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2017-01-31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校园文化道德

刘 睿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刘 睿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其实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早就发现了环境对人的道德的影响,中国思想家理解的环境是指人际环境;而西方思想家理解的环境是指法律和政治环境。但是他们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理论恰当的解决了他们理论的局限性。所以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该注重环境对道德的作用,环境教育可以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环境;大学生道德教育;作用

道德教育中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相关教育人员必须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出发,为道德教育提供重要支撑。根据相关教育实践可知,要想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必然离不开良好环境的陶冶和塑造、道德教育主体的自我完善这二者的协同作用。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环境与人的统一

道德教育,究其本质而言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法,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此,道德教育环境指的是对教育对象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关系的总和。通俗来说,只要是和“人”存在联系,且可影响人的事物均可纳入道德教育环境范畴。基于此理论基础,本文重点针对校园文化环境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展开了分析。

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文化环境分为两种:一是精神文化环境,可再次划分为制度和观念两大领域,制度即为学校规章制度、领导体制,观念即为学校风格、传统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二是物质文化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设施、绿化、美化和校园建筑等。校园的文化环境就是通过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两方面来体现它的作用的。我国自古代起就意识到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习染是造成人的道德品质有所差别的原因,所谓习与性成;又如:墨子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句话体现的就是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往往是源于特定文化环境,就如同墨子所看到的,随着染煮的水的颜色的变化,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丝”如此,“人”也如此,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道德思想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另外,荀子也曾清楚的指出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偕黑。”这句话表达的是,良好的环境对于事物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环境对于事物存在消极的影响,同理人应主动选择积极的环境,以提升自我。由西方文化发展历程可知,哲学家也一直在关注“环境影响”这一问题,如:柏拉图提出:好的行为=好的本性倾向+好的环境,所以柏拉图将不道德的、有贪欲的和狡猾的人请出了城邦;又如: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归纳为“适中”,而“适中”指的是“人”在各种环境中形成的优良品德,因此环境在此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代西方对道德教育环境和人的关系影响较大的是卢梭和爱尔维修。卢梭《爱弥尔》中直接阐述道: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卢梭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认为实现目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儿童一直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另一种是创造一个都是善良的人的社会。爱尔维修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他极力反驳了卢梭的观点,他认为人精神上的不同均来源于环境的差异、教育的差异,他提出要想制定合理的法律和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必须依靠教育。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以下两点:(1)环境对人道德思想的影响是存在的;(2)尽管如此,但是中外思想家对“环境”的理解大相庭径。三是他们都存在理论的局限性,都只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却没有看到人在社会中的创造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创造人,人也在创造环境。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述道,环境(主要指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现实基础)约束人的发展;马克思还强调环境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实践改变的,在实践中人通过不断发展智力来改变环境,而在改造活动中,人自身也在改变,因此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辩证统一。

二、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建设精神文明的场所,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导向。学校所有以教育为目的的文化活动都对学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导向作用。(2)熏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也不外如是,长期处于文化内涵丰富的环境中,则必然受其影响。(3)激励。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培养他们自信心、进取心、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成长蓄积力量。第四、娱乐功能。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倍感压力,需要放松的文化活动来恢复精力、缓解情绪,以全新的状态去学习。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每所大学都要花心思的。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建筑,因为校园的特色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是教育者办学理念的体现,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同时每所大学都应该传统,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大学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它对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塑造,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对人品性格影响巨大,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现实性。环境是具体的,可以直观感受的,是人可以感觉到的。(2)长期性。环境对人道德品行的影响是长期的、无形的。(3)潜移默化性。环境对人道德品行的影响是人在所处环境下被熏陶习得的。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积累性的、渗透性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的环绕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1)推动力。校园文化环境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相应的处于此种环境下的人思想观念等也会受之影响,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一样。(2)感染力。校园文化环境的感染力有时是无形的,有时是有形的,它对人的思想、情操都有重要影响。(3)约束力。校园文化环境对控制人们的行为有巨大作用。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所谓环境设置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设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编制教育方案,并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为受教育者营造相应的教育环境,这里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为何注重环境教育?

原因是环境教育过程中无需设立专门的教育空间,也没有权威式的面对面训导,受教育者对于这种教育形式的接受度更高,也不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抵触情绪。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处于同一教育环境下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弘扬大学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健康、创新的良好氛围,抵制腐朽。大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其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作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可以自觉学习探索,发现大学生活的重点以及校园文化的精髓。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道德精神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其重要性是永恒不变的,而大学生的存在铸就了大学精神,使得大学精神源远流长。第三,敏锐的时代精神。从大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学精神是时代的产物,而大学借助时代的发展力量实现了自身的优化和提高。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样化使得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和优化的难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真正优化的校园环境需紧密结合中心思想,并与现实各类文化因素相融合,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并且锻炼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进行自我判断,懂得取舍和分寸的把握,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和行为方式。只有基于这种环境条件下,大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落实道德行为。

[1]祖嘉合.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46-151.

[2]曾亚纯,彭远威.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1):59-61.

[3]姚琼瑶,张建华.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3):69-71.

[4]邢红斌.浅析校园文化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7):117-118.

G

A

1006-0049-(2017)14-0128-0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校园文化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