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山区“武阳茶肆”遗址再生性保护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2017-02-05李倩

福建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山区遗址茶文化

李倩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四川眉山620010)

彭山区“武阳茶肆”遗址再生性保护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李倩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四川眉山620010)

中国是世界知名茶叶的原始产地,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武阳茶肆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出现的茶叶交易市场,同时也为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文化遗址及其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要求的基础上,总结武阳茶肆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阐述重要意义,提出对策建议。

武阳茶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

中国是世界知名茶叶的原始产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由物质性形态转而进入精神文化层面,既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又成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民众对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强,特别是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日益引起重视、受到部分旅游者的追捧,从而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内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研究表明,国内茶叶最早在西南地区出现。而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武阳茶肆在西汉文学家王褒在其《僮约》当中已有记载,是国内有史记载的最早出现的茶叶交易市场,同时也为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近年来,彭山区坚持把茶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五项重点内容之一,着手恢复武阳茶肆景观,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加大对茶文化方面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武阳茶肆已经成为彭山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然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彭山区在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保护和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彭山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化遗址及其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与原则,总结归纳了武阳茶肆及其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深入阐释了武阳茶肆实施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武阳茶肆再生性遗址保护及旅游开发利用的应对策略。

1 文化遗址及其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

1.1 文化遗址的内涵

所谓文化遗址指的是人类在古代建行的建筑物废墟及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比如城市、殿宇、衙署、庙宇、村落及民居等。因为人为或者自然等各种因素,使文化遗址被湮埋于地下,或在地面存有殿基高台及断壁残垣,或成为废墟。

1.2 文化遗址的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

通常对文化遗址进行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遗址公园模式,就是把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当作整体进行保护与开发,从而带给公众一个较好的旅游场所与生态环境。二是旅游景区模式,就是在对遗址实施有效性保护的基础上,把其当作旅游项目当中的一个亮点景观,实现保护性展现的目标。三是森林公园模式,由于一些文化遗址多处在城市近郊,整体上其周边环境绿化程度高、生态良好,建立文化遗址森林公园利用其天然屏障有利于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四是历史文化园区模式,一些遗址所处区域在人口聚居区时,对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建立历史文化园区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

1.3 文化遗址的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对文化遗址进行再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保护为本。开发利用必须以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作为前提,其根本目的为促进文化遗址的物质性本体与非物质性内涵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所以,对文化遗址只有良好地保存下来,方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开发与利用;二是坚持以深入挖掘文化遗址的历史内涵为重点。文化遗址并非观赏性的景观,其特征直接决定了对其开发利用的方法不能仅用来当作一般性展示、休闲及旅游等项目,必须围绕其文化内涵进行开发,以全面展现文化遗址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三是坚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对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整合,与人文环境相统一,实现文化遗址开发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实现同步发展。

2 武阳茶肆及其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2.1 武阳茶肆遗址概况

彭山区的武阳茶肆属于国内有史记载的最早出现的茶叶交易市场,更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在西汉文学家王褒在其《僮约》当中已有记载。我国的四川省茶树主要生长于蜀江与金沙江的下流两岸,以及盆地西面的邛涞山脉的东边,这两个茶树生长带交会后呈现月牙的形状,而彭山区(即古武阳)正好坐落于月牙的东北边上,因而此地茶树漫山遍野极有生气。在华阳国志当中就记载说武阳与南安出产名茶,而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更是盛赞武阳出的茶。而武阳茶肆位于彭山区江口镇的场桥楼子和横街附近,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市,同其古代时地理、政治与经济优势密不可分。西汉时期武阳的经济已经极为发达,出产农、林、牧副及铁、盐等诸多物品,犍为郡移至武阳境内,使武阳成了当时少有的过万户大县。当时武阳地理优越、交通方便,使其出产的茶能顺畅地流通至全国各地。

2.2 武阳茶肆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彭山区着手恢复武阳茶肆景观,强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武阳茶肆旅游项目对茶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武阳茶肆旅游项目设计未考虑游客的互动与参与,相关展示方式单一,与其它地区茶文化旅游项目内容雷同,停留在看遗址及喝茶买茶的层面,未能深入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对武阳茶肆遗址的监管保护和配套建设不到位。目前武阳茶肆旅游项目仅仅是简单地将遗址作为参观的景区,受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未采取有效的监管与保护措施和手段。同时彭山区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差距,能够保障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会展会议等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健全。三是武阳茶肆旅游项目未形成品牌效应、对外美誉不高。彭山区在包括武阳茶肆在内的相关旅游产品上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仅停留于本区及本市范围内进行宣传,而跨市跨省极少,而在省级与国家级媒体宣传则更少。

3 武阳茶肆实施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3.1 有利于加强武阳茶肆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

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够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有效地开展对武阳茶肆文化遗址的保护与监管工作,有效地解决当前遗址保护资金不足、监管手段、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促进茶肆遗址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有利于整体推进彭山区旅游行业的升级

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为彭山区发展茶文化方面的旅游产品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从而适应当前发展文化旅游及体验式旅游的要求,既能够丰富彭山旅游的产品和项目体系,同时能够强化彭山五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关联性,推动联合式开发,切实提高游客的流量,有效延长游客在彭山停留的时间。

3.3 有利于促进彭山区茶叶生产行业的发展

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够将茶文化内容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在展现文化遗址的同时把茶叶的采摘、生产、营销及品尝等内容向游客直观地进行展示,增强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够吸收当地富余的社会劳动力,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茶农的整体收入水平,带动该区茶叶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促进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4 武阳茶肆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应对策略

4.1 要加强武阳茶肆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组织领导

注重发挥当地政府部门在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及市场运营工作,着手构建科学的融资投资渠道,注重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市场化运作、各界广泛参与的格局。

4.2 要深入挖掘武阳茶肆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强化对武阳茶肆历史文化方面研究及宣传工作,积极发掘彭山区茶文化方面民俗风情与遗存资源,比如茶道仪式、茶文化的节庆与礼俗及宗教中的茶仪等内容,研究设计游客喜闻乐见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组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项性活动,增强其旅游活动的表演性及参与性,不断提升彭山区武阳茶肆的旅游价值与文化内涵。

4.3 要切实完善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措施

着眼于彭山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加强对武阳茶肆文化遗址的保护,在国内的黄金周或小长假等重要时期,及时对游客人数进行合理的控制;设置景区环保型车辆接送旅游者,保护和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加强对珍贵性实物与资料的保存,采取图文、音像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构建数字化档案及信息库,积极探索有效的抢救性与再生性保护措施。

4.4 要增强彭山旅游行业的基础服务保障能力

综合考虑彭山区长寿、忠孝、崖墓、茶及名人等五大文化旅游项目的需求,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景区配套项目的建设力度,为游客提供规范性与特色性的全方位服务。强化旅游行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址资源及坑害旅客等非法商业性行为,为当地旅游业营造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增强彭山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茶文化历史传统悠久,推进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助力地方经济升级转型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彭山区的武阳茶肆是国内最早出现的茶叶交易市场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国内茶文化遗址具有一定的代表。加强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因此,相关旅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推动武阳茶肆的再生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行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推进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李倩,李亚军.武阳茶肆遗址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6(9).

[2]林文超.海南特色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展望,2015(26): 226-227.

[3]张博雅.浅析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构想和模式[J].福建茶叶,2016(8):120-121.

[4]张欣.文化遗址类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4.

“武阳茶肆”遗址再生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合作研究单位:眉山市彭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李倩(1984-),女,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茶文化旅游。

猜你喜欢

山区遗址茶文化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茶文化的“办案经”
《山区修梯田》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