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与专业学习倦怠的研究

2017-01-31张玉丹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大学大学生

张玉丹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与专业学习倦怠的研究

张玉丹*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笔者从自身大学经历出发,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分布于不同省市的同学的观察、访谈、调查,深刻意识到现今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不良现象,有着不容忽视的改革需要。本文从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的成因、此现象造成的影响、及缓解建议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专业学习倦怠

兴趣是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结合物质需要,引导人们积极探索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学习兴趣即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等的好奇与渴求掌握的心理状态。学习倦怠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倦怠一词,职业倦怠来源于弗鲁顿伯格(Her-bertj.Frendenberger)这一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提出的倦怠(Burnout)一词,即学习倦怠一词是由最初国外以医生等职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迁移研究。则大学生学习倦怠指大学生在长期承担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学习产生情绪低沉、行为逃避、成就感低甚至厌学、辍学的心理及行为反应。中国青年报相关研究证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不至于那么严重但绝不可放任自流。[1]

一、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即专业学习倦怠的成因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与教育观念的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经过实践检验和改革具有自身优越性和先进性,但其并未与当代所要求的提倡青少年激流勇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真正吻合。

首先,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下,一名学生在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过程中学习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孩子也渐渐从“十万个为什么”变成了没有问题的“问题少年”。尤其是大学课堂上,大学教师发现几乎没有学生问问题,而大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却又很少。反观国外教育体制,以怀疑为最高教学目标,学生年级越高,思辨能力越强,对问题的质疑水平越高,在外国课堂上经常出现师生热烈讨论某一学术问题的现象。这就是将中国教育体制喻为“倒金字塔”的由来。从根本上来讲,中国教育观念并未根除传统的缺陷而形成创新型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也需深化改革。

其次,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阶段学生由教育严加管束,学习负担沉重,进入大学突然无人时刻管制引导而懈怠松弛;大学选报志愿时缺乏专业的志愿专业介绍而大多学生家长缺乏对大学专业的了解易造成学生选报志愿的失误;中学到大学期间缺乏对角色转换的过渡引导,很少对学生所在专业进行专业介绍及与专业衔接的职业规划易造成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偏失和学习的无力感。这些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是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专业学习倦怠的部分成因。

(二)大学生个人原因

1、Maslachl(19971)认为倦怠是耗竭、去个性化和消极看待自己的综合。而学习兴趣缺失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致因。在教育体制下,学生中学学习负担的沉重、学习压力的长期紧绷、选报志愿的茫然、进入大学巨大的心理落差都易造成大学专业学习倦怠;2、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存在诸多外界诱因如电子产品、恋爱自由、大量社交等复杂因素,当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合理安排空闲时间的能力、正确认识专业知识重要性的判断力,加以先前因素形成的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倦怠,促使学生专业学习倦怠的可能性很大;3、部分女大学生受性别方面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不受认可、自我效能感低时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产生专业学习倦怠而丧失个人理想的追求;4、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部分大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偏失使大学生产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需求相脱节的学习无用感,使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误解和学习倦怠而将时间用于其他事情,这样不仅使学校教育处于几近闲置的浪费境地,也易对学生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大学教师教学缺陷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认同感低,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学课堂尤其是理论为主的课堂上大都是教师通过PPT讲课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模式。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少,千篇一律的PPT放映模式使学生产生麻木倦怠,且PPT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并与课本不尽一致而使学生被动倦怠的学习,学生学习倦怠与教师教学倦怠并存。

另外,大学教师教学倦怠是教学与科研偏重失衡、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倦怠的反射,科研的复杂性和功利性使当前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深刻认识。就如学者张涛所言:高效的教师评价体制以科研论英雄,对教师不重视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教师的倦怠将对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直接间接的副作用。

二、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与专业学习倦怠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大学时期是学生成长成才,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也是选择人生方向的重要转折点。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带给大学生而言的是学习热情的低落、求知欲的丧失,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淡漠,人生理想的低追求。在短期内带给个人的是学习能力的降低和知识的匮乏,长期而言可能带给个人教育素养的下降、影响终身学习,人人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或质变。怀特海在他提出的过程教育理论中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动的、有机的、创造的、艺术的、历险的和享受的过程和活动”。而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却是丧失了主动性、艺术性、创造性的不良学习现象。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的过程,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艺术性的学习思维也会迁移到学生生活当中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影响大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一种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怀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活动,另一种是在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下被动的、无活力的进行学习,这两种状态下造就的人才规格和质量相去甚远。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是隐性的教育现象,但其对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不良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大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而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的现象尽管尚未十分严重,但其隐性的存在和蔓延不容忽略,只有尽可能的缓解削弱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三)影响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

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已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一种活动或现象,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的问题,其已是一个系及家庭、社会等内在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视角来讲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影响家庭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大部分家庭尤其是社会生活水平中下层的家庭而言,孩子是家里的希望,而学习是其实现贫富代际跨越的几乎唯一的途径。对社会发展而言,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三、缓解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专业学习倦怠的建议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应改革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过渡。改变中学时期过于严格

的管束、学习负担的沉重与大学疏于管制的矛盾;其次,应改革教师评估任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不良现状,改变大学教师以科研论英雄的畸形风气;另外,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追求学问、探索真知的向学之心而非将学习视为追逐功名利禄的手段。培养学生激流勇进、勇于创新的学习个性;最后,课程设置方面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优化结合,改变单一枯燥的纯理论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优化学生的转专业制度,真正做到人尽其用,有教无类。

(二)教师重视大学课堂,改变教育现状

在教育体制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教师应明确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老师讲学生听的无活力课堂转变为师生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活跃课堂。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识、学习目标,用积极的教学态度、强大的个人魅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力,进行高效、丰富多彩的教学。

(三)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认识普及和职业规划培训

在选报志愿时,应给各个专业添加精简明确的专业描述,向学生家长准确的表达专业特点和专业性质,降低选报志愿的失误风险,让学生从最初就尽可能的选择自身愿意学习的专业。

当学生进入大学时,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职业分析与职业描述,消除学生学习迷茫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清晰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持久强大的学习动力,从源头消除可能产生的学习倦怠感。

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全面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时代高标准的要求,更应在自身一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的构建上将学习真正的变成由心而生的事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学、乐学、活学、会学,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提升自我,做自己热忱的事业,创建一个有所热爱的人生。

[1]中国青年报,2002.1.

[2]张涛.论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张玉丹(1998-),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G

A

1006-0049-(2017)14-0246-02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