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记者语境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困惑与理念创新*

2017-01-31赵嘉琪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全民人才

赵嘉琪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全民记者语境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困惑与理念创新*

赵嘉琪**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发展,依托于新媒体、自媒体而产生的全民记者时代已然到来。在全民记者时代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论述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惑以及探讨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要明确自身相较于全民记者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坚持“既专又能”的培养理念,注重提升自身的新闻传播综合素质,以此来应对“全民记者”时代对于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全民记者;新闻传播;培养困惑;理念创新

一、全民记者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全民记者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研发和发展,自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媒体业以及各种传媒机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近十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开始暴增,从原有的几百万膨胀发展到数亿的数额。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比达92.5%。同时,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加速了“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

所谓“全民记者”,是指众多不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吴文虎说:“庞大的基础逐渐使中国网民从发邮件、看新闻等实用主义者转变成为一种有互动参与意识的共同的社会身份认同。”

“全民记者”即是在自媒体时代下的依托于手机、电脑等新媒介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创作的非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群。全民记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公民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而传媒技术的革新又为全民记者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而作为全民记者的参与主体则更多地是基于自身兴趣而主动地参与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

与职业记者相比,“全民记者”有着根本的差别。记者作为一种新闻职业,要求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以专业的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职业记者的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而“全民记者”往往是不具备相应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普通民众。

(二)全民记者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全民记者”虽然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但是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影响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全民记者多为由于自身兴趣、社交互动等目的而开展的事件、信息的传播创造,并且在新闻评价时夹带个人倾向性情绪,甚至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从众性,这便有可能导致失真性新闻横走于社会,使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丧失对新闻的信念和理想。

尤其是新媒体软件兴起,摄影、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化、全民化,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在新闻传播行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淡化,这严重影响到新闻传播学子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度,面对这种现象会产生职业困惑,甚至会产生“专业学习无用”的思想,这严重影响到新闻传播专业学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使学子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丧失掉自身所拥有的相较于全民记者的独特优势,即新闻与传播的专业素养。

在全民记者时代下,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急功近利,从而使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更多地流于程序、形式和固有模式,使专业学子们沉于困惑之中,无法彰显和突出新闻与传播人才的独特优势,即相较于全民记者的泛化报道、随意创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有更多的资源进行新闻与传播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困惑

(一)理念困惑

蔡雯与翁之颢的《融合转型的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对近年传媒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观察与分析》一文认为传媒业的融合转型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专业背景方面,当下媒体需要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和精通某领域的专业型人才。

我国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多建立在文科基础之上,旨在为传统媒体培养专门化的新闻传播人才。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以传统文科专业为基础的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媒体更侧重于技术层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

新闻传播工作面对的行业领域多样,因此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具备多元结构的知识面或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时,不仅要求新闻传播学生具备传统的新闻采、写、编、摄影摄像等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其知识结构,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新闻传播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入学习,培养精通某领域的专业型人才。

(二)课程困惑

培养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必须通过合理、全面并且现代化的课程才能满足不同传媒环境对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要求。在我国传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传统媒体对人才的要求,但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新媒体环境。

如今,媒体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变的越来越多元化。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传统的文字能力、采编能力,还需要具备图片处理技术、视频制作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因此国内高校纷纷投入资金,改善新闻传播专业的硬件设施,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除了基本的新闻理论、新闻采编、新闻评论等基础专业课,其他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还存在因缺少教师而不能开课的情况。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涵盖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不同阶段,但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上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课程设置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区分。

(三)目标困惑

在全民记者环境下,实用主义、技术主义盛行,新闻传播专业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还是专业技能人才,也是高校的困惑之一。

传统媒体时代,综合素质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新闻传播的不同工作,但在当下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媒介不断融合,从业人员当中出现搞报纸的不懂电视、搞电视的不懂互联网等状况。因此,高校在制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应该首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一步培养具有突出的新闻传播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和掌握不同的媒介,应对媒介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

三、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变革

(一)明晰困惑 逆势而为

近年来,国内高校高度重视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但在众多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有相当比例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很多高校过分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专业理论的积淀,因而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时陷入只重理论而轻技能,或是只重技能而轻理论的怪圈,使学生很容易成为精于理论、疏于实务的“书呆子”和精于技术而缺乏创造思维的“技术员”,就会缺乏与“全民记者”进行社会竞争的独特优势,缺乏对于专业培养的自信心,会陷入对未来职业的迷茫之中。因此,无论是对现有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疑问,还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学子对未来发展的迷茫,无不显示着国内现有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理念急需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全民记者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专业素养

在探讨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在“全民记者”时代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人才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首重实务,即要求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创造自身的人才价值。因此,基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性质,要求我们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创造精神和实务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能够适应“全民记者”时代背景的新闻与传播人才应具备集新闻采编、媒体创意、媒介运营、媒介管理、公共关系、产品宣发等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养,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统一,以此应对新闻传播行业新形势的人才需求。

(三)“既专又能”的人才培养理念

全民记者时代下,新闻与传播人才首在自身能力提升,争取在专业培养中修炼“稀缺法宝”,即“既专又能”的新闻与传播素养,它区别于自媒体主体、全民记者们的泛化了解、兴趣导向,而是依托于新闻传播专业背景,而实现的专业理论功底与社会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是在提升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的自我新闻传播综合素养的养成。

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应该“既专又能”,“专”是指要求有过硬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相较于全民记者们的优胜之处,也是进行高校开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础。“能”是指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实践技能,包含新闻实务、创意策划、宣传发行、市场营销策划、广播编导、媒体制作等相关的职业技能,即要求新闻传播人才要注重专业理论与实际操练紧密结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上,要理论与实务并重,但是重在先进理念的传播,而不是一味重视技术提升,一旦如此,新闻传播人才只会沦为扛机器的傀儡,缺乏实践创新性,失去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价值与意义。

四、全民记者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人才要求

(一)明确自身独特优势,扬长避短

全民记者时代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冲击,在于其改变了原有的传播速度,使普通公民在新闻传播得过程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承担了原本属于专业记者的报道传播功能,有的甚至在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上远远超过专业记者。但是由于全民记者的非专业性、娱乐性和随意性,导致他们在进行新闻传播和事实评论时夹带个人倾向性情绪,甚至会带有一定的从众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失真新闻的出现,对社会舆论造成恶性的引导。

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相较于全民记者的优势在于其经历了长时间的新闻传播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需要,深入挖掘新闻内容,确定新闻的真实性,保证传播的时效性。因此,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要继续保持扎实的专业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此来应对全民记者时代下的新闻传播行业的挑战和残酷的竞争。

(二)强化专业自信和能力自信,增强自身优越感

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是进行专业学习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基础条件,新闻与传播学子要增强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通过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练,能够帮助自身更好、更快地培养新闻与传播综合素养,即集新闻采编、媒体创意、媒介运营、媒介管理、公共关系、产品宣发等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学子具备了较强的新闻素质和实践能力,就会增强对于所学专业、自身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自信心,促进学子自身的更好发展。

(三)明确培养理念,主动提升,勇于强化自身素质

在全民记者语境下,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更多地流于程序、形式和固有模式,新闻与传播人才的独特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无法得到实际体现,而全民记者的泛化报道、随意创作正是由于其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和长时间的人才培养,而更多的是基于兴趣导向、娱乐导向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因此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要明确自身专业的培养理念,即在实现“既专又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导引下,努力增强自身的新闻与传播综合素养,利用更多的资源进行“既专又能”的新闻与传播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培养训练。

五、结语

全民记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也迫在眉睫,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应本着“既专又能”的理念展开全方位的,区别于自媒体主体、全民记者们的兴趣导向而进行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素养的培训。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要充分认识到相较于非新闻与传播人才的独特优势,加强自身专业理论修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全民记者的潮流中保持自我,强化专业自信和能力自信,增强自身优越感,努力做到“既专又能”。

[1]樊飞.全民记者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滨州日报社,2013(09).

[2]钟克勤.全民记者语境下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根基与视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

[3]郭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5(20).

[4]谢苗枫,龙瀚.走进“全民记者”时代[N].南方日报,2010.

[5]夏琼,林忆夏.社交媒体语境下“全民记者”的概念误读[J].新闻实践,2012(03).

[6]韩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新闻传播,2015(02).

[7]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3(01).

*2016年西安工业大学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新闻理论与实务》;2017年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写作人才培养研究》。

G

A

1006-0049-(2017)14-0019-02

**作者简介:赵嘉琪(1994-),男,西安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全民人才
全民·爱·阅读
人才云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可持续全民医保