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用户负荷的电能表检验周期方案

2017-02-04孙虹葛春萌张文婷朱弘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周期性电能表

孙虹+葛春萌+张文婷+朱弘伟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压电用户电能表的制造技术日益完善,但依旧存在着一些弊端,尤其在管理方式却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仍旧十分落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用户负荷的电能表检验周期方案。在这个方案中,笔者考虑到了影响电能表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包括用户自身最大负荷、用户用电性质、电能表运行时间等,且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措施,周期性地调整不同用户的差异变化,将关注重点放在易发生故障的用户上。实验分析说明,这种方案能够较好地发现电能表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对电能表周期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能表;用户负荷;周期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48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2

1 电能表检测出现的问题

计量装置作为核算供电双方贸易结算的主要依据,体现的是贸易的公平与诚信。计量装置如果不准确,会给供电双方造成经济损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电能表作为电力行业计量主要仪器,对电能表状态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电信系采集技术的不断完善,电能表的检测由传统的人工检测渐渐向线上检测靠拢。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高效而合理地检测成为研究的重要目标。《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提出了现场检测周期检查的方法,同时根据用户的用电量进行分类。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分类不够细化,不能够根据用户的用电量的变化不断调整,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电压表准确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以及产品自身的质量、湿度等。当下,电压表误差校准主要靠现场检验,如果现场检验误差过大,则拆回后进行校准。但由于近几年技术的发展,制造水平日益提高,产品自身问题日益减少,出现误差的概率极低,但是目前监测的方法仍然主要靠现场检测,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效率极低。以前对于失压、失流这种状况的处理办法主要是人员巡视,反映不够及时,现在通过线上检测,能够及时主动地完成故障的检测,降低损失。

2 常见的电能表误差

2.1 电能表的误差超差

电能表误差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最主要的引起误差的原因除了产品质量不过关外,还有用户负荷和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现在,对电能表的检测主要还是人工现场检测,若误差超过限定阈值则被拆回实验室重新校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高压电用户电能表的制造技术日益完善,电能表误差超差比例逐渐缩小,已经不是电能表误差产生的关键因素。

2.2 二次回压、失流发生故障

这类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前一级线圈的互感电压电流导致的。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用户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到位。用户用电量长期处于满电状态,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制冷措施,导致用户设备老化较快,加上巡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导致问题严重。

2.3 接线错误导致电量损失

电能表进行更新维护后,如果出现接线错误将导致电量损失,如不及时发现,这种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实际上,这种损失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消除的。在初次使用新装的电能表时,要及时清除接线错误,可以通过人工现场检测和线上电信息数据采集两种方法共同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2.4 其他故障

除了以上笔者提到的几种故障外,电能表还可能出现内存故障、液晶屏幕故障、非电故障等。此类故障不影响电能表计量工作,在此不做讨论。

3 电能表检验周期方案

《电能表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对电能表的检测主要解决的是电能表本身故障问题,但前文笔者已经提到,这种故障率很低,不再适应现行的检测环境。现场检测和电信息检测技术相互结合必然是今后电能表检验的趋势。所以,电能表检验应该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高效合理地完成任务。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通过采集的数据很快地判断产生的故障,给与及时、高效的警报,而现场检测能够发现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不到的数据,及时给予校正,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建立共同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电能表检验的高效监控。

由于线上检测的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而现场检测的人力成本较高,所以在设置检测周期时,应该同时考虑经济性和效率性两个指标。因而,设置周期的算法十分关键。

3.1 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处理周期设置

线上系统一般每个月读取一次电能表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取电压、电流、时钟这些关键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若计量装置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每月进行两次数据获取是十分必要的,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故障发生原因及地点,对随机发生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检查,可以给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时间进行后期维护和问题处理。

3.2 现场检测的周期设置

当下电能表现场检测的周期设置分为三类,以用户用电量的不同分为3、6、12月。但这种周期检测方式的周期过长,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从用户用电量的角度来设定现场检测的周期,用电量较少的用户可以适当延长检测周期,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节约成本。在此基础上,应该注意到,不同性质的用户故障出现率也不同。比如:学校、医院、政府等机构的电力管理制度完善而严格,专业人员素质较高,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而工厂等地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故障更易发生。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事故多发地应该缩短检测周期,不同的用户性质应该具有不同的权值系数Ki。当用户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机构时Ki的取值为1.5,当用户为工厂时,Ki的取值为0.75,当用户为其他性质时,Ki的取值为1。

3.3 电能表性能判断

电能表的性能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误差不断增大。因此,在设定电能表的检验周期时,如果电能表的运行时间较长,应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运行时间小于等于3年,Wi的取值为1,运行时间为4到5年时,Wi的取值为0.9,当运行时间超过5年时,Wi的取值为0.75。

3.4 检验周期的上限设定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用电量较高的场所,对于长期处于低用电量的用户,也要对其进行检测。具体采用的方法是,对在规定时间没有超出用电上限的用户统一进行现场检验。一般来说,Ⅰ类用户检测周期为6个月,Ⅱ类用户检测周期为12个月,Ⅲ类用户检测周期为12个月。

4 结 语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基于用户负荷的电能表检验周期方案,这种方案,不仅考虑到了各种影响电能表正常工作的因素,还考虑了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处理周期设置和现场检测的周期设置。在现场检测周期设置的问题中,笔者又同时考虑了周期性调整不同用户的差异变化和电能表的性能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误差不断增大两个主要问题。对于易发生故障的用户和电能表的运行时间较长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适当缩短检验周期。此外,笔者对那些当在规定时间没有超出用电上限的用户统一采取现场检验的方法。基于用户负荷的电能表检验周期方案,结合电信息采集系统和人工现场确认两种方法,效率不但大幅提高,而且节约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电力企业稳固了发展道路,创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程瑛颖.杨华潇,肖冀,等.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5).

[2]曾培亮.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技术综述[J].电子测试,2013(12).

[3]程瑛颖.侯兴哲.肖冀.一种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状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3(8).

猜你喜欢

周期性电能表
巧数电能表
具周期性潜伏期的SEIR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
认识电能表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电能表用外置断路器常见失效模式分析
整函数的周期性与唯一性的进一步结果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机器人可靠挂卸表方案设计与实现
基于MSP430+ATT7022B的三相三线多回路多功能电能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