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保护机制在茶品牌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2017-02-04刘晓燕

福建茶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机制法律企业

刘晓燕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河北衡水 053000)

法律保护机制在茶品牌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刘晓燕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河北衡水 0530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品牌价值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从现实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品牌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素。对于我国的茶企而言,要想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立出拥有更高美誉度和影响力的茶品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企业在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发力外,还要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本文从法律保护机制对保护茶品牌的意义、我国茶品牌法律保护现状以及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法律保护机制如何更好地保护茶品牌试论一二。

法律保护机制;茶品牌;构建;应用分析;路径研究

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企业开始逐渐重视自己的品牌建设和保护,茶企亦是如此。我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众多具有很高知名度甚至是国际影响力的茶叶种类,如西湖龙井、福鼎白茶等。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茶叶品牌,是我国茶企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广大茶企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提升法律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来更好地对我国茶品牌进行保护。

1 法律保护机制对于茶品牌保护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在这一历史过程里,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现在,诸如华为、格力等大品牌,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在品牌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让“中国制造”不再是“低档货”的代名词,而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更多青睐。

我国的茶品牌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优秀的茶品牌如雨后春笋竞相涌出。但是从现实看,很多茶企在品牌建设中,往往只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销售方式等方面,却忽略了法律保护机制的重要性,这也就出现了一些品牌上的乱象,比如说最广为人知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凉茶品牌的恩恩怨怨。由是言之,在今后的品牌建设和发展中,茶企一定要认识到法律保护机制的重要意义,并将品牌建设放置于法律保护机制的范畴之下,如此才能让茶品牌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法律保护机制,是指相关部门出台的对于有关主体通过智力、体力等创造性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依法对其占据、使用、获益、转交、处理等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在这一体系里,被保护主体拥有商标、品牌、专利、商业机密等内容上的权限。对于我国茶品牌来讲,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意义。

首先,利用法律保护机制来对茶品牌进行保护,对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企业的产品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时间的特点。同时,当今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无论是市场的需求还是科技发展水平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这就使得企业研发必须始终保持持续不间断,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此才能不会被市场淘汰,永立时代潮头。茶企业同样如此,在研发新的产品、提升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时时更新。而研发并非易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才行。而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那么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就很容易被一些竞争对手“剽窃”和“抄袭”,这对于那些注重研发的企业是十分不公平的,也必然会打击他们在研发创新上的积极性,进而引起整个市场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立和完善对茶品牌的法律保护机制,能够对茶企业的新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做出全方位的保护,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其研发成果被他人“山寨”、仿制。如此,便能维护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茶企业,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也更加安心地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茶品牌上面,促进我国茶品牌更好更快地发展。

其次,法律保护机制能够增强茶行业的内部交流和沟通,让我国的茶企得到共同发展。从市场调研来看,很多茶企在过去往往会对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讳莫如深,不愿跟同行业的其它企业进行交流和分享,而是选择“闭门造车”。但是在当下这个变幻万千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必然会落后于市场的前行速度。因此,这就会倒逼一些具有相同价值理念和发展思路的茶企进行“抱团取暖”,在技术、思路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这在缺乏完善知识产权的时代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如果建立和完善法律保护机制,则可以对企业的新技术进行法律上的保护,让企业大胆放心地拿出自己的技术和创意,来和别人进行比较,进而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灵感火花,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平。

第三,法律保护机制还可以使茶行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和浪费。无论是我国还是在国际上,诸如专利信息等企业研发成果,都是可以被查询到的。因此,一旦一家企业有了新的研发成果,其它茶企也就可以得知其研发动态和研发进展,为自己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立项摸清方向,避免重复和不必要的浪费,也能少走一些弯路,进而让自己在研发和创新时,做到错位竞争、错位发展。

2 我国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上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正规化、法制化的趋势,很多野蛮发展,不遵守市场规律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因此,我国广大茶企愈加注重品牌的作用和价值。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也得到了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让人称赞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明显,这成为了制约我国茶企和茶品牌发展的“拦路石”。比如说,我国很多茶企的品牌建设体系尚未建立,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制定出精准科学、行之有效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又比如说,由于我国茶品牌的发展时间尚短,对于相关部门尤其是法律制定和执行部门来讲,茶品牌的法律保护机制没有太多经验,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找不准茶品牌的法律保护定位,因此在制定法律和执行上面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情形。

第一,由于在一些层面和地方,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机制,就导致茶行业中出现“山寨产品”泛滥的局面,特别是在一些低档茶叶市场中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品牌的形象,也对我国广大茶企的发展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不法商家直接盗取其它知名茶品牌,将大量的假冒茶产品投入市场,这不仅会对被盗版的茶品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它的品牌美誉度和企业形象,这种损失比经济损失更为严重,挽回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二是一些不法商家打法律擦边球,用“山寨”的方式获取不法利益。这种方式不光在茶行业如此,在其它食品行业同样如此。比如说,一些不法商家傍名牌,将知名饮料品牌“六个核桃”改成“大个核桃”,并且在字体上煞费苦心,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又比如说,有人将“康师傅”改成“康帅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种通过相近字或是增加前缀后缀的山寨方式,在茶行业里面也有很多。三是一些不法商家,会通过法律上的漏洞,在香港等不受中国大陆法律保护的地区,去注册一个与著名茶品牌相差无几的品牌名字,并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也极尽模仿之能,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类似这种现象,其实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影响,更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尽早完善起与此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

第二,是我国很多茶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在品牌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面,与世界著名茶品牌有非常大的差距。从现实看,我多茶企众多,但是真正注册商标和品牌的企业却很少。一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我国从事茶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有七万多家,但是申请和注册品牌的企业却仅有寥寥几千家,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没有商标和品牌,就意味着将自己暴露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的“真空地带”,没有法律的盾牌保护,就极易被各种不法行为所伤害。在这一点上,英国立顿茶品牌的做法值得我国茶企学习借鉴。立顿公司在品牌建立和发展的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法律保护机制的力量,在大的立顿品牌下面,又创立了诸多子品牌,如立顿奶茶、立顿果茶等,无论品牌大小,都申请注册了商标。这些受到法律保护的茶品牌,具有极强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认可度,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这就为立顿产品快速成为全球茶叶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和法律基础。可以说,立顿公司在利用法律来进行品牌保护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广大茶企好好研究和学习。

3 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分析

通过阐述法律保护机制的重要性,我们认识到我国茶叶要想在未来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法律的力量,在法律保护机制范围内走出一条品牌发展之路。而通过分析我国茶品牌在法律保护机制上的一些现状及缺陷,我们也对今后我国茶品牌发展的着力点有了一些了解。下面笔者就从几方面入手,来谈一谈茶品牌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

首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茶企要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把目光瞄准那些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我国有一句古语:“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大意就是说做事情要向最佳最好的看齐,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茶品牌的法律保护机制同样如此。在这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非常先进的做法和丰富的经验,其国内几乎所有的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会专门设立法律部门或者团队,充分研究本国法律条文,填补一切品牌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法律方面的漏洞,做到无懈可击。通过分析研究欧美以及我们的紧邻日本和韩国在法律保护机制上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路。一是要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来支持公平市场环境下的公平自由竞争。对那些遵纪守法、敢于创新的企业,要加大法律保护力度,激发起更多的积极性。而对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企业,要坚持零容忍态度,真正将法律打造成带电的高压线,让人不敢碰,也不能碰。二是要采用“舰队式”的发展策略,从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税收优惠、准入门槛等方面入手,来制定支持中小茶企发展的政策法规。以此来鼓励那些刚刚起步或是体量较小,但是却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小茶企,让他们能够在发展之路上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有更强的底气与那些跨国大企业进行公平合法的市场竞争。

其次,要完善现有的法律条文。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对品牌保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法律保护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某些规定较为笼统,对品牌保护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极易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竞相涌出,二是法律天然存在的滞后性特点,也在客观上让这种情况更加凸显。对于此,相关部门就要与时俱进,在充分关注和了解当前市场动态的基础上,对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做出及时反应,制定出更加完善和准确的法律条文。

第三,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那些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惩罚,创造出一个正规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我国茶企发展铺平前行的道路。其实很多品牌的产权纠纷和品牌乱象,并非源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很多问题法律也都做了详细规定,但是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严。针对这一点,相关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就应当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知法犯法的茶企进行严肃惩治。另外不妨建立起整个行业的“红黄牌”制度,对那些违法企业先亮出黄牌,如果屡教不改,那就直接亮出红牌,不准其在从事茶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此,定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给我国茶企的发展创造一个人人敬畏法律、人人崇尚公平的良好市场环境。

[1]何钢,何方.中国茶叶如何真正走向世界[J].林业科技开发,2003(3):65-67.

[2]李宗辉.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的法律解读[J].中华商标,2013(9):64-67.

[3]张红岩.从品牌之争看企业维权机制建设[J].商业经济研究,2007(15):45-46.

[4]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2016(3):62-63.

刘晓燕(1982-),女,河北衡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机制法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