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

2017-01-31赵亚齐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劳动力毕业生设置

赵亚齐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

赵亚齐*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的就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状况,提出相应的就业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就业;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状况

我国现存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力市场的迁移带来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定区域新增就业岗位和被需求工作岗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二)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经济结构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种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工作领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任务繁重。我国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业工作领域转移。

(三)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从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上看,目前仍存在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特殊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的不足,导致其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新的就业岗位,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质量水平的下降,可能造成的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不稳定性增加。

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一)专业设置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招生专业及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趋同现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另一些学校的专业就业质量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严重脱离市场。同时,不少学校缺乏特色,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只是单纯立足于学校所在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自身的师资条件,而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应聘者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偏少,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学校和老师推荐保送攻读研究生;通过学校或留学中介出国留学深造;通过参加参加校园和人才市场的招聘会;通过人才就业网站或报纸等媒体获得就业信息;报考公务员及志愿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导师推荐保研或其他就业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被推荐,不具备普遍性;报考公务员近年来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比较热门的选择,报考人数一直较多,但公务员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相比,录取比例较低,可谓竞争残酷,同时还受专业、志趣、是否是党员等条件的限制,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三)毕业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存在误区,部分毕业生还存在着“等、靠、要”的老旧思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身准备不够充分,过多追求优越的条件和待遇,对工作的期望值要求过高,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择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不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不能客观的分析自身就业的实际问题,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这种情况与对于求职者提出的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更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勤学上进、不怕吃苦、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尚的人格修养精神。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一)高校要主动改革,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积极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调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修订教学大纲,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各高校主动改革与社会市场接轨,积极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科学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尽管目前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二)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

国家要继续坚持支持中西部发展战略,积极出台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工作,进行为期一至二年的基层锻炼,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由国家支付他们锻炼期间的工资和津贴,保障他们在锻炼期间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对有科研项目和发明专利的毕业生,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等。此外制定和实施了“大学生西部服务志愿者”、“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优惠政策,加大贫困地区工作补贴。通过特殊补贴,帮助贫困地区留住更多的人才,使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获得合理补偿。

(三)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各高校应把就业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就业工作要求高校各单位要全程参与,就业指导应让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知,对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在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应性的职业素养的锻炼,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他们尽早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高校应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社会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知识面,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大学生求职信息咨询平台,给大学生提供指导。加大毕业生实习指导,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

高校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但是政府的问题而且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切实加以解决。

[1]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2]刘余镇.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尴尬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4).

赵亚齐(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F249.21;G

A

1006-0049-(2017)14-0282-01

猜你喜欢

劳动力毕业生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最“叛逆”的毕业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