《世本》《史记》都有记载,而《唐世系表》和《姓氏书》却把“武子开”删除,令人费解。

第二、《史记》明载:“田乞卒,子常代立。”《唐世系表》则把田乞之子与田乞并列为同辈弟兄关系,《姓氏书》把“恒”改“常”,并无新意。古代有“避讳”之举,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引荀悦曰:“讳‘恒’之字曰‘常’。”这是因避汉文帝刘恒之名而改称。

第三、孙书与孙武间冒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齐卿”孙凭,称其是孙书之子,孙武之父。遍览《左传》《世本》《史记》以及其他古籍,均未见有“齐卿孙凭”此人。再说伐莒那年(前523年),孙书不过是齐大夫高发手下的一名偏将;而按《唐世系表》和《姓氏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反倒成了“位高权重”的“齐卿”,这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第四、孙武与田盘(班)两人辈份更是存在明显舛误。《史记》称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襄子卒,子庄子白立”而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时在吴阖闾三年(前512年),田盘(班)接班为相,时在齐宣公继位(前455年)初,卒于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年)左右。依次推算,田盘(班)死时,孙武当在百岁,孙武与田盘何以成了同辈的堂兄弟?

第五、《唐世系表》和《姓氏书》称“武生明,明生髕”,这就大错特错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言:“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春秋后期人;孙膑,战国中期人。学术界公认两人年龄相差一百六十岁左右,又何以成了“祖孙关系”?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先生在《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一文中指出:“……纵谓入郢时武(孙武)已六十,而又是时始生明,明又六十而生膑,则马陵之役膑已百余岁人,况生子不能每世皆晚乎?其不足信,极为显然。从来谱牒之难言也。好事者喜攀援显达,以光其宗,祭非其鬼,贻笑通人,此类是也。”齐先生又质问道:“夫司马迁已不能缺考者,彼宋人又乌得而知之哉?”①齐思和:《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原载《燕京学报》第26期,1939年12月,收入《中国史探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31页。

《世系表》和《姓氏书》出现如此明显错误,实属罕见,令人匪夷所思!至于有一位专家认为《唐世系表》和《姓氏书》所称“武生明,明生髕”,用的是“髕”,而非古代常用的“臏”,且与简体字“膑”也不同,由此在互联网上发表《孙髕并非孙膑》一文。对此,笔者作有《孙髕、孙膑乃一人而非两人》,与之商榷,拙文刊于《孙子兵学年鉴》,山东孙子研究会编,2010—2011(总第六卷)。

孙武家世研究,让人纠结、难辨的症结何在?笔者以为:问题出在“孙书”与“陈书”二人混为一人上。孙书之名,见于《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记事: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寡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陈书之名,见于《左传》哀公十一年(前484年)“艾陵之战”,此战中陈书被鲁、吴联军活捉(注:事详于前)。

参加“伐莒”的孙书与参加“艾陵之战”当了俘虏的陈书,究属是一人,还是两人?先秦至两汉,无人作过判断。直至西晋,学者杜预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始有注。杜预在“孙书”下注曰:“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在“陈书”下注曰:“书,子占也。”显然,杜氏把《左传》中出现的“孙书”和“陈书”视为一人。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和清代经学家孙星衍从此说。孙氏在《孙子兵法序》中称:“孙子盖陈书之后。陈书见《春秋传》,称孙书。”(注:孙星衍在撰修的《孙氏谱记》中,恰恰没有把孙书(陈书)列入世系内,而把孙武列为一世祖)。当今有两位颇有影响的学者亦称:“孙武是齐国人,出身于陈(田)氏家族,他的祖父陈书(孙书)是一位战将。……陈书因为在伐莒战争中立下了战功而获得赐姓封采的殊荣。”①吴如嵩、霍印章:《论孙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收入《孙子与吴文化研究》(上卷),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编,主编黄俊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在另一篇文章中再次称:“西汉司马迁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时,即已不能详知孙武之身世。直到西晋杜预注《春秋左传》,才首次指出孙书即陈书,但未引起社会关注。后至唐代孙逖撰《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再次重申并强调孙书即陈书。”②吴如嵩、霍印章:《乐安孙氏通谱·序》。此谱由山东省惠民县孙子研究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笔者认为:孙书、陈书是两人,而非一人。理由是:孙书参加“伐莒”与陈书参加“艾陵之战”,时隔整整三十九年。假设孙书伐莒时的年龄约五十岁左右(注:此一年龄尚不能满足孙武于公元前512年以兵法见吴王阖闾之要求),那么参加艾陵之战时,孙书的年龄已接近八十岁,如此老翁还能驰骋战场吗?著名历史学家田昌五先生早先就曾指出:“就算孙书和陈书是一个人,那也说不过去,如前所说,自齐奔吴的《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子,其时在公元前512年,与孙书参加伐莒几乎同时,他怎么可能是孙书之孙呢?”田先生又称:“杜预的‘注’靠不住。说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云云,能靠得住吗?我们还是按照《左传》原文,把孙书和陈书分为二人的好。”③田昌五:《孙子兵法全译》附录三《孙武子评传》,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108页。今人由于未辨真伪,导致以讹传讹。至于说孙逖为其父孙嘉之(宋州司马)所撰之《墓志铭》中“再次重申并强调孙书即陈书”,经核对《墓志》全文,根本没有这样的话。

《唐世系表》与《姓氏书》所记“孙书—→孙凭—→孙武”此一世系传承,明显与《左传》《世本》《史记》是相悖的。

孙武,见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和《伍子胥列传》,以及后来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学术界公认能够确定其真实史迹的时间只有两处:一是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时在吴阖闾三年(前512年);二是孙武与伍子胥、伯嚭等人一起“佐吴伐楚、五战入郢”,时在吴阖闾九年(前506年)。至于孙武生于何年、殁于何时,历代文献、志书、谱牒皆无记载。由此,引起了今人对其出生年代有多种推测:

其一,孙武约生于公元前567年。此说出自山东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田昌五先生。他称:“田武子开(孙武)的生卒年不详。过去多以为他与孔子同时而略晚。据我考察,他当生于齐国灭莱(小国)之役前后,大约在公元前567年左右。”④田昌五:《孙子里籍辩误》,载《孙子学刊》,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主编刘蔚华,1992年第3期。

其二、孙武约生于公元前545年。此说出自时任巴蜀书社社长黄葵先生。他称:“孙武出身的具体年代,无从定考。根据欧阳修与邓名世之说推论,其出身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我把它暂定为公元前545年。至于孙武何时而终,这是一个历史悬案。”⑤

其三,孙武生于公元前541年9月12日。此说出自山东惠民县郭克勤先生《孙武故里新考·引言》。称:“根据吴如嵩、霍印章先生的考证,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1年9月12日。25岁时(公元前517年),奔吴,公元前512年30岁时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被任命为将。’”①郭克勤:《孙武故里新考·引言》,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其四,孙武约生于公元前537年。此说出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先生。称:“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前517年),当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从老家古称‘乐安’之地出发,长途跋涉,投奔齐国而来。”②杨善群:《孙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这些观点对于研究孙武生平事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依笔者愚见:孙武生年以比孔子生年(前551年)略早为宜。

在深入探讨“孙书是否是孙武之祖”前,有一点值得研究并取得共识,就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代(世)差。具体来说,就是 “父子”或“祖孙”之间的平均年龄差。古书《礼记·曲礼》曰:“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所谓“三十曰壮,有室”,就是娶妻成家,生育后代。按古人的说法,一代(世)为三十年左右,再以两位专家经考证认定孙武生于公元前541年9月12日推算,矛盾凸显:

如果孙武生于公元前541年,其父孙凭当生于前571年左右;其祖孙书当生于前601年左右。而《左传》明载孙书参加“伐莒”,时在公元前523年。如此推算,孙书“伐莒”时的年龄为78岁;参加“艾陵之战”的陈书(孙书),其时年龄应达117岁左右。即使退一步以“祖孙”生年间隔50岁推算,也改变不了如此悬殊的情形。这不仅证明孙书与陈书并非一人,同时也证明称孙书为“孙武之祖”是有问题的。这里不妨敬录早在笔者写出 《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之祖》一文前,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对此的论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首届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杨丙安先生认为:

如果我们根据《唐表》与邓名世《姓氏书》所载谱牒,即认定武乃书之孙、膑之祖行不行呢?怕也有问题,因其所载较之《史》、《传》出入很大,且矛盾百出。如据《传》,陈书伐莒在鲁昭公十九年(前523年),艾陵之战被俘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也即吴王夫差十年;而据《史》,武见阖闾在其即位后三年(前512年)。若谓武必书之孙,则按一般生育年龄,孙武此时尚在襁褓,或甚至尚未出世,何能“破楚入郢”?再据武、膑所生年代推之,则上下悬隔约160年,史迁也说“百余年”,世上岂有如此祖孙哉?连史迁也只说他是武的“后世子孙”,吾辈岂敢认定其必为武之孙哉?③杨丙安:《论孙子兵学的科学理性》,载《〈孙子〉新论集粹——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长征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北京《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孙子》文献收藏家穆志超先生认为: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上,却出现了古代文献上未曾有过的孙武的世系。汉代人所不知道的孙武的世系,宋代人却奇怪地开列得很清楚!然而,这个世系谬误百出,经不起推敲,拙文《孙武世系之我见》已较详细地论辩了。①穆志超:《孙子学文存》,白山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孙武世系之我见》,载《孙子学刊》1994年第2期。

上海市社会科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先生认为: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齐“陈书”参加艾陵之战,杜预注:“书,子占也。”以为此“陈书”就是孙武的祖父、字“子占”的孙书。这是不对的。孙书既然在昭公十九年(前523年)已姓孙氏,不得到哀公十一年(前484年),过了39年之后,复姓陈氏。且以年代推算,艾陵之战那时,孙武也已五六十岁,其祖父怎么还能参加战争呢?②杨善群:《孙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注①。

北京大学教授、《孙子兵法》研究专家李零先生认为:

近年来在《孙子》研究中人们经常引用宋代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孙武世系,把它当作一种重要史料,然而从以下两点看,这种材料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一)上引二书对孙武世系的排列与《左传》《史记》所记田齐世系不合。……(二)“因乱奔吴”的说法存在问题。……总之,关于孙武的谱牒材料是不可靠的。引用这种材料来考证孙武的历史是不妥当的。③李零:《关于银雀山简本〈孙子〉研究的商榷》,载《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22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可畏先生认为:

既然孙书(或陈书)和孙武是祖孙关系,那么他们相隔应该四五十岁。然而如上所述,孙书伐莒之日,正是孙武奔吴之时,而陈书在艾陵之战被俘牺牲时,孙武已经亡故。可见,孙武与孙书(陈书)不可能是祖孙关系。④陈可畏:《孙子故里考》,载《管子学刊》1991年第4期。

山东学者陈汉平先生认为:

……孙书伐莒时,当在27岁以上,艾陵之役(前484年)时当在66岁以上。古人寿命较短,孙书以66岁以上老翁而赴艾陵之役可能性甚小。故若《左传》孙书与陈书同为一人,则孙武恐非孙书之孙。若孙武为孙书之孙,则孙书与陈书恐非一人。故《新唐书》所载孙书生孙凭,孙凭生孙武之世系谱牒,颇有可疑之处。⑤陈汉平:《孙书采地与孙武故里考辨》,载《孙子探胜——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页。

全国高校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禇良才先生认为:

孙书伐莒依《左传》当在公元前523年,而《左传·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云:“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杜预注:“书,子占也,欲获死事之功。”两战相距达39年。若伐莒时孙书仅20岁,至此亦已59岁老翁矣。若此时确为花甲老翁,则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云孙书为孙子之祖父之记载发生严重矛盾。因《史记》详言‘阖闾三年’(前512年),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并‘以为将’,而此年距孙书伐莒仅12年,32岁的孙书岂会有孙辈——孙子?况且是一个“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并‘以为将’的孙辈?故“赐姓”之说、“孙书之‘孙’为孙子”之记,皆误。①褚良才:《兵圣孙武子乃齐将田开》,原刊于《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收入《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456页。

国防大学前副校长贾若瑜老将军认为:

孙武参加的吴、楚江南大战发生于公元前506年,距离艾陵之战有22年。如果以公元前512年孙武到吴之时计,则为28年。那么,艾陵之战时孙武至少有50岁左右了。以此而论,陈书与孙武两人年纪只相差十来岁。祖孙的血缘关系只差十来岁是无法成立的。②贾若瑜:《孙子探源》,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3页,

山东孙子研究会学者李兴斌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朴民两位先生认为:

综合《史记》和《左传》的记载可以看出,桓子无宇有三个儿子,其中之一即是田书,众所周知,孙武是早在吴王阖闾时代就“奔吴”并建功于吴的,而田书却是在阖闾之子夫差时代才战败于艾陵的,假若孙武系田书之孙,从时间上看显然是十分荒唐的。至于《左传》所记孙书与田书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其实对于孙武在田氏家族世系中位置的确定,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从时间上看,孙书与田书无论是不是一个人,他们都不可能是孙武的祖父。③李兴斌、黄朴民:《孙武与〈孙子兵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1版,第124—125页。

孙书非陈书,也非孙武子祖,明矣!

至于孙武其人,笔者通过对《左传》陈武子、《世本》陈武子开、《史记》田武子开以及《尉缭子》和部分《孙氏族谱》称“武子”的研究辨析,认为指的是同一个人,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古代大军事家齐人孙武(亦称“孙武子”)。有关论述,详见《孙子研究》2016年第2期载拙著《孙武“姓”“名”“字”“谥”辨析》一文,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责任编辑:李兴斌)

New Opinion about the Statement of “Sun Shu Is Neither Chen Shu Nor Sun Wu’s Ancestor”

Lu Yunchang

Through the furthe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en (Tian) Wan’s lineage and succession recorded in the three ancient classical books—Tso Chuan, Shi Ben and Shih Chi as well as Pedigree Chart of the Prime Ministers of Xintangshu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Family Name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i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records on the latter two classical books have remarkable errors, thus the opinion that “Sun Shu is neither Chen Shu nor Sun Wu’s ancestor” is concluded,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key to crack many puzzlements about Sun Wu’s lineage.

Chen (Tian) Wan; Sun Shu; Su Wu; Lineage Succession

K81

:A

:2095-9176(2017)01-0085-08

2016-11-03

陆允昌,原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世系孙武左传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孙武专题研究》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
孙武故里今何在?
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