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

2017-02-03陆杉李丹

关键词:供应链资本模型

陆杉,李丹



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

陆杉,李丹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以组织学习为切入点、相关文献为理论依据构建了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量表对其进行测度。利用162份供应链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逐步回归,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从而使实证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有效促进关系资本的建立和供应链绩效的提高,且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推动作用中扮演中介角色。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促进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高供应链运营绩效。

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供应链绩效;中介效应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供应链不再仅限于物资流通和商业流通,更重要的是信息和知识的流通,企业必须不断地从各个渠道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巩固市场份额和抢占市场先机。供应链关系资本是供应链在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资源,包括了信任、承诺与相互认同等。这一特有的关系资源是供应链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要素,供应链伙伴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将整体资源进行优化、互补,使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和生产技术的共享,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持续的沟通和交互过程中,这一资源还能有效阻止“搭便车”行为的出现,为伙伴企业建立独有的关系性租金,实现双赢。

目前针对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多地侧重于从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角度,对于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知识资本,却研究较少。甚至,在当前的供应链实践中,行业之间、机构之间和部门之间仍然有许多知识和信息孤岛,这将直接造成供应链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利益受损。组织学习与关系资本是否可以相互促进?组织学习是否对供应链绩效产生影响?供应链组织学习是否可以以关系资本为中介而间接地作用于供应链绩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中国特定情境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为样本,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寻找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企业的社会心理因素,这对于推进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知识资本和关系资本的重视程度,通过构建和完善关系资本改善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供应链的整体协作能力和面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对实现供应链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促进供应链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 文献综述

1.组织学习

早在1963年,Kurt和March就首次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只有通过知识的武装才能使企业处在一个经久不衰的发展中。Gorelick,C[1]定义,组织学习是一种组织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实现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高效行动的能力的过程。在当代的管理中,资本和技术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取得长久的进步和发展,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还不得不依靠员工源源不断的想法和点 子[2]。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主要依靠员工知识和能力的融合,组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推动个人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使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通过组织学习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建立灵活的动态机制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3]。陈国权[4]对原有组织学习模型进行改进,结合研究目的和现实问题的实际需要开发了新型组织学习能力测量问卷(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Questionnaire,简称OLCQ)。刘新梅等[5]将组织学习分成利用式学习(Exploitation learning)和探索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两种方式,认为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作用形式不同,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深入探究知识的获取路径。此外,很多国内学者主要以组织获取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为出发点研究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6−10]。

2. 关系资本

早前,Nahapiet和Ghoshal将社会资本划分为三种维度:“关系维”“结构维”和“认知维”,其中“关系维”着眼于怎样通过个体之间持续的交流与合作,为组织间信任感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以促进进一步合作行为的产生。对于关系资本的诸多组成要素,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信任和承诺是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是反映企业合作关系优劣的重要评判依据。关系资本作为一种战略工具,能实现组织间的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降低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实现资源互补,从而减少市场中信息不对称而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11]。姜文杰等[12]通过分析集群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若干影响因素,发现关系资本与集群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劳动力素质和结构资本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关系资本还能促进共享性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关系资本要素的动态配置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关系要素的错配会造成不同的关系冲突[13]。由此可以发现,关系资本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3. 供应链绩效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整个供应链运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现有对于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上。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关系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都对供应链绩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4−16]。目前较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供应链绩效及其评价指标时主要采用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或Sink & Tuttle体系等方法。近些年来不少专家致力于研究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新方法,例如增加订单履行效率OFE至原有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模型),以反应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相关性;也有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找出影响供应链绩效的主要因子,总结出可持续供应链绩效的评价策略;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各指标化繁为简,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17−19]。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步成形,Payman等[20]将原有可持续模型进行优化后,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供应链的新型绿色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还有一些文献在评价供应链绩效时采用了六西格玛度量法、神经网络法等[21−22]。

(二) 研究假设

1.组织学习与供应链绩效

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实现内部知识的创新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技术。同时,组织学习还有助于企业内部文化的形成,使员工们拥有共同的愿景,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信息从获得、归纳到转换成为己所用的知识,是一个不断筛选和提炼的过程,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将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以促进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绩效得到提升。动态能力可以被视作是企业应对动荡的外部环境挑战的至关重要的能力,而动态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组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所以,只有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才能保障供应链拥有长期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供应链绩效的不断提高[23]。陈国权等[24]采用两百余家企业样本数据探究了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学习具有一定的调整时滞,组织学习在长期中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施涛等[25]利用企业基层员工问卷数据为样本,引入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组织学习能够提升组织绩效的结论。周驷华等[26]认为企业引入电子商务可以加速信息的整合能力,整合组织学习与相关信息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绩效。基于此,提出假设:

H1: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a):探索式学习对供应链绩效有正向影响。

H1(b):利用式学习对供应链绩效有正向影响。

2. 组织学习与关系资本

近十年来,学者们主要以联盟组织作为研究主体,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关系资本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学习和创造能够有效地促进关系资本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关系资本能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高效交流,使各企业认识到彼此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推进合作意愿的形成,实现优势互补。Scott J. Grawe等[27]认为关系资本能在知识的共享与转移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组织学习能够有效促使高水平关系资本的形成。Chia-Ling Liu 等[28]发现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分享信息、共同学习,能够巩固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Roya和Farzad[29]研究发现组织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相对竞争优势并与伙伴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关系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降低员工迁移率、提高知识和信息分享效率,即关系资本和组织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包凤耐等[30]以网络环境为背景,将关系资本划分为信任、承诺与专用性投资三个维度进行度量,并对关系资本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发现关系资本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推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基于此,提出假设:

H2:组织学习对关系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探索式学习对关系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H2(b):利用式学习对关系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3. 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市场上会涌现出大量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实时信息,这对供应链实现高效率管理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长期稳定的合作环境,这就要求上下游企业精诚协作,如此一来,关系资本在供应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Paul D. Cousins等[31]认为供应链关系资本是通过优化合作伙伴之间的整体结构而建立的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不少学者以供应链协同为研究对象,探究关系资本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机理,发现关系资本的建立和完善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深化,进而推进供应链的协同发展[32−35]。建立高效的交流沟通机制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租、相对竞争优势和绝对竞争力,有利于供应链长期利益的实现。关系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让组织较为便利地获取更多的实用信息,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与伙伴企业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把握机会提高供应链绩效[36]。还有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了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认为供应商之间积极沟通、相互学习能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绩效;各供应商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良好关系资本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商的创新绩效和运营绩 效[37−39]。基于此,提出假设:

H3:关系资本对供应链绩效有正向影响。

4. 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着眼于探究组织学习、关系资本对联盟绩效的影响。Ana Pérez-Luño等[40]对组织间关系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薛卫等[41]以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数据为样本探究了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发现关系资本和组织学习对研发联盟提高绩效有着显著影响,企业开展的组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关系资本的影响。许多学者对社会资本和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不如意的结果的一个原因是,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介过程。Maurer I.等[42]利用大量德国工程工业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转移(概念化的动员,同化和使用的知识资源)能够促进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社会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增长和创新绩效的增长。曾萍等[43]认为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并不一定是直接因果关系,组织学习对绩效的促进过程中可能还受到了某些中介变量的影响。曾德明等[44]将知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在原有关系资本量表的基础上将其重新划分为信任、承诺和冲突管理三个维度,并验证了其与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万艳春等[45]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供应链管理中,经研究发现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会正向影响彼此的信任和信息共享程度,关系资本在供应商分享信息与提高绩效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

H4: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图

三、研究方法

(一) 量表设计

除控制变量外,本文在变量的具体测度中使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1~5点分别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递进。为了保证模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资料中较为通用的成熟量表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对象对原有的量表进行了适当调整。各变量的具体设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量表

组织学习的量表主要是参考Lichtenthaler U[46]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提出的模型。企业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必须探索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将组织学习分为两个维度:利用式学习(exploitation learning)和探索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并分别采用4个题项测量两个维度,以避免单一题项造成的共同方法偏差。关系资本的量表是借鉴Wu等[47]提出来的成熟量表,将关系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信任(trust)、承诺(commitment)和专用性投资(specific investment),三者能够相互促进,打消个别机会主义企业的投机行为,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将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不良影 响降到最小,同样分别采用4个题项测量这三个维度。最后,结合本文实际需求,将供应链绩效划为财务 绩效(financial performance)、生产服务绩效(production and service performance)和供应商运营绩效(supplier operating performance)三个维度,并将它们作为本文的因变量,分别采用4个题项对其进行 测量。

(二) 样本特征

本文的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先对问卷进行了小范围预测验。在回收预测验问卷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后,将问卷做出了适当修改,并最终确定了正式问卷。正式问卷总共回收问卷191份,剔除填写明显不认真和大比例未填写问卷后,实际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84.8%。样本数据所涉及的企业地域分布以湖南省为主,其他地区包括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共计6个省、自治区。被调查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等。

(三) 数据评估

将各变量的正式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各变量维度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即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为了确保量表的稳定性,本文采用一致性指数对信度进行检验,利用Spss 21软件分析得到各变量的Cronbach系数检验结果全部大于0.7,这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48]。再利用该软件对量表进行KMO值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对量表进行效度分析。结果表明,KMO值大于均0.7,量表的构建效度良好,且因子的分析效果较好(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与皮尔逊相关(N=162)

注:***表示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P<0.05水平上显著,*表示P<0.1上显著,下同

表3 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 模型评价

本文利用AMOS 21软件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运算,得出组织学习、关系资本和供应链绩效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可以看出2/<3,GFI、AFGI、NFI和CFI的值都大于0.9,且RMSEA为0.046,小于0.1的门槛值,所以可以证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拟合指数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拟合评价指数

(二) 多元回归分析

(1) 将本文构建的以关系资本为中介效应的模型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具体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将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作为自变量,供应链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研究组织学习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即验证假设1是否成立。由表5可得,模型1的调整后2为0.482,且F值显著,证明了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由回归结果可知,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都与供应链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则H1(a)和H1(b) 得证。

第二步,将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关系资本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研究组织学习与关系资本之间的关系,即验证假设2是否成立。由表5可得,模型2的调整后2=0.493,同样说明组织学习对关系资本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由回归结果可知,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都与关系资本呈正相关关系且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据此H2(a)、H2(b)得证。

第三步,将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与关系资本同时放入模型中作为自变量,以供应链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研究组织学习、关系资本和供应链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即验证假设3、4是否成立。由表5可得,模型3的调整后2=0.583,且F值显著,说明组织学习和关系资本都对供应链绩效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由回归结果可知,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分别与关系资本、供应链绩效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则H3得证。仔细分析模型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模型中组织学习维度的系数仍然显著,但相较于模型1而言,系数明显的变小了。这说明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直接作用被另一因素影响了,即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推动供应链绩效提升的过程中起了一部分作用——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中充当中介变量的角色,据此H4得证。

(2) 将组织学习分别对供应链绩效和关系资本进行整体回归,关系资本对供应链绩效进行回归,可得到模型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直接效应为0.271,而在加入关系资本这一中介变量后的间接效应为0.075,模型的总效应为0.346。

(三) 中介效应检验

温忠麟和叶宝娟介绍并论证了Bootstrap法在中介效应检验中的种种优势,发现运用Bootstrap法对系数的置信区间进行检验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49]。本研究采用Hayes开发的Process Procedure for Spss程序,运用Spss 21软件来对上述逐步回归法所得 出的中介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关系资本的中介效应值是0.075,占总效应的21.68%,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置信区间为(0.01,0.05)。即中介检验结果与逐步回归结果一致,都证明了在组织学习促进供应链绩效提高的过程中,关系资本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表5 模型回归结果(标准化回归系数)

表6 总体回归结果(标准化回归系数)

表7 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和供应链绩效中的中介作用检验

五、结语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和相应测度量表,利用162份供应链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进行逐步回归,并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和关系资本都与供应链绩效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组织学习能有效促进关系资本的建立和供应链绩效的提高,且关系资本在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推动作用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二) 对策与建议

1. 提高对组织学习的重视程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劳动力资本看作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并认为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技术能够持续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当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持续地学习,在巩固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地吸取外部知识和技术。组织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学习,可以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活力;二是组织内部学习,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默契,增强组织凝聚力;三是供应链内部之间相互学习,在整合有益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提升自身能力的知识后,与供应链伙伴企业进行交流和互补,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绩效。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优化结构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组织之间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定期开展相关交流讨论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

2.加强对关系资本的建立和维护

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互过程是一种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而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后,这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最终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博弈。如此一来可以降低供应商的交易成本、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使得供应链企业之间形成责任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中,各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关系资本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整体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因此,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关系资本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关系维护机制,在供应链内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程度降低不完全信息带来的风险,减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同时,企业可以加大专用性资产投资,在供应链中建立良好的声誉,使其他企业更有信心与其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关系资本的建成。

(三) 研究贡献、局限与展望

1. 研究贡献

首先,本文以供应链为背景,改进了关系资本的量表,并以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探究了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对供应链绩效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其次,本文运用Bootstrap方法对分步回归所得出来的中介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充分地论证了关系资本的中介作用,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首先,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变量进行测量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受访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且本文的样本量不够大,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了得到更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量,扩大调查的范围。其次,知识的积累、关系的建立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供应链绩效无法在短期得到明显的改变,这一时间滞后性无法从调查问卷中得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寻找一些能反映出调整时滞的变量进行建模,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1] Gorelick C.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vs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conversation with a practitioner[J].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2005, 12(4): 383−388.

[2] Vajiheh Saadat, Zeynab Saad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a key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ucces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 230: 219−225.

[3] Panayiotis C, Christodoulous Louca, et a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 3270−3284.

[4] 陈国权.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绩效的影响[J]. 管理评论, 2009(1): 107−116.

[5] 刘新梅, 白杨. 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造力的知识获取路径研究[J]. 管理科学, 2013(2): 51−61.

[6] 朱秀梅, 张妍, 陈雪莹. 组织学习与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以知识管理为路径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5): 745−755.

[7] 许晖, 李文. 高科技企业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 2013(4): 35−45.

[8] 刘寿先. 结构性社会资本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 经济管理, 2014(4): 147−158.

[9] 张徽燕, 姚秦, 吴继红, 何楠. 高绩效工作系统、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5): 134−142.

[10] 张伶, 聂婷, 高伯任. 组织学习环境下员工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知识分享行为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12): 101−110.

[11] Regina Lenart-Gansiniec. Relational capital and open innovation: In search of interdependency[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 220: 236−242.

[12] 姜文杰, 张玉荣. 关系资本对集群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11): 61−67.

[13] 孙芳, 蔡双立. 组织间的关系冲突: 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的理论新解与实证检验[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11): 27−34.

[14] 曾敏刚, 吴倩倩. 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整合、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2(4): 8−14.

[15] 江成城. 供应链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绩效的研究——伙伴关系特性为调节变量[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6): 236−241.

[16] 周驷华, 万国华. 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基于信息整合的视角[J]. 系统管理学报, 2016(1): 90−102.

[17] 童健, 温海涛. 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估: 一个创新的参数OFE[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2): 125−132.

[18] 戴君, 贾琪, 谢琍, 王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5(4): 86−89+169.

[19] 王勇, 邓旭东.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实证[J]. 中国流通经济, 2015(3): 10−16.

[20] Payman Ahi, Mohamad Y. Jaber, et al. A comprehensive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6(40): 10153−10166.

[21] Lie-Chien Lin, Tzu-Su Li.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six-sigma metrics[J]. Software Quality, 2010(18): 387−406.

[22] 史成东, 陈菊红, 郭福利. 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软科学, 2008(3): 9−13.

[23] Jurgita Giniuniene, Lollita Jurksiene. Dynamic capabilities,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terrelations and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J]. Procedia - Social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213): 985−991.

[24] 陈国权, 王晓辉. 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1): 52−59.

[25] 施涛, 曾令凤. 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 工作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 管理工程学报, 2015(3): 39−50.

[26] 周驷华, 万国华. 电子商务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整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1): 199−210.

[27] Scott J. Grawe, Patricia J. Daugherty, Rajiv P. Dant.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ir customers: Gaining commitment through organizational implant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2, 33(1): 50−63.

[28] Chia-Ling Liu, Pervez N. Ghauri, Rudolf R. Sinkovic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alliance outcome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0, 45(3): 237−249.

[29] Roya Golmoradi, Farzad Sattari Ardabili.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and leadership styl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230): 372−378.

[30] 包凤耐, 彭正银. 网络能力视角下企业关系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5(3): 95−101.

[31] Paul D. Cousins, Robert B. Handfield, Benn Lawson, Kenneth J. Petersen. Creat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al capital: The impact of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6(24): 851−863.

[32] 陆杉. 供应链关系资本及其对供应链协同影响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2(9): 39−43.

[33] 龙勇, 周晶. 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中的协作能力及其影响[J]. 软科学, 2015(1): 47−52.

[34] 冯鑫, 郑斐峰, 徐寅峰. 批加工生产配送二级供应链协同调度[J]. 系统管理学报, 2015(2): 275−279.

[35] 陆杉, 龚潇潇. 供应链协同创新、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 102−107.

[36] Johnson, S. G., Schnatterly, Hill. Board composition beyond independence: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demographic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3, 39: 232−262.

[37] 叶飞, 薛运普. 供应链伙伴间信息共享对运营绩效的间接作用机理研究——以关系资本为中间变量[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6): 112−125.

[38] 傅慧, 朱雨薇. 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绩效: 基于关系资本的视角[J]. 软科学, 2012(6): 92−95.

[39] 熊伟, 孙林岩, 李一, 冯泰文. 供应商和客户参与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4(2): 1−8.

[40] Ana Pérez-Luño, Carmen Cabello Medin, Antonio Carmona Lavado, Gloria Cuevas Rodríguez. How 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affect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12): 1369−1376.

[41] 薛卫, 雷家骕, 易难. 关系资本、组织学习与研发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4): 89−99.

[42] Maurer I, Bartsch V, Ebers M. The value of intra-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How it fosters knowledge transf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growth[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1, 32(2): 157−185.

[43] 曾萍, 蓝海林. 组织学习对绩效的影响: 中介变量作用研究综述[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1): 44−53.

[44] 曾德明, 贾曙光, 禹献云. 吸收能力视角下联盟企业关系资本对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5): 21−26.

[45] 万艳春, 陈春花. 供应链关系资本对采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制造企业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4):214−219.

[46] Lichtenthaler U. Absorptiv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52(4): 822−846.

[47] Wu F, Yeniyurt S, Kim D, Cavusgil 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resource-based view[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5(4): 493−504.

[48]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49]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5): 731−745.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lational capital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LU Shan, LI D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by tak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the breakthrough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as theoretical proof, constructs a research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lational capital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cales to measure it. The study employs the survey data of stepwise regression of 162 sets of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from supply chain indus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and takes robustness test by using the Bootstrap method so as to make the empirical results more convin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ionship capita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nd that relational capital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promo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lational capital;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diating effect

[编辑: 谭晓萍]

2017−06−19;

2017−09−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信息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15BGL18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组织学习、关系资本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15A102)

陆杉(1975−),女,广西玉林人,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供应链管理,经济理论及建模;李丹(1993−),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F270.7

A

1672-3104(2017)06−0077−09

猜你喜欢

供应链资本模型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资本策局变
模型小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