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路
——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2017-01-31张译艺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法治

张译艺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路
——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张译艺*

创新;依法治校;法育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法治教育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案例一:2016年10月18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杨森在年级会上,宣读了2014级英语专业在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208名通过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的具体成绩,按照学号顺序当众依次念了一遍。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成绩应该是自己的隐私,遂与该辅导员在网络上展开一场“骂战”。

案例二:2016年11月1日,成都文理学院因宿舍起火而查违规电器,但因“翻箱倒柜”等行为引发学生质疑“不尊重隐私”,甚至向媒体爆料,以致该事件得到进一步升级。

近年来,类似上述两则案例而引发的高校与学生间的各类型冲突屡见报端。在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的依法治国的大潮中得到熏陶,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时手段较为落后,依法治校的观念还未能全方位地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习惯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落在了“德育”之上。从根本上说,“德育”确实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思政教育,旨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锤炼和升华,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一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法律与道德的位阶排序中,道德是一个上位概念,而法律是一个下位的概念。如果法治教育未能得到实效,道德教育又从何得以实现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最能体现法治教育的课程当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了,但无论从教材内容,亦或是教学实践,该课程的重点始终在道德修养这一范畴中,而法律基础部分从内容上所占篇幅极少,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思政教师的专业背景受限,在讲授专业法律问题时稍显吃力,因此,也造成了很多思政教师对法律基础部分内容在教学实际中的主动回避现象。这便在无形中,倒置了法律与道德的位阶顺序,使得法治教育这一基础未能得到夯实,从根本上说,这是不利于“德育”,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相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融合,高校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以达到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如何处理高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管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校园侵害行为?这都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调整、规范和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校企合作中企业方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等,已经形成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各方主体间的合法权益的诉求呈现逐年激增的态势。依法治校有利于规范高校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校园规范体系。

因此,从高校层面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相融合,为高校的各方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让法律成为解决违法侵权行为的常态方法,使以上各方主体都能够感受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文化力量,使法的理念和教育的功能相结合,敦促各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维权意识,塑造自律的行为品格,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依法治校相结合的创新举措

(一)合理配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在现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中,专设法治教育的章节,以集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使法治教育真正成为养成大学生法治思维、提升大学生法治素质的课程。同时,在有条件的高校中,还应适当组织开设法律类公共选修课,例如与专业、行业紧密贴合的《合同法》或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法》等选修课程,从而合理配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德育”和法治教育双管齐下的局面,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依法治校的紧密融合。

(二)创新教育模式,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新教育模式,可以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教育,例如指导学生组织模拟法庭、带领学生出外实地参与庭审等,使学生在大量具体、真实的法律信息中培养法治思维。同时,面向全校师生还可以定期举办法律类知识讲堂、邀请执业律师进校开展培训,为师生们进行专业的法律思维熏陶。通过以上举措,开拓学生自主学习阵地,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教育之中,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军事理论教育和心理教育之中,将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贯穿诚实守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之中,从而更好地丰富思政课程内涵,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延伸思政教育的网络宣传阵地

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延伸思政教育的网络宣传阵地。在校园网及校园论坛或者微信公共平台等网络平台中,向师生们推送一些与其自身工作、学习及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类案例以及实时更新的与校园、职业相关的最新法律规定等内容,以提高广大师生对网络信息及网络犯罪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促进法治思维的全方位运用,从而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依法治校紧密相连。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方略是党十八大四中全会的主题,高校应该抓住该主题,将依法治国理念落实到依法治校之中,同时将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创新以及提升学校整体学习氛围等方式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融合起来,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缺陷,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

张译艺,陕西汉中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 汉中 723002

G

A

1006-0049-(2017)14-0158-01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法治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